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是不依不饶的小气鬼,专跟小孩一般见识,哪比得上姜队长大度,我厚着脸皮去求我们国营商店主任给留下的彩电票,问都不问我一声就白送人了!儿子被咬了也不问问原由就嫌我小题大做。姜队长!你对别人家的可比对自己家的大方多了啊!”
被自己老婆一通呛白,姜明远有点挂不住脸了。毕竟平常关起门来在家吵吵也就算了,这还在院子里,那么多同事熟人正搬个板凳嗑着瓜子往这边看热闹,叫他怎么下得来台,姜家两口子这多日不见小团圆的氛围瞬间便有点剑拔弩张。
“……”
“老大!你不是有东西要给嫂子吗?赶紧拿出来啊。”
姜明远一愣,却看见林边疆正朝自己挤眉弄眼,他立即明白过来,犹豫半晌,还是扶额叹了一口气,从兜里摸出个红布包来,递给张丽红。
张丽红一愣,气哼哼的问道:“什么东西?”
姜明远不答,只是再往她面前推了推,“送给你的。”
张丽红想了想,犹豫着接过来打开一看,吃了一惊,居然是一枚色泽盈透、做工精巧的金镶玉戒指。她瞬间脸蛋一红,再偷眼看向老姜,却见这把日子过得和办案审犯人一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英武汉子,只是直愣愣的站在那,耳朵根却熟透了。
“嫂子,这是我们老大路上给你买的,可仔细的收着给你带回来,你再不戴上我们老大都要羞臊得昏过去了啊。”
林三两在旁边调笑,看热闹的邻里们也纷纷起哄。
“小红,赶紧收着呀,看你家老姜对你多好。”
“就是,红姐,别难为姜哥一个大老爷们红着脸杵在那嘛。”
“丽红啊,你家两口子有啥事可得商量着来,别老吵架,外头不好商量就回家关上门慢慢商量嘛……哈哈”
听着这帮伸长脖子听八卦闲磕牙的越说越不着调,张丽红脸皮再厚也经不住这么被围观加调笑,怒火转向始作俑者,骂道。
“林三两!准是你这狗崽子出的馊主意!”
“怎么能是馊主意呢?”林三两无辜道,“嫂子你要嫌馊,只能说我们老大那味道太馊!,他都睡草窝子睡了两礼拜了,身上尽是跳蚤咬的包!”
听见这个,张丽红心疼坏了,赶紧一把揪过姜晓堂的耳朵,一把推搡起姜明远,道:“先回家!”
看着姜明远一家走进楼道口,一路只听见姜晓堂无辜的哭喊,“我还没玩够啊……”林边疆笑着走到文清身边,伸手把林逆涛捞出来抱起逗弄。
“乖儿子,有没有想阿爹?”
林逆涛点点头,想了一想,可能觉得光点头不够,又对着林三两的脸蛋吧唧亲了一口。
“涛涛为啥要咬晓堂哥哥啊?是想跟他们玩吗?”
林逆涛皱着眉,又乖巧的点点头。
“我就说嘛!”林边疆笑着坐到文清身边,把儿子抱坐在腿上,再摸出用红绳穿好的银葫芦,挂到他脖子上,笑嘻嘻的胡说八道。
“涛涛下次想跟晓堂哥哥玩,就跟在他后头攥着他的衣角,喜欢他就亲他一口,就像你亲阿爹一样,可不能再咬人啊……”
林逆涛似懂非懂的又点了点头,文清急道,“你可别乱教儿子啊!涛涛我们不能乱亲人知道吗?更不可以再咬人!”
“亲就亲呗!”林三两却笑道,“我们涛涛长的这么好看,才半个月不见,睫毛又长了哎!”
文清却忧心的说,“老林,涛涛都三岁了,却还是不怎么爱开口说话,你说会不会有啥问题啊?”
“能有啥问题。”林边疆笑道,“小孩子说话有早有晚,等他开始追着你一串串的说些傻话,你又得嫌脑壳疼了。”
听见这个,文清笑了起来,仿佛看到儿子变成只小叫雀在自己身边跳来跳去。
林边疆又低声问,“我不在家这几天,你和儿子还好吧?腿有没有疼?”
