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常全义只是嘴上兜个过儿,接下来不再提,“听说你是顾怀峰的侄儿,户部管着一干皇商挂名的事儿,怎么你叔叔反倒不好好帮衬,弄得你至今连个皇商都没挣上?”
顾怀峰早就放话不再管他,何况他弃官从商,更是触了人家的逆鳞。他斟酌了一下,回答,“顾某做的,都是些不成器的小买卖,入不得叔父和内务府几位大人的眼。叔父原本事情多无暇细问,顾某也不便叨扰,那皇商的名头更加不敢肖想。”
“恩,挺有意思,守着个便宜亲戚,却还不用!”常全义嗓音细,不紧不慢的像是妇道人家闲磕牙,“倒是显得顾怀峰清廉公正,可要我说啊,朝廷还讲究举贤不避亲呢。真要是好,也不怕人说的,可见他也是老背晦了。”
喝了一口茶,常全义又道,“你也不是全没有想头,不然的话,怎么就刚好知道我要采办成药的事儿?你不过是想得更远更深罢了。年轻人有想法总还是好的,何况你又是个读过书的人,知书明理,比那些个赤手空拳靠偷奸耍滑起家的买卖人,更要聪明些,我就喜欢聪明人。”
顿了顿,忽然笑了一声,“前些日子,京里头闹得那个仙姑,是叫你给说走的?”
顾承说是,只道,“那位洞中仙云游四方,原没打算在京城久居。顾某劝她再去别处济世救人,她便欣然应允。想来修道之人自有一套章程,顾某不过是去的时机凑巧而已。”
“你一个人挽救了京里药行,也算是积德行善之举了,难得你不居功自傲。”常全义看了他一眼,摇着头,“不过可惜了,我原说要会会那仙姑的,也不知道她是真有本事还是江湖骗子。嗳,依你看呢,这世上果然有长生不老的仙人么?”
那谁知道呢?不过当今圣上笃信道术,动辄求仙问药,把个好好的内廷弄得像老君的丹房一样。上行下效,没人敢轻言这世间原本没有神仙。
可这样的话,常全义应该听过太多了,顾承决意剑走偏锋一回,“升斗小民不足以言大道,顾某没有机缘得见仙人显示神通,也只好依据眼见为凭,念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
“咳,说了半天还是不脱读书人的底子。”常全义吹着茶汤,漫不经心道,“做了买卖,还是不忘圣贤教诲,也有点意思。人不能忘本嘛,这话在什么时候都管用,不改初衷,咱家就喜欢这样的人。”
当然他是随口说说,顾承也就随意听听,对于他这样无足轻重的人,常全义已算是给足面子。所以他一走,立刻就有人质疑起他方才那一番言语。
常全义阖目听着,半晌悠悠问身边人,“你们觉着他一身傲气,我说顶多也就是有点傲骨。现如今读书人丧德无耻的嘴脸,咱们见得还少么?好容易有个不那么恶心的,又不在官场泥潭里打滚,只怕还能保全些纯粹的品性。这样的人,时常见见,就当是给自个儿洗眼睛了。”
“千岁的意思是,您对这个姓顾的,还有些许好感?”
常全义哼了一声,“好感是什么?不过是不讨人厌罢了!”
身边人互相看看,千岁的态度轻描淡写,看来是可以放下心来。可过了一会儿,千岁爷微胖的脸上浮起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意。
“你们这起猴崽子琢磨着,不讨厌三个字儿,不算什么。”他睁开眼,挨个人扫过去,“告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能遇上个不讨厌的人,那已经是大海捞针,难能可贵了。”
顾承不知道自己得了如此高的评价,回去等候许久也不见有消息。直到他已经快把这件事丢在脑后,司礼监的人才再度出现在他面前。这一次,却是常全义本人请他过府一叙。
雕梁画栋,参差楼阁一点点展现在顾承眼中,这回是真的长驱而入,直达常全义的内书房。才到廊下,先听见一阵穿云裂石般的琴音。引路的内臣示意他在门前等候一刻。屋内一曲弹奏完毕,才带他进了书房。
顾承仍是欠身行礼,耳听对方问道,“咱家刚才那一曲弹得如何?”
