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公主不吃回头草(31)

那人似乎察觉到了有人到来,他微弱的□□道:“救我……”声音越来越弱

李观澜上前,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李观澜抹了抹鼻尖下垂着的水珠,上前将他放了下来,为他将不蔽体的衣衫拢了拢,阖上了他不瞑目的眼睛。

“一把火烧了这里吧。”

“不要打草惊蛇。我们一步步来,他终会付出代价。”

轻柔话语仿佛汩汩溪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

*

“谢谢姑娘,谢谢公子!”

难民们拖家带口在门前向李观澜、薛明溪行礼道谢。他们知道自己要被拉去修皇陵,一个个都满心的不愿意,如今得脱困,常年吃不饱的脸上也露出了喜意。

“姑娘好心,却不知天大地大,我等还能去什么地方?”脸色菜青的青年惆怅一声长叹。

“是啊。我等要是再去街上乞讨,被那府衙衙役抓住,不是又要被抓去修那劳什子皇陵吗?”

“天杀的皇帝老儿……”

“狗屁的府衙……”

…… ……

李观澜摸了摸鼻子,道:“我正是你们说的皇帝老儿的长女,清河公主。”

鸦雀无声。

“这件事是京都尹自作主张,父皇并不知情。”

“若是你们愿意,我可以为你们安排工作。”

…… ……

一位老者走出冲李观澜拜了拜。“公主殿下。”

“谢谢公主殿下!”拉着老者衣摆的小男孩怯生生道。脸颊上露出两个酒窝。

李观澜看向那些不再躲闪,闪着希望光芒直视着她的眼神,心中安定了下来。

难民中的青壮年被薛涧引进了京郊军营,妇女进了李沅名下的衣坊。

老幼妇孺具被安排的妥妥当当,各安其居。

不久,京都最热闹的酒楼,一群人围着个说书的,在那里说笑。

那说书人得意洋洋道:“说到最近京都的事儿,那可真是一波接一波。最火的应该就是公主殿下开办育幼院的事儿了。”

“清河公主殿下真是慈悲心肠,用自己的嫁妆开办的这育幼院,收留了京都多少孤儿、流浪儿。连带着各地州府也纷纷效仿,开办官办育幼院,造福了整个大唐的孩子啊。”

“是啊,豫章郡发大水,造成了那么多流离失所的人,这回不仅孩子有了着落,连那些逃难妇女,因着各地育幼院招人,也有了落脚点。”

“这公主殿下到底是公主殿下,以前京都百姓还误会公主跋扈,如今,只怕家家户户都念着公主的好了。那豫章郡的人怕不得将公主供奉在香台上!”

“是啊,咱们皇上真是好福气,生了这么一位貌美心善的公主殿下。”

“这位公主,我听说,是天上的仙女转世呢……驸马小时候不是有仙童的称呼吗?他们两个,怕不是宿世的缘分,天定的姻缘!”

众人正讨论的热火朝天,一位青衣书生往嘴里倒了口酒,笑道:“说书的,你这消息有点落后啊,公主殿下开办育幼院的事儿,已经是一个月前了,现在京都,最火的可不是这个。”

“那是?”众人好奇道。

青衣书生打开折扇摇了摇,“最近道举开科了,这第一名,乃是一位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群臣倾慕,陛下降座相迎。这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荣耀!”

书生喝了一口水,看见大家都看着他等待下文,眼睛一眯道:“这真是位不落凡俗的隐士,当场拒绝了陛下提出的国师之位,只提出了一场比赛,与太清宫观主贾南衣的比赛。”

“切。”众人纷纷翻白眼,“这和我们普通百姓有何关系?”

书生微微一笑,“是和大家无关联。但他写的一首歌,想必大家都听过吧。”

眼见大家的目光再次被吸引,他一字字说出:“清平居—古诗十九首。”

众人先是一阵沉默,接着以一种诡异的眼神看向书生。

众人诡异热烈的低声讨论着。

“原来是他,是萧百大人。我们全家都喜欢他。”

“不,我媳妇不喜欢他,因为听不懂,但我哥,我阿爷都爱死他了。”

“是啊,真是男子中的男子,如此着落不群,气度不凡。”

有少女不解问道:“你们在说谁?”

