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驯夫记+番外(13)

作者:煮雪烹茶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欢喜冤家 励志人生 甜文 关键字:主角:程丹心,李祯 ┃史上最猛太子妃驯夫记 程丹心因为嫁不出去,被亲娘从广州府抓到了金陵城。其母欲将其重新包装一番,塞给某个冤大头的世家子弟。不料,竟由太子当了这冤大头……嫁入东宫之后。面对冷落自己的太子殿下,老爱找事儿的太后,背景深厚的良娣良媛们,程丹心扯了扯嘴角:点击展开

他又开始重复了“真的不知道”五个字。

李祯思索了一小会儿,对我道:“差不多了。”

我收起了铁鞭,问:“这人要留吗?”

“留。”

我丢给他一瓶金疮药,让他藏好,在牢里给自己涂上,并道:“齐鹏程此番注定被斩首示众,除了我家大人,无人会来救你。你若乖乖地协助我家大人办案,结案后自可留你一命,让你回老家过无忧的日子。你明白吗?”

齐勇哭着跪地磕头,连连说是。

我给他压进了牢里。

李祯则在案前写下了供词,特别强调了“腰间环佩上镶了颗金刚石”这一点,让齐勇过目后,画了押。

我知道,他已然有线索了。

我俩出了大理寺,连马也没骑,而是牵着马匹,缓缓地步行回东宫。

李祯的神情十分严肃,比来时还糟糕得多。

我叹口气,问道:“很棘手?”

李祯也跟着我叹气:“怕是收不了场了。”

“怎么说?”

“你知道这江南贪污案,由何而来么?”李祯问我。

“不是说,江南先水患,再瘟疫,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圣上开国库赈灾,结果被官员们一层层贪了去吗?”

“水患是真,却根本没有那么严重。后来的瘟疫更是假的。江南富庶,以往的存粮也够赈灾了,去年虽然农作物歉收,但也没有到那么严重的地步。”李祯的声音已然怒极,“是这群狗官们凭空捏造了事实,让国库给自己送钱!”

绕是我都忍不住咋舌,愣在那里,半天没出声。

“这、这都行?!这不是金陵城周边,天子脚下么?!这怎么能瞒得住……”

“偏偏,就是瞒住了。”李祯咬牙切齿道。

我吸了一口凉气。

“那,环佩金刚石的人……”“我四叔,肃王。”

“……”我沉默了。

世家子弟多以环佩玉材,极少有人使用金刚石这种亮得晃眼的东西。虽然并不能做铁证,但想要定位到嫌疑人身上,怕也没那么难。

更何况,有只手遮天的能力的,更没几个人了。

“我四叔的那块正中镶金刚石的白玉环佩,是先帝赏赐的,故而随身佩戴。除了他,我想不到别人。”

“肃王和当今圣上一母同胞吧?”

“是。”

看来我没记错,肃王是太后的亲儿子。

我谨慎地提问:“那太后她老人家……”

“你可知道,太后为什么要针对你?”

“不知。”我摇头。

“因为你和母后年轻时的性子,特别相似。”

“啊?皇后娘娘?”我想了想皇后娘娘那端庄得不行的模样,便摇头,“真看不出来啊!”

“母后出自英国公府,是英国公嫡女。彼时父皇为太子,选正妃时,先皇便亲自定下了母后为太子妃,看中的便是英国公府的支持与辅佐。”

我点点头,表示能够理解。这和我不在太子妃候选名单里、但陛下却觉得我还凑合,是一个道理。没有一个给力的娘家,是当不了太子妃的。

李祯接着道:“太后并不喜欢母后的性格,让我母后年轻时吃了很多苦头。父皇护着母后,也一并遭到太后的责骂。”

“为何要骂陛下啊?”我问道。

婆媳不和,这个我很能理解。但没见过为此连自己亲儿子也骂的啊?

“因为太后亦不喜欢父皇。她真正捧在心尖尖上的,是我四叔肃王。她甚至希望肃王当太子,并曾经为此和先皇大吵一场。”

“……”

直到李祯说出了这句话后,我终于把前前后后,全都串联了起来。

李祯道:“这便是为什么,我既想护着你,又不敢太明目张胆地护着你。因为我越表现得想保护你,太后便越会给你找事情、立规矩。”

“我知道你想保护我啊,我又不是傻子。”我嘟囔道。

太后不喜长子,偏疼小儿子。我朝为嫡长子继承制,但「嫡」的分量比「长」要重,因而当年还是皇后的太后,便动了立小儿子为储君的心思。

但先皇不想打破祖宗立下来的规矩。为了帮当今圣上稳住太子之位,便替他娶了英国公嫡女为正妃。

太后不喜欢圣上,亦不喜欢当年性子跳脱活泼的太子妃,便处处难为两人。后圣上继位,因舒贵妃圣宠,帝后面上相敬如宾,实际上就是各过各的。有舒贵妃和皇后针锋相对,太后便在寿康宫里乐呵呵地当她的慈祥老人。

