炮灰养包子(9)

作者:小乔且中路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种田文 软包子小后娘崛起之路 立意:无论任何环境,女人都要积极向上,才能获得幸福 妇产科软包子小医生孟茯穿书后,成了三个反派的后娘。此时反派们还是天真无邪瘦不拉几的小可爱,孟茯觉得还能救一救。一起逃灾躲难,磕磕碰碰里共同成长。本文构思巧妙,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画面感强,内容充实,亲情爱情交错,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坏人,是一部十分不错的群像小说。点击展开

一个人一年得吃三百多斤粮食,自家四口人,那得一千多斤,若飞若光更是在吃涨饭,自己不能在他俩身上节省。

不然以后影响发育。

可是萱儿也不能叫她饿着肚子,自己又是家里现在的唯一劳动力,也不能不吃饱?

左右都没法节省粮食,可自己这点月钱,似乎也不够。

一时想起白天族长说自己是延续祖上医德,所以擅长妇科千金,替人帮忙罢了。

所以她完全可以继续做老本行,尽量少给人接生不就好了?

何况妇产医生也是给人看病的,接生的活儿一般不都是助产士么?自己事实上也没亲自接过几个,主要还是负责孕妇的身体状况。

所以自己完全可以延续这点小小的医术,给女人们看点难以启齿的杂症。或是以后有人生产愿意找自己,也可在旁边指导接生婆们。

最起码是有些用处的。

反正不做接生婆,不影响孩子们的名声,便好的。

叫她去跟这个世道抗衡,完全没有必要。这是一本书,作者已经将产婆的身份地位写死了,自己改变不了。

能改变这几个孩子的命运,就已经十分了不起了。

所以不如老实夹紧尾巴苟且偷生。

有了这个打算,孟茯决定明日将祖父留下的医书捡起来翻看翻看,采些常用药回来,以备不时之需。

她想着自己反正是有底子在的,当初学的也是中西医,后来专攻妇科,毕业后的医院产科儿科没分开,她又被迫学了产科,进修了一段时间。

而且妇科中药方也看了不少,应该能用上。

心里有了打算,不至于像是之前那样心焦,脸上的神情也开朗了几分。

傍晚的时候,孟茯去池塘便赶鸭子,遇着秋翠,闷闷不乐的,可见是因为征兵的事儿。

秋翠见了她反而羡慕起来,“你这也算是运气好,姜老大死就死了,你和他没半点情义,可我家石匠真上了战场,我心里挂记得紧,又怕他有个一二三,以后可叫我跟两个娃怎么活啊!”

说着,竟要哭起来。

孟茯连忙劝,“凡事往好的想,做人当是乐观一些才是,这一辈子担忧的事情七七八八,可最后真正发生的,百分之十不到。”

秋翠抹着眼泪,“照着你这样讲,我岂不是要想着他上了战场,回头还挣了个将军回来,叫我做将军夫人不是?”

“那也行,反正想这个开心,又不花银子。”

秋翠被她逗笑了,擦了眼泪刚要说什么,见着前面草亭里的沈先生,连忙拿手肘碰了孟茯一下,“你瞧,看沈先生这背影真好看,唱戏的那些人扮的神仙还不如他像,就是可惜了。”

可惜了那张脸,生得也俊,偏被黑乎乎的胎记遮了大半。

想来他也是因为这张脸,遭了仪容不整,不得参与科举罢了,可惜了这样的好学问。

孟茯顺着前面瞧去,只见沈先生背对着她们俩,翩翩白衣于这夕阳的暖风里猎猎而起,墨发飞扬,身前便是那碧波塘水,倒映着天边火红色的夕阳。

他整个人就好像是踩在那夕阳红云里,立刻要随着这暖风飞去一般。

可不就是像神仙嘛。

不免也有些惋惜他。

第10章

秋翠分了岔路往自家院子去,孟茯赶着鸭子继续往前。

沈先生转过身,笑看着这些嘎嘎的小鸭子,“明日便要开课,我那头老牛要劳烦你帮忙看着一二。”

孟茯指着池塘斜对面那一片绿草,靠着池塘边有七八棵柳树环抱在一起:“早上牵过去就拴在那里,吃草喝水两全。学堂那头开着窗,也正好能看到,不用担心丢了。”

这两日他那牛,都给牵到村后的山脚下,若飞兄弟跟着秋翠家的两个儿子轮流帮忙看着。

“甚好。”沈先生颔首。

孟茯问着他晚饭吃什么,回了家里把小鸭子赶进墙角自己随便搭建的粗陋小圈里,便洗手去做晚饭。

村里人家烟炊逐渐升起,没多会儿红日便彻底没入池塘中,月亮也来了。

隔日,兄弟俩早起来,喝了些稀粥,便去学堂里了。

孟茯也背了背篓,拿了小锄头,沿着村后山脚挖起草药。

那山里她倒是想去,只是茂密得脚都下不去,又听说有野兽出没,终是断了这心思,就在山脚连着小坡一带。

村里人遇着她,便问起她的打算:“果然是要做个女大夫么?”

