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君记(38)
霍成君声音有些沙哑:“小五的事情,你并没有告诉我。”
玉芷听了霍成君的话,一惊,连忙回到:“小姐,是玉芷的错。因为小姐回来的时候原本打算告诉小姐的,但一见小姐身上淋湿了,一着急便忘了这件事情。小姐苏醒后也该告诉小姐的,但一告诉小姐小五的事情,就忘记了把前因……”
“好了好了”霍成君摆摆手,“我没有怪你的意思。”走着走着,便出了刚刚的曲径小路。
霍府的夜晚从来不是寂静的,来来往往有些许丫头在干活在私语,霍成君看了眼他们,轻轻对玉芷说:“我本来没打算怀疑小五的。”
玉芷一听,又赶紧扶紧了霍成君:“小姐,其实从小五给我那包打火石的时候就开始觉得他有问题了,刚刚你又问出他木樨花,是想试探他有没有出府是不是?”
霍成君轻叹一声:“原本只是看着熟悉,真没想到竟然真的是他。”
玉芷宽慰道:“小姐你也别难过了。”
霍成君不发一言。她倒不是难过于身边人的背叛,只不过对这件事情,她还有太多的疑点,小五对她的眼神中看不出一丝的愧疚,即便是这么多证据都表明他的不忠,但最关键的昨晚的璧漱阁事件并没有铁证。再加上小五最后看她们的眼神……
霍成君摇摇头,终于回到了南厢房,想要明天再思考一下这件事情,便早早睡下。却不想,第二天早早醒来,感觉身体好了许多,穿戴好去见了父亲,打算说一下昨晚小五事情的疑窦,结果却发现父亲阴郁着脸。
霍成君感到事情好像发生什么变故了。
果然,霍光沙哑着声音说道:“小五已经死了。”
什么
霍成君瞪大眼睛,连连追问:“什么时候?”
霍光示意一下旁人,霍光手下一个名叫束褐的得力门客才开口说道:“小姐,已经让人去查验了,是昨儿个卯时,舌断失血过多而死。”
霍成君问道:“是自杀?”
束褐皱皱眉,有些难为的说道:“小姐,查验的人说不像是牙齿咬的痕迹,还在调查,但自杀的可能性很小,一般是被人杀害的。”
霍成君一怔,这件事情已经很严肃了。其一说明小五确与旁人勾结;其二说明霍府一直在对家的监控之下,霍家的一举一动,对方都了如指掌;其三说明对方的力量已经强大到可以一夕之间杀死霍家的人了。
霍成君的背后沁出一层细细的冷汗,她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霍光,而霍光却看着霍成君不发一言,好像在等她说什么。
霍成君闭了闭眼,脑海中闪过无数的画面——小五最后看她的眼神、流云坊上与刘病已的对视、少府的和云轩中那个小学徒……
蓦地一睁眼,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事实上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霍成君轻轻地对霍光说道:“父亲,女儿愿意进南书房。”
这个决定做的到底有点晚了,但现在的霍成君才是最适合说这句话的人。
第32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上)
霍成君自从决心进入南书房,也不愿意在南书房里混日子,便真的认真学习起来。
霍光生性谨慎而多疑,想进入南书房不易,姓霍的人也没有几个。霍禹算一个,即便是他总是无心政事,作为霍光唯一的儿子,霍光也是有意栽培,让他在南书房一众智囊里熏陶;霍云和霍山也加入其中,霍云倒是机灵,小聪明不少,而霍山却生性愚笨了些,好在本性纯正,作为霍家年青一代,霍光也是希望他们帮忙分忧;再者就是霍成君了。
至于外姓的门客,南书房里的门客可个个都是各地的才子,经历了层层筛选,重重考验,才得以进入南书房,进入这个大汉王朝最接近政治权力中心的小团体中。
霍成君作为一介女流,刚开始进入南书房时,霍光便让一门客带着成君。
这个门客叫做束褐,长安人士,自小家境贫寒,原先为太学的学生当枪手写文章,后来被霍光发现,原本应该处罚,却意外地发现他的才能,便收入麾下,现在约莫三十四五岁,整日冷着一张脸,没有笑过的时候。倒是对待成君,教的很认真。