如此间,又是一代人。

直到我嫁入东宫。

太后似乎发现了当年皇后的影子,便再来为难我。

女人为难女人,总是不需要特别有逻辑的理由的。甚至看人不顺眼都不需要理由。人的心都是偏着长的,太后偏心了几十年,还要继续偏下去。

而江南贪污案,目前看来,和肃王脱不了关系。他才是太后真正宠爱的儿子。肃王再胆大包天,也没那个胆子自己独自筹划,在亲皇兄的眼皮子底下从国库里捞钱,保不准,这桩案子最后会顺藤摸瓜查到太后的头上……

难怪那天舒贵妃要来救我,又对我说了那番意味不明的话。伴君如伴虎,我看伴太后也差不多,表面上舒贵妃备受寿康宫的喜爱,女儿又放在寿康宫养,但实际上吃了什么苦头,外人又如何得知呢?

我一想,便觉得头疼。

前朝,后宫,君臣,父子。

亲情底下压着的,是一个母亲,偏了两代人的心。

看我愁眉苦脸的,李祯拉过我的手:“别想那么多了。走,咱们今晚甭回去了,我带你去吃酒!”

“啊?我一身怪味道诶——!”“找间客栈,先梳洗一下,然后去醉香楼喝好酒,如何?”

我见他内心烦闷,恐怕也想稍微释放一下心里的压力,便捏了捏他的手心,一副“真拿你没办法”的样子,与他一同牵着马朝着客栈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程丹心:嫁进东宫,真是肠子都悔青了,这都怎样的一家子哦!

李祯:???

程丹心:不不,有殿下在,什么事儿臣妾都不怕!

李祯:得了吧我早就知道你没良心。

程丹心:嘿嘿。(摸鼻子)

第11章

要说在吃淮扬菜,品洋河大曲,那还是得去金陵城家喻户晓的醉香楼。就连很多外地进京的人,也会专门跑来吃一顿。寻常人家光是定了位置,都要排队等上月余。

我随娘来到金陵城后,便早早地来到醉香楼排上了号,掌柜的说此时正是旺季,得排上两个月。我本来掐指算着时间,觉得差不多,谁料中途被东宫截了胡……尔后,我就一直被关在宅子内,出不来了。

是以,李祯要带我去醉香楼吃酒,我是非常开心的。

我朝不行宵禁,多得是营业到深夜的酒肆与铺子。醉香楼亦如此。想来李祯是醉香楼的常客,掌柜的一瞧见他便要跪下去,被李祯挥了挥手免了礼。醉香楼的派头再大,也不可能把东宫拒之门外,那掌柜便点头哈腰地带着我俩去了顶楼的包间。

菜品一道道端上来,让人食指大动。切得极细的文思豆腐羹,清香扑鼻,清爽可口;蟹粉狮子头上还冒着热气,一股鲜香盈室;软兜极嫩,口感咸鲜,入口即化。我吃得十分畅快,时不时与李祯碰一下酒杯。

包间的窗子正对着繁华的街道,往前望去,能瞧见点着灯的朱雀桥,一路延绵到宫门外。酒足饭饱后,我懒懒靠窗边的长椅上,支颐远眺,见万家灯火,星星点点。

李祯在我身后问我:“喜欢这样的金陵城么?”

“喜欢呀,很美。”我想也没想便说道。

我一手举着酒杯,另一只手拍拍身旁的位置,示意他长椅足够坐下我们两个,能够一起看风景。

他却不光坐了过来,还很自然地顺过了我的酒杯,就着我刚刚喝过的那一口,一饮而尽。

我愣愣看着他:“殿下,你喝多了吗?杯子拿错了啊。”

他今晚是喝了不少,虽然并不见醉意,也不见他脸红,只是此刻离我这么近,能够感受到淡淡的酒气。

我摸摸他的头:“少喝点啊。”

他却眯起眼,目光颇有些朦胧地眺望向远方的灯火。

“这片江山,以后在我的治下,会如何呢?”他轻声地自言自语。

我下意识地想捂住他的嘴巴,即便他贵为太子,说这种话显然还是大不敬的。可我只是抬起了手,又停在了半空中一须臾,紧跟着便转了个弯,去给他斟酒。

上一篇:我见公主多妖娆 下一篇:不驯之臣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