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CP完结+番外】(16)

景行不知晓谢璋有没有发现自己的秘密,有没有在利用这个秘密来做一些不轨之事。

而谢璋困惑更甚, 他不知道明知自己对幽闭环境恐惧的景行,为何会在那日下了密道。也不知道,分明可以派下人将黄坚强送回来的他,为何又会亲自走这一趟。

但两人间剑拔弩张的意味,早就在无人知晓的时间中,变了味。

只见景行突然说道:“纪余严死了。”

谢璋一愣,复而立刻反应过来:“死在狱中?”

景略带嘲讽地笑道:“是啊,皇上派人调查,说是死于急病突发。”

不久前谢璋与纪余严去彭城之时,只觉得这个人过的是锦衣玉食的日子,若真有什么隐疾,怕也只能是滋补太过的毛病。

而纪余严突死狱中,彭城叛民之下隐藏的秘密,可能就要在此断开连接线索,而受益者是谁,不言而喻。

夏履,与彭城,究竟有什么关系?

四下无人,但黑暗中却隐藏着无数双谁也看不见的眼睛。景行点到为止,冲着谢璋挥挥手,道:“令尊大概稍晚些也要回来了,你多照看照看他,毕竟老人家,也不容易。”

若纪余严死在大理寺的牢狱之中,主事的谢澄自然会被皇帝责罚。怪不得平日里一早回府的谢澄,到将近月色浓郁之时还未回来。

谢璋凝视着景行的背影,倏地出声道:“多谢。”

景行半晌无言,就在谢璋以为他便就这般离开时,他回头,露出个意味不明的眼神,道:“不客气,谢小将军别忘了还人情。”

面对景行突如其来的态度转变,谢璋左思右想,也只能将其归结到拉拢势力上去,毕竟景行在朝中再势大,终究也只是个文官,若想爬的更高,兵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谢璋没有再细想下去,因为谢澄在夜色沉沉,鸟鸣将叫破晨晓之时,带着一身浓重的疲倦,回了府。

谢璋扶着谢澄缓缓坐下,给他理齐了衣裳,而后端来热水汗巾,递给了谢澄。

谢澄抹了一把脸,终是沉沉地谈叹了一口气。

谢璋随着谢澄一齐坐下,良久才问道:“皇上怎么说?”

谢澄饮了一杯热茶,才缓缓说道:“重臣死于大理寺,皇上自然是不高兴的,我倒没事,只是担忧此时会危及社稷。”

他说完一句,显然不想跟谢璋谈论太多,就要起身回房,奈何谢璋今日似乎有话不吐不快,在谢澄将起身之前,冷不丁地说道:“夏履杀的,皇帝肯定知道。”

一言一出,谢澄一惊之下蓦然回身,皱眉道:“谁告诉你的?”

谢璋不依不饶,继续道:“皇帝也肯定知道彭城和夏履有关,但夏履功勋在身,且兵权在握,自然不敢动他。所以只能拿您出出气,让我猜猜看,他是不是罚您跪地板了?”

谢澄一面心惊于平日默不作声的养子对政事了如指掌,一面担心此话被有心人听到,于是呵止道:“璋儿!皇上的决断,作为臣子的只能拥护与遵循,何时能私自揣测上意了?谁教你说的这一段话的?”

谢澄年岁已大,两鬓生了白发,但精神矍铄,不似那些朝中病弱的文官。

远在前朝之时,他跟着皇帝四处征战,打下了如今天下。但功成名就后,皇帝却将满腔热忱,一身武艺的他,困在这一方小小的大理寺之中,成天围着朝臣们的勾心斗角,呕心操劳。

收了他这个义子,便默认一生无法娶亲,只能作为皇帝巩固皇位的一颗棋子。

臣,到底要忠于谁?是君,还是本心?

只是大约在谢澄眼中看来,君就是本心。

但谢璋自心底还是想问一句,甘心吗?

离开旌旗蔽日,黄沙贯血的战场,离开那些年少时汹涌蓬勃的志在四方,离开与自己征战多年的刀光;退到京城,退回城墙之中;凝结去自己的一腔热血,冷眼看着它死亡,真的甘心吗?

