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知雅意(123)

泉州宋城。

那个女儿惨死的宋城,他回到了邯炀,并以这样的方式昭告他的来意。

他要鸣冤。

为谁?

为一个人,为他的上将颜琛,为他的旧部同僚,为那些因为叛国罪而伏诛的所有人。

————————

多年前早已钉死的叛国旧案,如今要翻?难如上天!

正殿之上诸多臣子都震动了,那些宗室的人似乎敏锐察觉到什么,都有意无意看向皇子细微中明明年纪不小却排位靠后的野王,他漠然安静,仿佛在天地间蒙尘多年的山石。

蜀王沉默良久,在下面群臣议论已至鼎沸时,瞥过下首的隐王。

知子莫若父,他看出了这个儿子平静之下的些微波动。

他不安了。

————————

“宣了?”赵锦瑟吃惊,蜀王竟宣了!难道真的要再立案调查?

“朝堂的事儿,你不要管。”清河郡主忽然拉住赵锦瑟的手腕,眉目清冷,还有些淡淡的。

“让那些男人去理会,左右也是他们惹出来的,不是么?”

赵锦瑟莫名从这个一向清润典雅的郡主美眸中看到了冰冷跟锋利。

她心里一刺。

起因在帝位。

毁颜氏就是毁野王,毁野王自是为了帝位,但又是谁动的手呢?

“可还有他人在场?”

赵锦瑟知道蜀王是不可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审这个案子的,最大的可能就是把宋城单独叫进去。

又到了君王抉择的时候了。

“叫了傅大人,左大人还有三位宗室王爷跟五位阁老,但都还没进书房,仿佛...”

赵锦瑟不再问宫人,只看向清河郡主,后者目光浅浅对视她。

良久良久,赵锦瑟才吐出一口气。

“这样的事儿再来几次,我恐怕一碗饭也吃不下了。”

清河郡主一怔,后低头笑。

“不会的,这样的事儿...今日之后,最坏也不过还有一次罢了,莫慌。”

嗯?

赵锦瑟心中陡闪过一个念头,一闪而过,但没抓住。

————————

殿内,除了四角站着的内卫跟太监总管,蜀王坐在王座上,沉沉看着宋城。

“宋城,在你投状后,孤当年好像认真问过你这个案子,当时你是怎么说的?”

宋城噗通跪地,“当年罪臣指证了颜将军。”

“现在呢?你要说他是冤枉的?你可知若是你现在一片真心诚心,就可证你当年是自私奸诈之人,有前科者不可信,你让孤为何还要信你一次?”

宋城低头,“当年跟如今于罪臣而言其实都是一样的处境。”

“哦?”蜀王苍白的脸上双目锐利,又有几分深沉。

“必死,独一条路可走才可求家人的活。”

蜀王没说话,宋城则是沙哑着声说:“罪臣知道前后反口乃是大忌,不可信,但罪臣想说纵然自知贪生怕死非君子所为,但也绝非一心污蔑上将,只是...”

他躬下身,趴伏在地上,眼眶热泪喷涌而出,湿润了地面。

“当年投状之事,是颜将军拼死让我们几个去做的,我们不肯,他便斩了自己一指。”

蜀王一怔,眉锋终于沉沉压下。

——————

傅东离这些人进去了,书房的们重重关上。

但这次,皇子不入内。

宴无好宴,却不可散,其余官员们心思起伏,只能虚笑,宗室们一贯明哲保身,此时也沉默。

隐王忽然起身,走了出去。

不久后,野王也起身了。

两人一前一后出去,其余人的神色就更复杂了。

赵锦瑟见到了隐王出来,一向峻冷如仙的人此时眉目微垂,袖摆清荡,他出来后见到了这边两个女子,一个是他未来的妻,一个是间接将他太子之位算计飞走的政敌之妻。

沉默片刻,他略颔首,走出水阁台,但也没走远。

因为在等野王。

赵锦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知道肯定跟此时内殿中说的事有关。

叛国大案么。

先是太子案,接着是颜氏叛国大案。

这天是真的要变了。

风雨欲来,大厦将倾,就是不知道压死的会是谁了。

第104章 .护住

“那时候账内十五人,都是一起上阵杀敌的兄弟, 将军在上, 我们十四人在下, 眼看朝廷喻令斥责我军通敌叛国在前,铁骑稽查军即将前来缉拿,国内民意沸腾鼎沸, 所有人都说我们贪生怕死,放了敌军入城,本来说好的军机盟友一律反了口,我们百口莫辩, 但也不想担上这滔天大罪,便齐齐想办法, 奈何如何引证都是无用, 所有旁证都被切断, 所有辨证都被指责是我们自己内部人, 眼看着就要一同被以叛国罪论战, 吵架灭族,当时颜将军无奈之下想出了一个法子,便是去一半留一半。”

去一半留一半?