“都挺好的,”看着爱人直直盯着自己,满脸关切,文清有些羞涩的垂下头,“院里的都很照顾我们两个。”
林边疆却皱眉沉声说,“我再回去和阿母说说,早点从寨子里搬出来,省的你们母子俩这么两头跑。”
“不要太为难娘了。”文清却说,“娘汉话会说的不多,搬出寨子连个串门说话的地方都没有,在城里住太冷清了。而且,我只是爱腿疼,又不是走不得路。”
林边疆目光灼灼的看着妻子,心里满溢说不出的愧疚。
文清是个恬静秀美的北方姑娘,1976年作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来到林边疆家的寨子时,不过才15岁。
当年来到云南的知青们适应不了艰苦的生活,拼命组织请愿罢工争取回乡的机会,而这傻姑娘却让泥糊住脑子,与家人诀别后一心留在彝寨嫁给自己,帮着自己照顾老母亲抚养幼子,这一晃多年过去了,自己却还是没能给她一份安定生活。
想到这,林边疆攥了攥拳头,又觉得好容易回来一趟,怎么能让妻儿看见自己愁眉苦脸的样子。于是就见他忽然站起来,把林逆涛放到腿边,再伸手打横抱起文清,笑着说,
“天晚了,咱们也回家吧,”
文清吓了一跳,慌乱中紧紧抱着林边疆的脖子小声叫到,“你干嘛呀?快放我下来!”
“你的脚路走多了该疼了,乖,我抱着你回家啊。”
文清偷眼一瞥周围呵呵笑着看热闹的邻里们,立刻羞臊的把头埋进林边疆脖颈边,小声挣扎,
“太丢人了!快放我下来,你抱着我小涛怎么办啊?”
“我抱着我洗莫(彝语:老婆)有什么丢人!”林边疆嗔怪道,“涛涛乖,自己慢慢走啊。”
林逆涛便安静的攥起林边疆的裤角,紧紧跟在父母身后走回家。.
第5章 平远
平淡的生活静静流逝,姜明远和林边疆却夹缝于血与歌的两种面貌当中,一边有家人相伴的温馨和美,一边却是缉毒战场的硝烟弥漫……
然而,无论姜明远和林边疆等缉毒警察如何舍身忘我、英勇无畏,个人的力量在裹挟利益的时代洪流面前,总是微小的。
就在距离临潭400多公里远的边境小镇文山州平远镇,已然成为震惊全国的法外之地。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划为战区的平远镇,基础政权建设和政府控制力逐渐削弱停滞,多民族混居的地方黑恶势力却逐步崛起。这里不过是人口有5万余,下辖仅10个行政村的弹丸之地,却以臭名昭着的毒品和武器中转流散交易着称。
终于,到了1992年,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上级集结大批公安武警警力,经过长时间的线索摸排和前期侦查,对平远镇开展大规模严打斗争。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渗透与清缴,多名公安干警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的沉重代价,平远镇7个村庄严打80天,抓获惩处854名罪犯,缴获各类枪械、反坦克雷、手榴弹、自动 步 枪等轻重武器近千余项,查获各类毒品1000多公斤。
平远毒瘤的覆灭重创了国境外毒品向内渗透的嚣张气焰。但为了攫取更丰厚、更庞大的利益,总有一双双罪恶的眼睛在国门之外窥探、徘徊和摸索着,妄图卷土重来。
此时,过境临潭的运毒通道便悄然成形,为这座风光秀丽的小镇抹上一笔浓重的阴影。
临潭县不过是源州市下辖的一个小县城,地理位置特殊,上个世纪70年代,曾经一度在大陆绝迹的烟毒却在临潭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死灰复燃,而到了80年代,在国际毒品犯罪活动的侵袭和渗透下,毗邻世界毒源地 “金三角”地区的西南边境,便成了跨国走私贩毒分子们铤而走险、谋取暴利之地,致使临潭这座边陲枢纽小镇,出现了新旧型毒品交错肆虐,涉毒情况面广、点多、形势复杂的局面。
1988年,临潭县境内查获坐地销售和过境毒品鸦片478两,四号2.28公斤;
1989年查获了鸦片536两,四号8.74公斤;
1990年查获鸦片216两,四号15.65公斤;
1991年查获了鸦片175两,四号22.45公斤。
直至平远街缉毒行动结束后的1993年,临潭仅查获鸦片75两,但四号数量却赫然飙升到54.45公斤,毒情蔓延态势触目惊心。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姜明远和林边疆总是在背对家人时才皱紧眉头,只留给他们一个宽阔的背影和挺直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