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宅门生活(36)
于是,表面上做一个乖乖支持兄长大业的齐王,实际上却借着沈家和哥哥贤王的这股东风,在暗中发展着自己的势力,发展着只属于他齐王赵霄的势力。
太子一派掌管六部其中三部,分别是户部、工部和礼部,原还掌着兵部,但是前些年赵景被皇后陷害,幸好得史阁老帮助,才免了罪责,没让赵景所率领的刚刚取得大捷的军队冷了心肺。
而往赵景及他的军队身上泼脏水的,恰恰是当时的兵部尚书,此事过后丢了官不说,很快便被赵景寻了个机会,将人斩杀以报陷害污蔑之仇。
自那日起,皇帝又指派赵景暂代兵部尚书,直至第二年委派了正式兵部尚书。
而这一年的时间里,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完全足够端王赵景将六部之一兵部囊括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下。
于是,如今六部除了太子掌控的户部、工部和礼部,赵景的兵部外,贤王握有一部——刑部。而剩下的吏部,却依然只忠于皇权,无论几位皇子如何谋划如何贿赂,依然是那个只听着皇命的吏部。
以礼贤下士、慧眼识英才闻名的齐王,则是将目光放在了那些出身平凡或是贫苦的官员或是新进进士。于是,近几年外放各地的进士、朝中出身不显的官员以及贪图权势一心往上爬的官员中不少被齐王笼络过去。
这大理寺便是齐王势力下的。
于是,当端王赵景将工部下面这个园子的事散播出去后,刑部和大理寺就像闻到肉味的鬣狗一样,几乎同时派人来到了这京郊园子外,这两股势力都带着自己的人马,一层围着一层,将这处园子围成了个铁桶,里面装的是工部里大部分的官员,还都是位置颇高的。
端王赵景本人在刑部和大理寺刚到之前,便已经带着几名侍卫,骑着马飞快进城,来到了皇宫中。
在暮色沉沉下,一身风沙的赵景,站在尚书房,奏请皇帝。
“宣端王觐见!”
“宣端王觐见!”
从书房内到门口,一层层太监传着皇帝的指令。
端王赵景进入书房内,不足半个时辰便出来了,带了一道圣旨出来了。
他面容冷峻,宛若掌控生死的战神,手里的圣旨不是人间物,倒似那阎王殿的生死簿。
“去!”一声令下,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将京城中工部全体官员的家宅围了个水泄不通,而京郊工部园子外,也被京郊卫所的士兵围了起来。
赵景骑着马,看着园子里外的闹剧。
园子内的官员,大哭着推卸着自己的责任。
园子外,之前还对峙的刑部和大理寺,如今一致对外,坚决抵抗着卫所的人进去,嘴里喊着你们不在京郊驻扎着,怎敢擅离职守。
“哦,王大人是说本王手里的这道圣旨吗?”高马上的端王赵景,冷冷地勾起嘴角,蔑视着人堆里的王胖子王侍郎。
大理寺和刑部这下子都老实下来了,不与卫所士兵发生冲突,但却在园子内都看着那些工部的人,生怕有太子一派的人暗中杀人灭口。
“要变天了,王爷”听闻消息赶过来的史弘哲,看着眼前这乱象,淡淡地说道。往常最不正经的一个人,此时却像变了个模样,反倒像个隐士。
这件事在第二天的朝堂上,引起了轰动的争议。因这件事牵连极其广泛,经过大理寺、刑部、锦衣卫和东西厂的查证,最后发现光临园子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工部那么简单,其中牵连的人员遍布所有部门,这让皇帝和其他皇子心中都警觉起来。
但是若是惩罚那些去逛园子的人,其范围之广,恐怕明日早朝人都少掉一半。
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所有人都知道是太子,皇帝也知道,但是最后被推出来的人,虽是替罪羊,却那样的合乎情理。
一个月后,原工部尚书被斩于菜市场。
“王爷,园子中的女子,都已经安葬好了”
“嗯”
端王推开书房西边小扇窗户,看着窗前那株柳树,看了些许时候,才再次开口道。
“本王的丫头可是睡下了?”
“回王爷的话,松香院的灯都熄了,想必娘娘是睡下了”管家顿了顿,继续开口问道:“王爷,今日还是睡在书房嘛?”
