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官人(45)

作者:青田先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洪武二十四年,大明立国之初。雄主治下,百业复兴,宇内渐呈一派繁荣盛景。这是一个异常繁忙的时代,上至天子,下至臣民,人人皆在忙碌。朱元璋忙着杀人,稳固皇权统治;朱允文忙着孝顺爷爷,争夺太孙之位;朱棣忙着掩饰自己的野心,觊觎皇帝宝座。锦衣卫忙着搞别人的黑材料,功臣们忙着看好自己的脑袋,读书人忙着求取功名,商贾们忙着赚钱,地主们忙着买田置地------总之一句话,大家都很忙。李谦同样也很忙,忙着逃离官场,回家娶媳妇------点击展开

“怎么,怂了?”

“这个嘛嘿嘿”

杨清挠了挠头,干笑着转移了这杀气腾腾的话题:“对了仲卿兄,你要讨的是个什么人?男的女的?若是个姑娘家倒是好办,以你的身份,我再出面帮你说和说和,不怕他于家不给人,就不必把事情闹大了吧?若是个男子的话这男风之事,唔倒也算是雅事,就是于家那边怕是不会同意,毕竟于仁为人方正,最是在意名声”

说着面色古怪地看了李谦一眼,杨清心里有些恶寒,犹豫片刻才咬牙道:“罢了罢了,谁让我摊上你这么个浑人了呢?男的也成!只要不是于家的直系亲属,趁人不备时,我安排些人手,把那人给你掳来都没问题!”

“滚粗!你丫才好男风呢,你全家都好男风!”

(PS:近4000字的章节,算是大章了,别看我用的号挺多的,其实连在一起时,多少个符号都只算一个字。青田是个直男,就不讨人了,可否问诸君讨几张票票?)

第039章 光杆县令

大明皇帝朱元璋是个勤快的皇帝,因此在他治下,大明朝的官员看上去也十分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休假基本没有,官俸也不多这当然指的只是明面上的收入。

然而贪污有风险,入手需谨慎,否则会掉脑袋。这可真不是在开玩笑,嫉贪如仇的朱元璋曾明文规定,官吏受财枉法,达到六十两以上均处以枭首示众,并剥皮塞草现如今,各府州县衙门里还挂着历任贪腐官员的皮囊呢。

在此酷法之下,奉公守法的官员还是有不少的,至少表面功夫得做足咯,才能有机会干到退休。

这表面功夫,当然也是很有讲究的。别的暂且不提,首先是清晨上朝和升衙办公,都必须在卯时准点就位卯时即凌晨五点,破晓之时。

大清早的,太阳才堪堪露了半个脸儿,睡梦中的李谦就听到一阵梆发炮响之声。

起初还以为是发生了地震,惜墨如金的他吓了一跳,一骨碌就从榻上翻身而起往屋外冲去,不想脚下一个踉跄,一不小心就摔到了地上。朦胧中揉了揉稀松的睡眼,才算是缓缓回过神来,醒觉这是县尊大人在排衙升座呢。

“大清早的,也不能让人睡个好觉,真扫兴!”

嘴里嘟囔了一句,李谦翻身上床,再次呼呼大睡了起来。浑然忘了这是自己第一天上岗,再睡下去就要迟到了

排衙又称为“小上朝”,皇帝在京城金銮殿上大升朝,地方官则在衙门里小上朝。虽则只是走个形式,但礼不可废,且还显官威不是?

旭日东升,城门才刚刚开启,沉寂了一夜的杭州城似乎也尚未睡醒,整个衙前大街一带却已是喧喧嚷嚷,热闹无比了。各级衙门的属官属吏皆已穿戴整齐,在各自所属的衙门二堂里分班肃立,静候堂官升堂。

钱塘县,与仁和县同为杭州府首县,故而县丞、主簿等佐贰官也一应俱全。此刻二梆敲过,堂鼓击响,一名长随率先出来,拉长了音儿高唱道:“县尊升堂了”

自县丞而下,主簿、典史三名佐贰官,巡检司主官,驿丞署驿丞等各级头戴乌纱的芝麻绿豆官,以及六房司吏、典吏并三班首领这些身穿黑衫的胥吏,全都微微一挺胸脯,如同那什么后般面色肃然圣严如佛,静候堂尊上堂。

知县大人王伦迈着方步,从堂上正中位置的《海水朝日》屏风后转出,随即踏上暖阁,面色威严的端坐于案牍后方。一众下属官吏齐齐揖礼拜见,高声唱喏。

“拜见堂尊!”