但谢璋没有问出口。

他只是低下头,颤声叹了口气,抬起了嘴角,道:“我去一枝春听说书人说的。”

谢澄紧绷的身体已肉眼可见的速度松弛了下去,责备道:“你别总去一枝春,听一些乱七八糟的流言蜚语。有空在家多读读兵书,有朝一日能在战场立功,皇上不会亏待你的。”

谢璋答道:“好。”

谢澄这才作罢,卸去了一身疲惫,转身披着夜色就要去书房。只是他不知怎么回过头,看到谢璋孤零零地站在原地,没忍住唤了他一声:“璋儿。”

谢璋抬起头。

只见谢澄像是思虑了很久,左右观察到无人,才又重新走回谢璋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头顶,说道:“别担心,爹没事。”

月色温柔,谢璋笑了笑,说:“好。”

第十四章 心绪

夏履回京已有一些时日,不像当初谢璋回京般的小打小闹,这个权倾朝野的镇国大将军,身边皆是处处留心的眼睛。

彭城一事以纪余严身死为终,慕容燕处罚了一干与私吞赈灾资金有关的上下官员,并象征性地罚了失职的大理寺卿。

夏履解决了彭城的长平军,却开始对西北的战事十分不上心,将边关与柔然的交锋全部交给了西北军副统帅孟鸣争之后,安安分分地蛰伏在京。

一日下朝后,慕容燕将景行叫到了御书房,屏退了下人,独留一个服侍在身边的老太监。慕容燕坐在龙椅上,喝了一杯茶,才缓缓说道:“彭城失踪人口之事,沈愈还在查?”

景行心领神会,知道这是慕容燕打算施些手段。于是点头道:“沈大人坚毅且细心,一定能给皇上一个交代。”

慕容燕淡淡道:“他年纪也大了,你看有没有人能够接替他的?”

他这随口一句问话,言语中却皆是陷阱。

身居高位的人,本能的对身边的人疑虑万分,哪怕是他最信任的景行。

景行想了想,说道:“沈大人为国操劳半生,臣觉得,他应该已有分寸。”

慕容燕笑了一声,道:“你倒推得干净。”

老太监恰时迎合着慕容燕笑出了声,换来了慕容燕的一瞪眼,于是清了清嗓子,又没事人儿似地给慕容燕斟了一杯茶。

慕容燕抬手让景行坐于案下,自书案间翻出了一张写满蝇头小字的纸张,差使老太监递给了景行。

景行一目十行地看完,方才凝重地抬起了眼。

只见慕容燕站起身,来到景行身边,淡淡道:“这封手书,是朕在西北的眼线传回来的,他说,夏履一回京,本安静无虞的边关,便又有零星的柔然军队,时常骚扰朕的大渝。”

景行眼观鼻鼻观心,道:“夏将军神武,柔然军皆畏惧他实为我国之幸。”

却见慕容燕冷冷地一甩手,道:“连你也这么觉得?区区柔然怕的是夏履,而不是朕大渝的铁骑?”

景行连忙跪下身去请罪:“臣之意,夏将军乃大渝镇国将军,柔然畏惧于他,就是畏惧于我大渝。”

“罢了,你起来。”慕容燕作了个虚扶的动作,半晌,才回头来凝视着景行,将信将疑地问道:“你说,夏履是待在京城好,还是在西北好?”

景行像是迟疑片刻,才答道:“若边关战事吃紧,夏将军还是回西北镇守比较好。”

但慕容燕似乎不这么想。

他回到了案前,眼中皆是冷然。景行一番立足旁人处境的言论,却让慕容燕本就疑虑重重的心愈发狐疑不决。

最后慕容燕冷冷道:“西北有孟鸣争,就让夏履留在京城,朕亲自盯着。”

景行出了太和宫,陆舟正在宫门外嬉皮笑脸地侯着,见景行出来,连忙迎了上去,道:“怎么样?”

景行嗤笑一声,问道:“手书是你弄的?”

陆舟眉眼一挑,瞧见左右无人,方才轻声道:“半路截的,改了点内容,但大都是实话,柔然确实蠢蠢欲动。”

“立了功,回头让人给你带上好的秋露白。”

陆舟一喜,道:“若真如此,夏履被皇帝压在京城,岂不是气难平?”

“是啊。”景行负手前行,眼前皆是宫墙外明媚的夏日风光,顿觉胸中郁气尽数吐出,“恐怕下一步,皇帝就是扶持新的武将顶替他了。”

陆舟顿时想到一个人:“谢璋?”

景行一顿,回头睨了陆舟一眼:“你脑中除了他就没别人了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