他思忖着说辞,缓缓直起身子,见常全义一身玄色道袍,宽衣大袖。光瞧样子,真是很有些名士风流。
他案上还摆着名琴响泉,然而这些都不能吸引顾承瞩目。他的视线被另一样东西牢牢锁住——定定的看着常全义身后墙上挂的一副画,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
那副画,正是当日沈家被抄,钱志自沈寰闺房中顺手牵羊赠给他,又被他以一百两当掉充做赎金的,道君皇帝听琴图。
第73章
<投诚>
顾承脑袋发懵,知道自己是有些失态了。然而那副画太过醒目,像是隔世的情缘,再一次猝不及防地,撞进他的生命里。
关于这画儿,他曾经答应过沈寰,有朝一日会为她赎回来。如今诺言还没实现,却发现,原来它早已被她的仇人占据!
现在属于她的东西,就在他眼前,可以看,但没办法触及。它昭昭然的被挂在那儿,仿佛是在提醒他,他究竟是个多么无能的人。
不记得怎样回答对方关于琴艺的问题,大约只是敷衍两句言不由衷的话。他垂下眼,不再去看那幅画。
他掩饰得不错,只有落寞,没有多余的不甘或是愤慨。常全义看见了,猜想着年轻人的一点愁绪,也许是因为肖想这样一幅传世之作,才引发的一时伤感。
这样很好,更像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不喜欢顾承之前表现出的清高无所求,那副样子让人无从拿捏,无法掌控。
心里有了杂念,接下来要谈的事儿,就变得更容易方便。
常全义不讳言自己对他的欣赏,他告诉顾承,只为他们都是不信鬼神之说的人。
他语气和缓,对顾承讲述自己与当今圣上在政见上从来一致,所以十余年来他才能代替皇帝行使权力。但皇帝笃信道术,不惜以金石为药,一心一意想要长生不老。对于这点,他既觉得痛心,也觉得滑天下之大稽。
“成仙,永生不灭?”他一脸讥讽,却又充满无奈,“沾染了权力,满心都是欲望,放不下解脱不来,还谈什么修炼得道?天下间的好处都叫一个人占了,这怎么可能?纯粹是痴人说梦!历朝历代想靠丹药长生的皇帝,有哪个是寿终正寝的。咱家伺候了万岁爷十多年,算是身受皇恩,不能眼睁睁瞧着他跌进去。可光劝没用,皇上是有主意的人,该吃的药,到了也还是一样都没落下。”
他看着顾承,下颌扬了扬,“那东西有毒,不能让万岁爷再服用,得想法子替换下。太医院的酒囊饭袋没这个本事,就是有,我也不放心交给他们办。宫里头一向是人多口杂,一个不小心,传到万岁爷耳朵里,非得气病了他不可。圣躬要紧,咱家冒不得这个险。”
“找你来就是为办这事儿,不光要换了万岁爷的仙丹,还要换得讲究,换得有助于龙体康健。要是皇上日后百病不生,长长久久直到龙驭宾天,你就是国朝的功臣,是当世的药王,是青史里留名的良医。一言蔽之,这里头绝少不了你的好处。”
顾承脑子转得飞快,原来常全义采办成药不过是个托词,最终目的竟然是为换掉皇帝的仙丹。他几乎立刻感知出,方才那番话里隐晦的一层含义——太医院或者说禁庭当中,尚有没归顺常全义的人,那里并不是他能完全一手遮天的。
毕竟后宫还有皇后,有嫔御,更涉及外戚。每个人的立场,和最终的目的都不同。常全义很清楚他今生最大的靠山是皇帝,只有让皇帝安稳的活着,才能有自己威慑朝野的权势。
这是常全义的机会,也是他顾承的机会。没有踌躇,他一口应了下来,继而不失时机的表达自己想要一份应得的名与利。
常全义快慰的笑了,“年轻人不必急躁,该你的一样都少不了,好比做个皇商,专为宫廷供奉。有了名儿,你往后的买卖自然不愁。况且内帑充裕,三五年下来,足够你跻身成京里数一数二的富商。”
有求有应,互惠互利。顾承告辞出去前,脸上带着满足的笑。目光停留在那副画上一瞬,便又匆匆垂下双眸。
不必太过明显,只要对方瞧见他这一点小动作,那就足以。
引路的内臣比先前客气热络了许多,一路有问有答。顾承像是随意与他攀谈,“千岁平日喜欢抚琴,连墙上挂的都是听琴图,真是别致,不知千岁是否也很中意徽宗皇帝别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