而其他门客们也只是忌惮她是霍光最宠爱的女儿,实际上原本便没把霍成君当做认真谋划的人。
但就在众人为长安城一众难民伤脑筋,为这高昂的赈济费用,还有怎么驱逐都无效的难民流而焦头烂额时,霍成君却提出一种新的解决办法。
长安城西侧郊外土壤肥沃,气候也好,却因为之前几年的风尘暴而无人居住。这两年没有风尘了,却白白的浪费了土地,原来官府就一直请着人想要开拓这片土地,但却每每耽搁。究其原因,一则是拓荒条件实在是艰苦,平民嫌脏又累,原本就没有多少愿意去的;二则官府经费也有限,请平民拓荒,提出的钱币太昂贵,官府承担不起太多开支。这个计划便一直这么搁置下来。
如今,身在南书房的霍成君在听到门客们讨论着长安城的难民问题之时,却想起自己常常暗长安城乱跑时的见闻,便提出,由官府请难民来开拓这片荒地,
这个建议确实是很妙,一则可以完成拓荒的设想,把这片土地充分利用起来;二则请难民拓荒,仅仅可以用提供三餐住所便可以吸引,官府在经费上问题不大;三则也可解决难民问题,安抚难民情绪,提供难民处所,防止难民和长安城原居民的矛盾激化。荒地开拓完成后,也可作为安置难民的场所,而由此难民拓荒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使得拓荒工作早日完成,可谓一举多得。
当这件事情传到了霍光的耳朵里的时候,已经是多日之后了。门客们已经一起把方案内容完成的差不多,细节处理好,整理成文书,交给霍光定夺。
霍光看了这份详尽的计划,略略点头,示意通过。和门客束褐讨论了几个细节的问题时候,随口一问:“这个想法是你提出来的?”
束褐倒不紧不慢回道:“不是的,大司马,这个方法是七小姐想的。”
“七小姐?”霍光倒是有些意外。
束褐接着回道:“那天我们正讨论难民的问题,七小姐没多言语,大家都在翻古书找办法的时候,七小姐突然说可以换个思路,不要想着处置难题,而是想着利难题。接着便说了这个构想,大家也都觉得这个方法很妙。”
霍光略带笑意,点点头:“嗯,最近嫮儿在南书房怎么样啊,你有没有好好教他?”
束褐笑笑,语气却依旧波澜不惊:“在下哪里敢指教小姐,七小姐脑袋灵光,大家再讨论的时候七小姐虽不语,束褐却看出,七小姐是在认真听着大家的讨论,也是在努力吸收的。七小姐之前提出的一些细节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小问题的解决方法,也都独辟蹊径。七小姐确实聪明。”
霍光笑了笑,一边翻着文书,一边说道:“确实有小聪明,却不是治国的人才。束褐,我说的对不对?”
束褐不答。
霍光抬眼看了一下他,轻轻摇头:“当年让你们进南书房的时候,就说过一切皆直言不讳,都是为了大汉朝出谋划策,你刚来了不到五年,倒是忘得快!”
束褐低头:“属下不敢。七小姐伶俐有余,怜悯不足。”
霍光被他的话逗笑了:“你倒是直接!刚骂了你不说实话,现在又说的这么一针见血。”
束褐面无表情:“属下不敢。”
霍光皱眉道:“嫮儿确实,我原本以为她是个小女孩,又从小老爱出去跑到朱雀大街上玩,会是个和百姓打在一起的人,结果没想到,她这么多年一直在外面干的,不是和庄家那小丫头野混,就是和张安世的儿子吃饭,要不,就算是去个茶楼听说书的也要在外面呆着。我原本以为,她会看到百姓疾苦,产生一些怜悯之情,没想到,在外面确实让她看出点风土人情,也能在这种小聪明上派上用场,但你看看,她这不明明是把难民和平民分开看待,把难民当成了个麻烦吗!她这样必不会把百姓疾苦感同身受,难成大器!”
束褐听着霍光的话,看着霍光确实有感而发,在一旁宽慰道:“七小姐现在还未及笄,年纪还轻,自然不会有心怀天下的情结,现如今七小姐聪慧过人,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相信未来跟在大司马身边,耳濡目染,七小姐心境自会与如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