几个阁老年纪都不小, 一听到这里就都齐齐挑了眉峰,神色复杂。

他们明白了宋城的意思。

“将军...将军让我们十四人里面出一半人以投状指证的名义摆脱叛国罪,可得生路, 否则就是全军覆没, 他于心不甘。”

傅东离淡淡道:“投状的好像不足七人。”

宋城垂眸, “因为我们集体选出来的另外两人不肯,说自己无妻儿老小,宁可跟将军共黄泉。”

所以只有五个人脱了罪名。

“这只是你一派之词,不足为信,何况若是真有冤屈,他颜琛上告就是,何至于如此,逻辑不通,简直可笑!”

李阁老冷肃指责。

宋城却猛抬头,盯着他,“稽查官是太子府的人,阁内一半也是太子的人,加上朝堂一面倒,连两个盟友都督都反相指证我们,铁证如山,辨无可辨,我们如何能有法子?将军本想问询邯炀颜氏族内消息,苦等之下却只得到颜老太爷艰难避开暗目传出的一个消息——他说,大势已去,要么引颈就戮,要么另谋生机。但我们都没想到将军会选择这样的法子。”

他这言语已经很直接了。

大势所趋,谁的大势?

□□。

因为当年除掉野王跟颜氏所得利益都在太子!

而细想来,当时查问此案的负责人几乎都是□□的人,这就是当年颜老太爷看破的大势。

他或许期待自己儿子远在邯炀之外,能看破局势,苟且偷生,就算不能洗刷冤屈,也起码能保得一命,因为在邯炀的颜氏所有人都被看死了,逃不出去,必死无疑。

可颜琛回去了,被看押回去的。

他选择了必死的路,让宋城等人活了一命。

不过谈及□□,李阁老这些年好像~~跟皇后那边联系密切。

当年身上多少也有这样的标签,而他的门生当年也多有参与此案的。

这就耐人寻味了。

李阁老似乎察觉到其他人的表情跟眼神,手掌微微曲起,忽一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年颜琛被定罪斩刑时,可是被敌国之人救走了,如此便是铁证,如今你竟这般说话,不觉得可笑吗?”

的确,这就是这个案子被判死后再无可能翻案的最大关健。

“太子已被珏王谋害,我倒觉得这是你宋城为了珏王才故意攀咬的!真是齐心险恶!”

李阁老一提,其他阁老跟宗室长老倒也想起来了,这宋城女儿似乎跟珏王差点成亲了。

莫非...

宋城却抬头看向蜀王。

君臣对视,心知肚明,他的女儿宋玉宁就是珏王设计暗害的,他不可能为了珏王出面,那是为了什么呢?

蜀王只知道宋城说他是为了求生,为了家人的生。

有势力威胁到宋家了?是谁?

太子已死,那就是皇后?

对了,珏王之前代表皇后,宋玉宁遇害,多少跟皇后也脱不了干系吧,或者说当年叛国案时太子还算年轻,未必有这么大的能耐钩划如此巨案。

蜀王并不会偏信宋城一人所言,因为当年这个案子是他下旨确定的,当年他也确信颜氏叛国,如今让他翻案也有些...

没有证据,他为什么要信?

“君上,我有证据。”

宋城从怀里掏出两份东西。

“这是当年将军跟三道大都督曾商议军机往来的书信,只有一封,涉及引敌入瓮的军机,其实当年有许多封书信可做佐证,但颜将军上交给稽查使后,后来在邯炀三司会审时却被告知信件都是伪造的,根本就不是两大都督的笔迹,当时我们就知道肯定是那些信件都被调换了,变成了伪证,他们千算万算却不知颜将军留了一手,把最后一封密信藏在了当年负责传信的隐名密探身上,因为那时大势已成,军中多数人也遇害,颜将军不知所踪,那密探深怕自己会被谋害,藏匿多年,后来辗转偷偷找到我,将密信给了我,他自己则是逃亡出去,后来果然死在了碧水江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