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小姑养崽指南(92)
子弟是好的,只可惜没个靠谱长辈,柳参想到谢家惯会花天酒地、胡作非为的长辈,就有些头疼。
不过柳参看着眼前紧紧抿唇,神情还有些紧张的应窈,终究还是没说什么。
他半真半假地数落高行俭:“不过几日便要县考,你现在才把人给我带来,这得多匆忙。”
高行俭只笑:“我已教导她一月有余,只请你指点几句,哪有匆不匆忙一说。”
话已至此,应宝珍便知晓柳参大人允了高夫子的引荐,愿意给应窈指点几句。
她心底雀跃,想着带应窈去郑夫子的书塾真是一件十分正确的事情。不仅能让四大儒之一的高行俭教导应窈,还能引荐给青州城的巡捕,县考的主考官。
应宝珍不觉得高夫子带她们是来开后门的,可应窈毕竟是在镇上的书塾念书,总不如青州城里的书塾,让柳参大人指点一二也是好的。
因而她走上去,不轻不重拍了拍应窈的后背,示意她上前行礼。
应窈这才反应过来,低下头恭恭敬敬行弟子礼:“窈娘见过夫子。”
柳参点点头:“好孩子,起来罢。”
于是应宝珍和高夫子便被请去暖阁吃茶。
高夫子悠闲,还有空左右看看屋里摆设,同她道:“这里陈设和他在京都大差不差,摆个花瓶位置都一样。”
应宝珍看了看橱柜上并蒂莲纹样的瓷瓶,心道这位柳参柳大人品味不错。
堂屋东边设了暖阁,冬暖夏凉。采光也充足,透过蒙了茜红水纹纱的窗棂照进来,一室生光。
她只笑:“夫子同柳大人关系甚好。”
“确实,”高夫子点头:“我同他是几十年的交情了,没想到他也会自请离开京都,当年他可是口口声声说着自己要当一辈子的京官。”
京官每日面圣,危险系数高,但升迁快,机遇多。何况外放做官不知晓要去哪个蛮荒落后的州城,一转眼朝堂就无人记得,不如谨慎本分留在京都。
应宝珍想通其中关窍,也不禁生疑,既然柳参大人觉得京都万般好,怎生一门心思自请外放,还是到最偏远的青州城来呢?
高夫子看出她的疑惑:“朝堂之事变幻莫测,正同我也未曾想到自己会被贬谪一般,哪由得想什么。”
应宝珍倒有些不知所措了,高夫子很少提自己过去的事情,她也未曾问过,只怕言语有冒犯之处。
她小心翼翼看高夫子一样,见他没有怒意,才接过话茬:“阿娘也同我说过这个,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罢了。”
高夫子神色出奇地平静:“是啊,可若是我能再仔细一些,也不会连累亲朋故旧到这一步了。”
他看着应宝珍不知所措的神情,有些自嘲地笑了笑:“罢了,是我多言了。”
与此同时,几百里外的定州,驻扎军营。
日头毒辣,黄沙路上鸟雀都不见,只余嘶哑的鸣蝉叫声,和顶着烈日照常训练的行伍。
为首的是个宽肩窄腰,身形高大的年轻男人,他容貌端正,却不苟言笑,看起来就有些唬人,锐利如鹰隼的眼睛来回视察着手底下军士。
“头儿,”终于有小兵按耐不住了,嬉皮笑脸着迎上去:“这天这么热,让兄弟们歇息一会吧。”
他们紧赶慢赶到定州已经有五六日,原想着头儿能大发慈悲让他们歇息两天,没想到刚过一晚就被催着起来拉练,和平日没什么差别。
小兵想着营长往日做风,心底有些打鼓。要是营长只催他们训练,自己躲个清净也就算了,可营长不光和他们同吃同住,训练内容也同他们一样。
就拿这几日来说,才接了太子命令赶来定州,马不停蹄报备交接,就回来盯着他们训练了。
营长不光要看着他们训练,还要赶去青州城和长柳营议事,比他们忙活多了。
顶头上司都这般拼命,他们这些个兵士哪敢偷懒?
果不其然,男人警告般地看他一眼:“归队,等这一轮过去自然可以歇息。”
小兵心里叫苦不迭,又不敢违反男人命令,灰头土脸回去,任命地继续训练。
营长训练严厉,他们心底虽叫苦,却也知晓这是为了他们好。要不然成日稀疏懒散的兵士上了战场,那可是哭也没处哭了。
领头的男人正是应青,他皱着眉头分辨时日,下令让兵士们歇息一会。
得了歇息功夫,手下人也不叫屈,抓紧时间休息,而他也踱步到山丘上,眺望远方。
小兵只当他在远望,嬉皮笑脸把水壶送过来。
应青接过喝了几口便还回去:“你也去坐着罢。”
“得嘞。”小兵听话离开。
应青转过头,继续眺望着青州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