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官人(22)

作者:青田先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洪武二十四年,大明立国之初。雄主治下,百业复兴,宇内渐呈一派繁荣盛景。这是一个异常繁忙的时代,上至天子,下至臣民,人人皆在忙碌。朱元璋忙着杀人,稳固皇权统治;朱允文忙着孝顺爷爷,争夺太孙之位;朱棣忙着掩饰自己的野心,觊觎皇帝宝座。锦衣卫忙着搞别人的黑材料,功臣们忙着看好自己的脑袋,读书人忙着求取功名,商贾们忙着赚钱,地主们忙着买田置地------总之一句话,大家都很忙。李谦同样也很忙,忙着逃离官场,回家娶媳妇------点击展开

身旁的子衿皱着眉头,很是疑惑地问道:“少爷,你这是首诗词吗,婢子怎么从未听过?倒是倒是一首唐诗里,似乎有‘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么一句。”

姐妹俩服饰李谦的时间不短,耳濡目染之下,识文断字的功底还是有的,四书五经方面也都略懂一些。子衿性子喜静,平日里得到允许,倒是喜欢翻看一些唐诗宋词,于诗词一道的鉴赏水平,可比那个好玩的妹妹高了不少。

话音刚落,她已经来到了李谦的身后,一双柔荑搭上了李谦的双肩,轻轻按揉了起来。

“嗯再使点劲儿,对对,就是这个力道”

李谦舒服得闭上眼睛直哼哼,老神在在地笑道:“不要在意这些细节,这也算不上是一首诗词,少爷我偶然听来的残句罢了。”

“噢”

子衿点点头,心中却是认定了这便是少爷所作。之前她问起那首《沁园春,雪》时,李谦也只说是自己听来的,还一再的强调,自己在大殿之上,在皇帝面前也没说过词是自己所作少爷还是太谦虚了呀!

“哎呀”

前方的子佩突然惊叫一声,李谦抬眼望去,才看到原来是风筝断了线,借着风力远远地飞了出去。

“子佩姐姐,风筝飞远了,咱们快追吧。”宝儿提议道。

“好,咱们这就追过去”

子佩应了一声,便拉着他的小手向前跑了出去。李谦见状忙喊道:“别追了,上头的风可不小,指不定飞哪儿去了呢,再回去买两个就是了。”

开玩笑,这可是在郊外,治安比不上杭州城里。一个小丫头领着个小孩子去追风筝,搞不好就让人贩子给盯上了,麻袋一套后就不知要卖到何处去了

“那怎么行?”

子佩摇摇头道:“上边可是有少爷亲手写的诗呢。”

“那算得什么好诗词,没几个人会当宝的。”

李谦笑笑,希望能借此打消掉她去追风筝的想法。其实那首诗还是很有些水平的,更准确的说是略显直白却颇具禅意,且十分有名。不过他觉得,这诗能有如此名气,和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有很大的关系。

李谦写在风筝上的,正是《好了歌》。

这年代,无论是扇子还是风筝,甚至是一面墙壁,都可能会成为文人骚客们留下诗词的载体。李谦作为一个读书人,自然也难以免俗。其实他倒是没想过要在风筝上题诗,耐不住子佩等人的连番要求,才随手在上边写下了这么一首类似打油诗一样的诗作。

李谦并不担心,有人捡去了这风筝后会将这首诗据为己有,然后拿去扬名。

老实说,在如今这个人人追求功名的时代,还真没几个读书人会有如此慧眼,看出这是首不错的诗。

那些人,特别是年轻的士子,所想的应该是如何求取功名,所作的诗词也大多与功名仕途等内容相关。《好了歌》这种另类的诗,应该是不会有什么市场的。

“那可不对,少爷可是两榜进士,写出来的诗词还能差了么?”

子佩的鉴赏水平是不高,但李谦的进士出身摆在那儿,加上又是自己的主子,对自己还特别好她心中对于诗的评价,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干扰,诗词本身的内容已经成了次要。

谁让那是自己最最最仰慕的少爷,所作出来的诗词呢?

她不但自己执意要去追,还鼓动了宝儿帮忙说话,搞得李谦有些无奈,只好带着大伙儿一起追风筝去了

(PS:嗯,批评建议我接受,骂我加恶毒的语言攻击的,删帖禁言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写写小说而已,觉得值得看的就看看,不值得也没人勉强你不是?何必骂人呢?)