“太晚了,还是不过去了”
这件事过后的第二天,端王去早朝的路上,还在想着如今事情已了,今晚就去丫头那睡,忙了这么多天,一直没见着丫头,他早都想她了。
但是,这一天,那第二件大事便发生了。
第28章
这天早朝上,贤王和太子两派开始了互相攀咬。
先是贤王管辖下的刑部尚书为京郊园子一案定了结果,接着便是又拿出了一份画了押的口供,其内容是指正户部刘侍郎贪赃枉法,指证刘侍郎收了工部尚书的好处,便在京郊园子建成中出了不少力。
这件事表面看上去是与户部刘侍郎作对,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这刑部尚书的目的或者说其背后贤王的目的,是为了趁机将太子拉下马。
但是,太子一派并非没有做好应对准备。
于是,以户部尚书为首,礼部和工部新尚书作为帮衬,三位尚书你一言我一言地反驳着刑部。而他们之所以敢如此理直气壮,只因为他们同样掌握了对方的把柄,而且更为直接要命。
“臣有一账簿,不知当不当呈予皇上看”户部刘侍郎从大臣队伍中走了出来,跪在地上,腰背挺地直直的,从宽大的袖袍之中掏出一账本,将它交予在大太监手上。
皇帝仔细地翻阅,这过程之中下面的大臣谁都不敢发言,而随着账本的翻阅,原本看上去老神在在的皇帝,也变得越来越愤怒。
“啪!”皇帝将那账簿摔在地上,满脸涨红怒指着贤王,气地说不上来话。
“你这孽障!”终于运过气来的皇帝愤怒道:
“你说!那江南总督陈和洽和你是什么关系?”
见贤王半天没有回话,皇帝哼了声,便自己接下去:“那陈和洽是你的走狗,朕说的可对?”
“父皇,儿臣冤枉啊!”贤王并没有承认。
皇帝见贤王还是这副不知悔改的模样,便让大太监将那账簿递给贤王。
“你自己看看,朕可是冤枉你了?”
贤王抬头看了看皇帝,接过账簿仔细翻看。虽然这账簿确实是他的把柄,但既然太子出此招,他也不藏着掖着什么了,今日不是他亡便是己亡!
“回父皇的话”贤王说到这,反倒看了身后的太子一眼,这一眼愣是让太子心中察觉不对来,却不等想出个什么,这边贤王已经说了出来。
“比起儿臣这点小事,还是我的好哥哥太子的事更危害国家啊!”
听了这话,皇帝反倒不气了,因为他知道他的这几个能耐颇大的儿子,今日要开始互咬了,不管最后如何,结果总是有益于他的,皇帝想到这里,便开口让贤王继续说下去。
见父皇并没有阻拦,反倒神情写着期待二字,太子心中最后一丝父子之情也消散了。
“回禀父皇,太子他贪墨,贪的是送往边疆军粮和边疆战士们的戎装啊!而且据儿臣所知,太子他还与令嫔娘娘有染!”
贤王这话一石激起千层浪,瞬息间便点燃了刚才还沉寂的气氛。
身后的众大臣,虽然大家脸上都极力绷着脸,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突然变多的小动作来看,没有人是不懵乱的。
而这其中之最当然要属皇帝了,明明之前还老神在在等着自己两个儿子互相撕咬起来,一下子从他一个儿子嘴里知道,他另一个儿子和自己的女人搞在了一起,当场便把他气晕了过去。
这下子,这场宛若闹剧的早朝便这么散了,但是它所带来的后续,却直接将原来局面之下的汹涌暗波变为明面上的海啸。
就连京城中最下等的走卒,都知道太子和贤王要打起来了。
一开始,两方都还顾忌着皇帝,只不过是互相揭着短罢了。
但是,许是这样并不能带来什么实际利益,且皇帝又纵容着这一切。
于是这京城便乱了起来。起因只不过是两个纨绔子弟在东城门,为了一个民女而争执罢了。最后却发展成了一次又一次小规模的争斗,每一次都会死上那么几个人。
而这一切,都没有传到松香院之中。当端王赵景在外暗中操控全局的时候,常念桃只是一个思念夫君的女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