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收回手,似乎有些不安地看着手上混着血的沙土,讷讷地:“你……我把你……”
张嘉仁玩味地盯着何远的眼睛:“怎么?”
何远从张嘉仁身上爬起来,眉头紧锁:“伤口……需要处理一下。”
张嘉仁懒洋洋躺在那里不动,他身上还带着何远的痕迹和气味,一点不害臊的绞动双腿:“你干得我腰都软了,腿也软了,没力气。”
何远的目光先是落到他的腰上,然后又猛地躲开。
夜色朦胧,只有远处墙壁上几盏灯洒下柔和的灯光,张嘉仁清清楚楚看到他苍白的脸渐渐泛起嫣红,一直红到了耳根。
世界上竟然会有这样纯情的物种。
张嘉仁的声音放得更软了:“抱我。”
何远紧紧抿着唇,却真的弯腰把张嘉仁抱在怀里往楼下走,而且小心没有碰到他后背的伤口。
张嘉仁双手揽住何远的脖子,任由他抱着。
何远的脚步很稳,他本来就是个很健康很强壮的男人,抱着张嘉仁一路下楼并不显得多么吃力,就这么一直抱到卧室,抱进洗澡间,协助他冲澡,清理伤口中的沙砾,上药,包扎。
非常细致。
只是他的视线全程都在尽量避开张嘉仁的身体。
张嘉仁忍不住舔了舔嘴唇。他对自己的魅力极有自信,何远分明已经屈服于他带来的感官享受之下,只是过于羞涩,不敢表露而已。
有意思的是,何远明明恨着他,却会因为在自己作为男性角色主导的性/事中弄伤他而赶到歉疚,继而愿意去照顾他。
愚蠢的天真善良和大男子主义,可是张嘉仁对此毫无意见。
无论什么方式,只要何远肯打开紧紧闭锁的藩篱,他就都能接受,他愿意为了这个美人,稍稍放低自己的姿态。
这个斯文内敛的男人动情的时候实在太诱人,张嘉仁无法遏制自己的欲/望。
在张嘉仁软硬兼施下,何远答应毕业办完手续后,就住到这边来,往来学校的交通问题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何远连着几周复查的结果显示一切平稳,刘耀寒终于不再隔三岔五打电话说何远的情况,这让张嘉仁也松了一口气。
最美妙的是何远在床上态度的软化,最开始连续几晚,张嘉仁都是下面那个,竭尽所能让何远享受性/事的快感,不知道是心存愧疚还是已经认命,张嘉仁试探着在何远满足之后反过来把他压在身下做扩张和润滑,何远的反抗明显比原先减轻很多,渐渐学会在张嘉仁进出他身体时尽量放松,似乎在张嘉仁的引领下,开始感受到后入给他带来的别样情趣。
他甚至会主动为张嘉仁口/交,含着他下/体时偶尔一抬眼,微红的眼角透出的风情让张嘉仁几乎忍不住立刻泄出去。
美人终于拔掉了刺,剥开了冰霜的外壳,把脆弱火烫的内在献给他,他又舍不得把这个美人毁掉了。
如此极品,弃之可惜。
第30章
何远毕业的事情一切顺利,唯一让李教授失望的是他没有答应留校。
何远有顾虑。
虽然他的屈服似乎让张嘉仁很满意,攻击性有所降低,对他的态度比之前和缓很多,但这个人的行为太难预测,如果留校,难保张嘉仁又会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学校人多嘴杂,他真怕有人猜出真相,所以考虑再三,决定还是不留校了。
李教授很严肃地问他女朋友的事情,言语之间忧心忡忡,颇为担心何远是被什么有钱人包养了。何远只好解释,那天来接他的只是普通朋友,不是女朋友,他没有被包养,不留校的原因是要去一位老学者家帮忙一段时间。
李教授问是谁,何远回答是陶季潜,李教授立刻很爽快地挥手放行。
“去陶先生那边好好做事,等你忙完了想回来,记得和我说一声。”
何远看出点门道,磨着李教授给说说陶先生的事情,他在网上搜过陶先生的名字,真没搜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李教授实在喜欢何远,这孩子因为女朋友自杀消沉了半年,还得了抑郁症,他本来担心得不得了,现在何远又振作起来,他也欣慰。今天看何远难得显露少年心性,便引出他几分书生意气,两个人就在办公室围着茶盘聊了一下午。