男人们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了她一眼,轻声道:“狐死必首丘,越鸟巢南枝。”

少女恍然大悟,“原来你们在说大唐歌神啊!”

说书人晃了晃手中的尺子,正要开口,却看见街上飞奔来一人,竟是一向喜欢四处打探消息的酒店老板的侄子。这小子气喘吁吁的扶着门框,看见大家都向他看来,深吸一口气道“好……好了。”

“殷梨被抓住了!”

“殷梨?”有人不解道。

“就是那个害了太子的太师府二小姐啊!”

斗法

酒楼中的众人一窝蜂的向菜市场涌去。

只见那女子双膝跪地,披头散发,被缚于刑台之上。

那屠夫朝着手中的刀吐了口吐沫,“小娘子,这是圣上的命令,你若做了鬼可不要来找我。”

手起刀落,一颗圆溜溜的头颅滚落下来。

众人唏嘘不已。

天边一道快马疾驰而来,马上之人翻身而下,却是一位年轻将领。

他看见滚落刑场的头颅,扑通一声单膝跪地,声音颤抖道:“末将……有负公主所托。”

血液顺着砖缝留到了他的脚下,他抬起头,看了监刑的京都府尹一眼。

原来李沅向皇帝请旨暂缓施刑,皇帝已然答应。

却不想京都尹已经命人将殷梨处刑。人死不能复生,一切都晚了。

*

听闻这个消息,李沅神色黯然,终究是没有救下那个心善的少女。她抬头看了一眼高耸入云的摘星楼,今日萧百与妖道贾南衣的比试就在其上。希望师兄他能够战胜妖道。

这场比试,不仅皇帝和诸臣观看,各大世家也纷纷派人来。可以说,这场比试之后,两人就会有云泥之别,只是谁会成泥,谁会是云,还未可知。

李沅和薛涧并肩登上摘星楼,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的很长。

摘星台不愧是大唐第一高台。

站在其上,上眄群星霄汉,下睹整个京都,云霞飘渺,霓光万千。

仿佛自己就成为了神仙一般,怪不得大唐上至皇帝,下至黎庶,人人崇尚道教。

贾南衣一身白色道袍,立于高台的一侧,衣袂飘举,手执拂尘,真的宛如仙人降世。

他挥了挥手中拂尘,一片花瓣突然从天而降,洋洋洒洒的落在人们的上空,引起周围一片惊叫。

一阵清脆笛音,青衣青年长身而立,眉目磊落,带着一股侠士的不羁。

笛音让人们心中一阵清明,花瓣似乎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皇帝陛下笑道:“这个萧百,有点儿意思。”

贾南衣眼波流转,周围突起云雾,他身影忽隐忽现,突然一甩拂尘道:“陛下,你看谁来了。”

皇帝疑惑转身,却看见从阶梯上走上一个披头散发衣衫上尽是斑斑血迹的人。

那人一步步向皇帝走去。

皇帝大喝道:“你是谁?你不要过来!”

那人撩开头发,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容,“是我啊,您最疼爱的太子。”

皇帝心下稍安,不耐道:“明成吾儿,今日诸臣都在,你看看你是何样子?!”

太子脸色僵硬,嘴角却牵扯出一抹诡异的弧度。

“这一切都是您造成的。你杀了殷梨,我要你偿命!!”

说着,他脸上露出可怖的神情,径直举剑刺了过来。

“左都尉!”皇帝大叫,可他回头,哪还有什么左都尉。这空落落的摘星台上竟然只剩下了他和李明成两个人。

这边李观澜睁开眼,发现自己站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她冷的打了个哆嗦,突然想起,这场大雪非比寻常,自己此时出门寻找师父,实在是不明智。

她按着自己来时的足迹返回,看见一片竹林,竹林后是一间木屋。

李观澜进了木屋,脱下了身上的鹤氅,凑在炉边烤了烤火,待到身上暖和,起身装了一壶雪,放在了炉子上。

等水烧开了,就可以泡新出的茶叶了。

师父啊师父啊,你这一走就是百年,您留下的书,弟子也都看完了。您走时留下的话,不过一杯茶就回来,这茶弟子已经泡了几百次了。您可会回来尝尝它的味道。

上一篇:一念解落 下一篇:十年深宫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