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322)
“我哪有那么多先见之明,不过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谁知道今天正好用上。”徐勋一踩马镫利落地跨上马背,回过头见王世坤也已经上了马,他等其策马并行上来,这才说道,“今天在文华殿已经定下了,保国公佩印出征,皇上差点打算让我去京营,结果老大人们一通反对,最后我便将计就计,举荐定国公和我爹去京营。”
“嗯?”
王世坤在京城厮混一年,要是从前认识他的人再见着他,几乎都不能相信这就是从前的金陵第一少。因而,此刻他听到徐勋这话,呆滞了片刻就嘿然笑道:“那我可要说一句恭喜大人,贺喜大人了。怎么,是要我去定国公府捎个话?”
“要捎话徐延彻这个当儿子的过去,总比你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去合适。”徐勋哂然一笑,勾了勾手示意王世坤靠近些,他便轻声说道,“皇上今天说前两天有人提议重建弘文阁,这立意本来是为了劝谏他好好读书的,可皇上的打算却与此大相径庭。你和北监祭酒谢铎谢老大人也打过多次交道了,不妨去打探打探风声,看看谢老大人愿不愿意出来?”
“皇上是打算……”
挂羊头卖狗肉!拿着老臣在前头挡着,自己往弘文阁里头安插人手!
王世坤这后半截话虽没说,可面对徐勋那眼神,他哪里还有不明白的,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却二话不说揽下了这么一件事。而徐勋目送王世坤策马远去了,立时就唤了前头牵着缰绳的永安过来:“这儿不用你跟了,你先回去,对老爷捎带一句话,这两天咱们家为已故兴安伯做法会祈福,不见外客。”
老爹之前就已经被人纠缠不休了,现如今在大军出征之前,还是安安稳稳在家的好!
眼看老少二位主人在朝中站得稳稳当当,永安现如今已经死心塌地,闻言连声答应就行礼去了。而徐勋待到原本跟在后头的阿宝上来接过了缰绳,就立时吩咐改道去千步廊外的锦衣卫北镇抚司。正巧叶广刚刚接了旨意,正式掌锦衣卫印,上上下下一团喜庆,他这一到自然也顺势道了恭喜。一番客套寒暄之后,待叶广请了他里头坐,他就顺势说出了文华殿之事。
“哦,令尊居然坐了神机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可喜可贺!”
“我也是被人挤对得恼火了,一时心里不痛快方才把他老人家推了出来,如今想想还有些后悔。”徐勋提出这个不过是为了引子,之前谷大用反复请托,再加上他另有计较,这一趟一定得来。这会儿他有意叹了一口气,就又看向了叶广。
“皇上因为宣府大同的局势在文华殿发了火,东厂王公公都吃了排揎。虽说如今这事情又转了西厂的谷公公,但叶大人如今已经掌了锦衣卫,这事儿谷公公请我来说项,请锦衣卫分担一二。锦衣卫从前多在城内巡逻,但如今城外人烟密集的客栈酒楼饭庄以及那些能容留外人住宿的佛寺道观,最好也是借机整治整治。当然,我也奏明了皇上,府军前卫拨两千人驻扎宣武门外。和西厂锦衣卫一块把城外梳理一遍。”
对于谷大用接了这么个烫手山芋,现如今连锦衣卫都要捎带进去,无论叶广也好,李逸风也罢,心中都不免有些异样——毕竟,厂卫干侦缉官家隐私的事那是本行,十拿九稳都是谦虚的,可这抓奸细还真是多年荒废很不趁手,和外行没什么两样。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85章 病才子
永福寺位于城外宣武门大街以东,算不上什么有名的古刹名刹,因距离琉璃厂近些,住持和尚又是长袖善舞,所以分管琉璃厂的几个宫中内侍常有资助些香火钱,但城外各式各样的小庙道观就不下十几家,和尚们也不得不常常往外化缘兼且精心侍弄寺后那十几亩菜地,日子过得极其清苦。
因而,对于如今住在寺后那仅有一座精舍中的客人,上上下下都极其客气。毕竟那位客人出手阔绰,随行又有两个书童并一个老仆伺候,显而易见是大户人家出来的。然而,这位客人深居简出几日之后出门拜访,回回都是打起精神出去无精打采回来,几个深悉世情的和尚就本能察觉到几分不对劲了。等到前两日寺中甚至闹出了什么夜行人的风波,那客人受惊过度竟卧病在床,纵使主持老和尚再贪那每日一两银子的香火钱,一怕人在这里出事,二怕人病故在这里,最后也不由得生出了送客的念头。
这会儿老和尚坐在床头,便是满脸的无奈和关切:“敝寺毕竟是偏僻了一些,这些天外头都在传鞑子奸细,前日晚上徐老爷无意中看见的兴许就是了。如今这等时节,城外不少民众都纷纷往城内躲避,徐老爷也不如早作打算的好。”
当年徐经上京之时鲜衣怒马好不意气风发,如今再临此地,却是处处碰壁,竟连什么夜行人的诡异勾当都闹出来了。此时此刻,心灰意冷的他听着这老和尚絮絮叨叨旁敲侧击,为的便是让他早走,终究是生出了几分的怨愤和不耐烦来。
“我知道了,等寻着地方立刻搬走就是。”见老和尚张了张口要辩解什么,徐经就摆了摆手道,“松伯,送客!”