陶先生祖上做过清朝的官,后来经商,家境殷实。清末社会动荡,陶家举家外迁在国外定居,继续经商,生意越做越大。建国后,陶季潜独自回国,曾经在某女子中学做过几年教师,同时潜心古文字研究,在甲骨文方面颇有建树,渐渐地有了些名气。
可惜四人帮当政时,因他有这样复杂的出身,还有海外关系,被打成反动派关进牛棚,妻儿被迫和他划清界限,之后辗转出国投奔陶家其他亲戚。从那时候开始,陶季潜就一个人在国内生活,到文革结束,到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始终如此。而且也再没有从事过任何社会职务,一门心思只是做研究,算是个极专业的野生学者,颇受业内尊敬。
李教授最后拍拍何远的肩膀:“你能把陶先生的著作完整保留下来,也是功德一件,尽管去,有需要我支持的地方,随时开口。”
何远对陶先生的手稿更上心了。
陶先生多年来的研究涉猎极广,手稿的分类工作远比他想象的复杂,而且这么多年堆起来,有部分手稿页码散乱,需要逐一比对,更花时间。
好在张嘉仁对他的时间安排影响越来越小。
他和张嘉仁现在处于一种微妙的和平状态,只要何远能在床上满足张嘉仁,张嘉仁就能接受何远在自由方面的一些小坚持。
譬如早晨会偶尔拒绝张嘉仁的需索,理由是要出门,不过晚上回来一定加倍补偿。
何远白天经常不见人影,不是去查资料,就是跑去陶季潜家里整理手稿,有时候会一直忙到晚上,再骑一个多小时自行车赶回张嘉仁的家,累得连饭都吃不了几口就洗洗睡了。
后来他说要学车,张嘉仁很爽快地答应了,甚至不等何远考下驾照,就带着何远跑了无数家4s店,逐一带着他试驾,详细讲解不同车型的特点,比卖车的还专业。
大概这个年龄的男人没有不爱车的,何远听得很认真,也很着迷。
张嘉仁趁热打铁,提出要买一台车送给何远,是之前试驾时何远最喜欢的那个型号。
何远犹豫了几天,终于还是接受了。
市区堵车,尤其陶季潜家那边是老城区,开车经常堵得一动不动,何远说普通电瓶车能支撑的公里数太少,不够两地往返,拿到驾照之后又提出要去学摩托车,张嘉仁就又送了一辆摩托车给他。
这回何远一开始就没有拒绝。
看来只要不强迫他,换成情感攻势,何远就很容易顺从。
张嘉仁对现在的状态满意得不得了。
何远似乎也不再抗拒他的亲近。
两个人似乎真的像同居的恋人,谁也不再提晓薇的名字,连那两条项链,刻着蔷薇花纹的保温杯,晓薇的照片……所有那些和晓薇有关的东西,张嘉仁都给收去了不知哪里。
两情缱绻的表象之下,不知可有人真的动了心思,乱了方寸,为爱所迷,为情所困?
陶先生请何远帮忙的事情越来越多,还是一件事情一份报酬,但工作量已经相当于一个专职助理,加在一起的报酬却远远多于普通的助理。
何远有些不安,陶先生只是拍拍他的手:“这些钱我留着也没什么用,能换来你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帮我做事,是我占了便宜。”
自从家里多了扫描仪,陶先生看何远扫了几页纸,像发掘了新大陆,兴致勃勃搬出一本厚厚的相册:“小何,有空帮我把这些也扫进去行不行?这里不少照片已经没有第二份了,我想也弄电脑里留下来。”
何远满口答应,他接过那本相册翻了翻,太老旧的相册,已经发黄发脆的照片都是粘在相册上的,要摘下来扫描只怕伤到相片本身。他踌躇了一下,说:“这些要扫可能会有点变形,最好能找个会P图的高手,把扫进去的照片处理一下。”
陶先生微笑:“你说这些我不懂,你问陶陶去。就是她一直说要帮我把照片弄进电脑,又一直没弄,她肯定有办法解决你说的问题。”
第31章
在何远帮助下,陶先生和曾孙女头一次尝试视频通话。网线那端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漂亮姑娘,一头栗色微卷的长发,浅蓝色的眼眸,却是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