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场唱戏[京剧](82)

纠缠于曾经的恩怨没有任何意义,人总该往前走。道不同不相为谋,各自安好也挺不错。

傅晨敷衍的扯扯嘴角,领着柳砚书离开。

===

正式进入沪京工作之后,傅晨才意识到人人向往的大剧团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排的戏和活动行程都身不由己,做个什么事都得打报告听安排。柳砚书的一级演员职称早早的就递了申请书,可就是卡在审核的层层审批中升不上去。

有人怕他一升上来,就得抢自己的位子了。

白玉兰得主再加上一级演员,妥妥的青年模范,院里不给他安排个团长当当,合适么?傅晨看着二团朱团长和三团张团长那副自危的样子都好笑。大家都是金丝笼里的鸟雀,还怕被别人抢了那几口食儿。

还好对柳砚书来说一级二级演员都没有太大分别,只要能让他唱戏就成。可哪怕这一个要求,沪京也很难达到。

他想复原老戏,重排那些临近失传或是已经快要淡出舞台的传统剧目。这并不是什么过分的请求,但递上去申请一次又一次的被退了回来。经费不足,时间有限,搪塞的理由五花八门。

“不能唱想唱的戏”令他很苦恼。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体/制僵化的问题。京剧现在靠着国家扶持苟延残喘,演员们只需要服从上头的安排,吃着“皇粮”便能维持生计。大家没有生存之患都没有了斗志,反正唱什么戏、唱得好不好都不会饿死。像柳砚书这样较真的人反倒成了少数派,跟整个大环境格格不入。

“行了师哥,不就是申请被打回来了么,下回再写就是了。”傅晨见柳砚书神游天外,忍不住出言打断。

柳砚书收回思绪,扯出一丝笑。

“前天李嘉乐说的那个上节目的事儿,你考虑得怎么样?”傅晨问。

两人荣获白玉兰之后在业界也算是增加了些份量,这不,就有已经有电视节目求上门来了。

那节目叫《大国传承》。是个央视重磅打造的文化探索类节目,每期从几样“文化意象”破题,介绍背后蕴含的文化,再请来娱乐圈的演员们作为“传播者”以及与本期文化相关的传统从业者作为“传承者”,两者共同演绎文化背后的故事,讲述不为人知的精彩。

这种节目形式新颖,演艺圈的明星们又自带流量,倒是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

这一期的节目要从中挖掘的正是京剧文化。要论梨园世家一脉相承,柳家当之无愧,请柳砚书做嘉宾再合适不过。

可柳砚书还是有些犹豫:“上节目……有些越界了吧?”

傅晨苦口婆心的劝:“师哥你想啊,这可是央视的节目,还周末黄金档!收视率那么高,年轻观众那么多,你这一去不就是给京剧做宣传了?现在能走进剧院的年轻人都少得可怜,等老的这一批去了,谁还来看戏?”

柳砚书踌躇不定。

傅晨的最后一句话彻底说服他:“你不是为了自己去上节目,是为了整个梨园行。”

答应上节目柳砚书只提了一个要求:从沪京带几个同事一起去。

除去提携同僚的小私心,也是为了更加直观的介绍京剧。

节目组一看他发过来的名单——宋千峰、李嘉乐、傅晨再加上他自己,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全齐。

===

节目录制定在五月下旬。行程很短,包括来回时间也才三天。

众人抵达帝都,在宾馆放下行礼之后就匆匆赶到电视台演播室商量节目事宜。

担任“传播者”的是位拿过影帝的中年演员,见到柳砚书之后还有些吃惊,没想到响当当的名号包裹下的柳家第五代嫡传竟然如此年轻。

影帝姓王,人倒是没什么架子,还主动跟柳砚书学了一段老生入门的《三家店》。唱得虽然不怎么挂味儿,但至少板眼都是对的。

节目分为“前世传奇”与“当代传承”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演,由嘉宾共同以舞台短剧的形式演绎与本期文化意象相关的故事。后半部分则主要是讲,嘉宾们与主持人一同来到演播厅侧面的会客室,以谈话的方式深入浅出的介绍本期主题。

柳砚书原本是想在谈话环节请出自己的几位同事,每人演唱一段代表性片段,以便于观众更直观的了解京剧各行当之间的特点。可节目时间有限,做不到让每人都单独展示。

“那是这样吧,我和傅晨的展示就对唱一小段,能省下一个人的时间。”柳砚书提议。

导演组讨论几句,拍定了拍摄计划。

时候不早,沪京众人踩过台之后回宾馆休息,全力备战明天的正式录制。

帝都的天气不比沪市,早晚的温差特别大,中午穿短袖都嫌热,到了夜里竟还有点寒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