主持老和尚见侍立在徐经榻边的那个老仆冷着脸走上前来,也就知机地不再多言,转身就出了屋子。而那松伯等人一出屋子就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旋即快步走了回来,到榻边上先给徐经倒了半盏温茶,这才劝慰道:“老爷,这等趋炎附势的和尚,实在是污了这方外之地,咱们尽快搬走吧!当今皇上才一登基就要改朝会,足可见是有魄力的,您当年的冤案一定也能昭雪,您且好好保养身体才要紧。”
“什么昭雪,想当初那许多公侯引我和六如为贵宾,现如今我特地上门却人人避而不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可见一斑。程大人过世的时候,朝廷尚且都没有什么真正的说法,而且要不是他在狱中受辱,哪里会这样早去世?都是我不该还抱着那一线希望,此番上了京城自取其辱……”
徐经深深叹了一口气之后,终究也不想再说下去,斜倚着就闭上了眼睛。正当他愁肠百结的时候,外间突然传来了一阵大呼小叫,紧跟着他就听到身旁的松伯急匆匆出去。料想那些和尚又捣鼓些见不得人的名堂,他不觉忿然睁开眼睛支撑着坐了起来。可不消一会儿,他就看见松伯满面惶然地回转了来。
“老爷……”见徐经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他便低声说道,“府军前卫兵员两千奉命驻扎城外,同西厂和锦衣卫一同肃清城外鞑子奸细,外加盘查往来外乡人,这会儿是来盘查永福寺的。都是那老和尚多嘴,他们竟是知道了老爷那天晚上被夜行人所惊的事。”
“你说什么!”
徐经一下子掀开被子坐了起来,脸上又惊又怒。虽说此番上京凭借江阴徐氏的名声很容易地弄到了路引,可这等盘查素来是无缝的鸡蛋也要凿出眼来,更何况他是被革除功名勒令回乡为吏的,而且还偏偏牵涉到了什么鞑子奸细!
“老爷您别动怒,小的已经让人去说了您卧病在床,又让他们打点些银子,料想这一遭一定能敷衍过去。”
松伯服侍徐家祖孙三代,徐经的父亲徐元献便是因礼部会试不中发愤用功过度,乃至于不到三十就撒手人寰,连带徐经祖父徐颐亦是随之故世,眼见这位弱冠即中举人的小主人被革除功名之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如今也是这般憔悴光景,他只觉得心如刀割,有心再宽慰,可话到嘴边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偏生就在这时候,一个小童竟仓皇地奔了进来。
“老爷,那位大人看了咱们的路引之后,径直往这儿过来了。”
“扶我起来!”
当此之际,徐经终于沉着了下来。他一脚踢开那个扑跪在地的小童,硬按着松伯的手站起身。才刚披上一件外袍,他就只见两三个人进了屋子。头前那个黑塔汉子一身整齐簇新的军袍,乍一看那精气神,就和他在江阴时见过的那些军官截然不同,尤其是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慑人的锐气。他勉强抬手行了个礼,正想说话,却突然咳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