第019章 风筝不误

春光明媚的午后,一身男装打扮的林秋芸,带着同样扮成了书童的贴身丫鬟小兰,往西湖的方向赶去。

她的乔装并不成功,从远处看倒是不能让人察觉到些什么,可若是离得近了,细细观察便能轻易识破其女子的身份。没办法,她不是豆蔻之龄的少女,身子骨渐渐长开,胸前那一对饱满便是最大的破绽。

若是换了个小丫头,打扮的好了,倒是真和男孩子没啥区别了。

毕竟这会儿的年轻男子,大多都会选择读书考取功名这一条路,个个都养得白白嫩嫩的,一个穿着男子衣裳的假小子,和年轻的读书人差别并不会太大。潜意识里,很容易就会让那身打扮给蒙骗,匆匆看上一眼是不会察觉有异的。

不过这也没什么了,选择男装打扮,主要还是为了不太惹眼,让人看出来也没大大的所谓了。

今日是西湖诗会,两大诗社互相较劲儿,想必能出不少好的诗词。林秋芸闲来无事,便也打算出门一趟,来这诗会现场看看。

她对才子们挥毫泼墨的场面倒是没太大的感觉,只是闲来无事,才会带着小兰过来这边凑个热闹,品读几首好诗好词而已。

林秋芸一边走着,心中也一边在想着心事,和李谦有关。

那天,沈天佑便已经将李谦所说的话,一句不漏地告诉了她和父亲,甚至就连李谦当时的神态动作,表兄都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

人家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李谦根本就无心仕途,只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闲居生活,想攀高枝的话,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林北冀这回也没辙了,悔不当初啊,自己为何要急着退婚呢?

在他看来,李谦无心仕途的言辞,不过是劝他放弃的借口罢了。这年头,又有几个年轻人真能看淡功名利禄?

林秋芸却不这么想,反倒是觉得李谦的理由有几分真实性。

真要是对功名如此热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做出传胪大典上逃跑的举动呢?那可是进士们的盛会呢!

不过她同样也相信,李谦确实是想要退掉这门亲事了,原因很可能就是看轻了自己,觉得自己和父亲没什么两样。当时就说过,林家不应该自降身段的,可惜父亲对自己的话没能听得进去

想着这些,倒也并非是因为对李谦动了真情,或许连仰慕其才学的心思,林秋芸都是没有生出过的。她从不觉得,所谓的才名有多重要,难道是因为自己得来的太轻松了些?

可不是么,婚姻大事既已定下,李家应该是不会做出悔婚之举的,那可关乎着读书人的脸面呢。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即便是李谦这样的致仕乡宦,都做不了自己的主。

也就是说,自己八成还是要成为进士夫人的,自己的夫君是浙江有名的第一才子呵,这名头除了能为林家长长脸外,还有什么用呢?婚事都定下那么久了,自己这个未婚妻子却从未见过丈夫一面,这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么?

林秋芸和其他的小姑娘不同,对于那些所谓的才子,她心中并没有太多的仰慕之情,好的诗词她当然也是喜欢的,不过也仅仅只是喜欢诗词罢了,和作诗之人是谁无关。

“咦?”

身后的小兰突兀地喊了一声,手指着前方说道:“小姐,你快看!”

林秋芸顺着她所指的方向看去,见是一只风筝落在前方几尺距离的地上,上边似乎还题有密密麻麻的词句。

小兰快跑了几步,上前捡起了那只风筝,看了一眼后惊喜地叫道:“哎呀小姐,上边还有首诗呢,这字写得可真漂亮,比沈少爷的字写得还好呢!”

林秋芸摇头失笑,大惊小怪的丫头,自己那表兄的一手字写得又不算多好,比起自己来还略有不如,就更别说是一些杭州城里有名的才子了。

然而这时却听丫鬟念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林秋芸细细一品味,觉得这诗似乎还不错,便接到自己的手上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薄唇轻启,跟着上边的字吟诵出声。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她发现,这首诗乍一看去,有点像是随手所作的打油诗,很是朗朗上口。但仔细品读过后,又会发现其中所饱含的深意,作诗之人的才华倒是在其次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