孟茯含笑应着:“取笑了,我哪里有那样的大本事,只能瞧些小毛病罢了,而且想来没有别的出路,孩子们要读书,又不可远去,只能这也了。”回头看了背篓里的药草,“这些药草洗净晒干,若是药铺子里不收,我自己留用。”

“哪里做不得,正好咱们村里连个郎中都没有。我早前在县城里有幸看过大戏,人家戏文里也唱了,咱们大齐从前也是有那悬壶济世的女大夫。”

这个孟茯还真不知晓,与村里人闲话几句,各自散了去。

临近中午,她背着满满一篓药草回来,就倒在院子里,忙去做饭。

待出来,见着萱儿已经将那带根块需要清洗的给分拣出来,不免是又惊又喜又感动,拉了她到跟前坐下夸道:“好萱儿,你怎这样聪明?”

萱儿回道:“我还想把这些提到池塘边去洗一洗。”她一个早上什么也没干,就只偶尔去瞧一眼沈先生的牛在不在。

这样闲着,她心里不安,怕孟茯嫌她懒。

“不许去池塘边,那多危险,我自会洗,你这个年纪就是玩耍的,得空了多跟邻里的小伙伴们玩耍。”又让她去看看下学了没。

实在不解,这样懂事勤快的小丫头,为什么姜家两老不喜欢?

没多会儿,沈先生连带着三兄妹一起回来。

在草亭里摆了饭,让他们一起吃。

沈先生见孟茯不吃,心细如他,一下就猜着了,连让若飞去喊孟茯过来一起吃饭。

原是他顾及孟茯的名声,所以也是从来不进孟茯家的院门。想来孟茯发现了,这才将饭菜抬到草亭里,又担心他一个人吃太寂寥,所以打发孩子们陪他。

但孟茯却没过来,多半是担心自己不自在,怕别人闲话。

沈先生心里不免是有些感动,又觉得是自己太过于迂腐了些,这乡下哪里讲究这么多?田间劳作时,多少女人还光着脚呢。

何况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与孟茯又没有什么,光天化日之下,坐在一处吃饭并无大碍。

如此这般,连续几日都在草亭里吃饭,有时候也邀了秋翠一家,大家倒也越发熟络起来。

初八这日,村里各家送了儿子丈夫去上战场,原本尚且还算热闹的村子,唯独剩下些老弱妇孺,一下清冷起来,大家也不知这暗地里洒了多少泪水。

也就村里那学堂里郎朗的读书声,给大伙儿添了些慰籍。

这日天气闷热得厉害,像是有大雨要来,孩子们坐在学堂里也是汗流背夹,沈先生只怕他们坐太久不好,让散了小息一会。

孟茯也担心,送了些水井里才捞出的梨子,给他们解暑。

正是这个时候,村里的李寡妇急匆匆跑来,一把将孟茯拽住,哭道:“阿茯,我晓得是我对不住你,可如今我跪下求求你行个好,救一救我可怜的弟妹。”说着,便要跪下来。

孟茯哪里敢让她跪,连忙要扶她起来,力气又不如她大,险些被拽到。

两人这里拉扯哭喊,自引来了沈子房跟学生们。

原是李寡妇娘家弟妹身怀六甲,今早起来便不舒服,找了产婆来,又不见半点动静。

她弟弟也上了战场去,生死难料,就指望着弟妹肚子里的娃儿了,若真有个万一,她爹娘多半也活不成了。

可是去镇子上请大夫太远,也没那多余的银钱,便厚着脸皮来找孟茯。

“阿茯,只要你救了我弟妹和娃儿,你就是要我现在去给你家大郎抵命,我也愿意。”李寡妇哭着。

孟茯一时有些想不起来,这大郎是何人?只是想着李寡妇有儿有女,她死了谁管她的娃儿,“你快些起来,我没说不去,何况能不能救也要看天意,真有个差池,你不得怪我。”

李寡妇哪里敢怪她?只求她去看一眼,若真没救,那也是各人的命了。

两人忙去孟茯家里,收拾了些可能用到的药,便提着包袱要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