“免礼。”

王伦升座完毕,便请一众属官落座。胥吏们自然是没这个资格的,只能是站在原地不动,安静地等着县尊大老爷训话。

然而王知县能很明显地察觉到,一俟升座结束,现场的画风就变了

自己在上边讲话,下面的人却是魂游天外,作心神涣散貌。一个个的眼观鼻、鼻观心如同老僧入定,心都不知飞哪儿去了也许是城中某家妓馆里,也许是家中的娇妻美妾身上。总之不会是在这二堂之上,在自己这位堂堂的县尊老爷身上,更不会是在思考某桩公务。

诚然,每日的衙参只是个仪式,一般正经的公事也不会放在堂上谈。这就如同皇帝在京里的朝议一样,未决之事大都会搁私下里先定下来,形成了决议后才会当场公布。

可王知县就是很不爽,这帮混蛋,也太不拿村长当干部了!

他是初次为官,上任至今尚且不足俩月,权力却已经让这些属官属吏们给剥夺得差不多了。毫无为官经验的他,在接到了命其赴任钱塘知县的吏部文书后,便孤身一人匆匆赶来杭州就职,连个家眷随从都没带,妻小也是近日才接过来的。

也只有这么一个愣头青,才会上任不到两个月便失去了手中大部分的权力,被完全架空。

后知后觉的王知县一朝醒悟,才发现早期权力下放的太多太快,如今为时已晚,想再收拢回来已经是千难万难了。因此只能是强忍着心中的憋屈与无奈,暗暗干着急宝宝心里很苦,但宝宝就不说!

被架空的滋味固然不会好受,普通人如此,心怀远大理想与抱负,立志为国为君效力的王知县就更是如此了。只是空有一片报国之心,满腔热血又有何用?能够做到的,也就只剩私底下唉声叹气,徒呼奈何而已了。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扫了眼下方一众属官属吏,那一张张阳奉阴违的脸让王知县又是一阵牙根发痒,恨不得把他们统统打板子。不行的话,自己再亲自朝着他们的屁股踹上一脚,怎一个“爽”字了得

当然了,以王知县目前的威望来讲,这种事情也就只能想想而已,实施起来难度颇高。

说了两句废话后,王知县又是扫了一眼众人,形式般地随口问了句可有事奏来,众人默然以对。当下便蔫蔫地哼了一声,目光转到了年轻的户房司吏身上,比起其他人来,还是这张脸让他瞧得更为顺眼些。

“张司户,你随本县来后衙一趟。”

吩咐了一句,王知县便赶苍蝇似的挥了挥手,让其他人该干嘛干嘛去。他看到那些人杵在这里就感到一阵心烦气躁,不过在吩咐完后,却是先行起身离去了。

长随见状忙喊一声“退堂”,众人也赶紧起身拱手相送,然后便相继退下。

户房司吏姓张,年纪堪堪三十出头,人看上去却十分年轻,精气神也十足,显得颇有干劲。这般年纪便爬到了一房司吏的位子上,大权独揽,算是很不简单的人物了,寻常人一般得熬个个十几年,才可能会有这样的机遇。

更让人眼红的是,他手中抓着的乃是阖县的财权,占着的是户房老大这样的肥差,油水十足。要不人家怎么说,“户房司吏做三年,给个宰相都不换”呢?

张司户站在原地不动,直到所有人都走完后,才跟着长随往后衙走去,路上随口问道:“堂尊今日找我何事?”

长随回头看了他一眼,笑着答道:“还不是有关端阳节的事情?府衙那边早就来了消息,说是今年的龙舟竞渡,由咱们两县商量着办,堂尊也已经拿下了承办之权。”

“哦?堂尊这回倒是威风!”

张司户面露少许讶异之色,实则他早就得了消息,此刻不过是在装傻充愣罢了。当下只是点了点头,便不再多问。

官有官廨,吏有吏舍。

正常情况下,大明朝的地方官,是不允许在外租房居住的少数因地方情况不同,而被外派出去治理下辖乡镇的附属衙门除外。如个别从府衙里分出去的同知厅,又如一县二把手的县丞,有时也会把官署迁到城外的乡镇上,以及在外扼守要冲去处的巡检司,并负责征收商税、关税的税监司等衙门。

作为一县之尊,王伦同样也有着自己的知县官廨,大抵便是后衙那一块地方。

穿二堂而过便是一个小院,通常被称为“刑钱夫子院”,乃是县尊用于招待师爷们的下榻之所目前这座小院里的空房还很多,因为王知县只聘请了一位“师爷”,自然是尚在睡回笼觉的李谦。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