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不会喜欢他(36)

作者:比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文案一: #发现死对头是天降竹马怎么办# #从相看两生厌到双双坠入爱河# 第一次相遇,简宁记住了那个骑车没长眼的家伙。 第二次相识,简宁以为他在月黑风高夜偷车。 第三次相见,简宁发现臭小子居然是她多年未见的竹马。 ...... 文案二: 再重逢,小青梅由女魔头变成了无处不在的麻烦精。 陶江本想敬而远之,奈何她阴魂不散。 某天,他路过高一九班。 发现麻烦精和同学在走廊聊天。点击展开

没说两句,话头就牵回简宁身上。

“行知中学的进度太快了,我们担心她跟不上,所以才出此下策。”

“宁宁嘴硬心软,麻烦你多包容。”

“妈——”简宁听不下去,早上才和老妈说过的话,她又忘了。

简妈想起今早女儿别揭她短的叮嘱,后知后觉地住口:“知道了,不说了不说了。”接着,和他们聊起今早的买菜见闻。

午饭过后,简宁和陶江回屋。

简宁无精打采地抽出英语卷子,准备做两道阅读练练手。

但越看越困,单词与眼睛的距离变近,眼皮逐渐下沉,即将与桌面来个亲密接触时,又猛地惊醒。

她勉强打起精神,和瞌睡虫做斗争。

陶江看简宁昏昏欲睡仍坚持写题,精神不振,学习效率也不高,于是让她留在卧室午休,他去外面看书。

简宁如获大赦,她迅速起身,扑倒在床,抱着柔软的枕头,迫不及待地去见了周公。

身后的陶江瞧着她,有些无奈地低声笑笑。

第17章 .Where is the love……

一室安静,秋日阳光温暖而灿烂,满满当当涌进窗栏,洒下一地金黄。

简宁也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醒来时不知今夕何夕。

因为没睡醒,她眼睛半睁着,扶墙踉踉跄跄走出房门。

沙发上,陶江靠着布面沙发,倚着扶手,右手支头,眼睛微闭,呼吸平稳而轻柔,左手下滑至膝,掩盖书的封面。

一本小说集《山月记》躺在手心。那是昨晚简宁随手扔在茶几上的。

简宁一步步走近。

午后艳阳斜照,暖日流动,依稀可见他细润面容上的绒毛,他的眉毛稍稍蹙起,那双平时敏锐的眼眸收敛了锋芒,睫毛安分地覆盖,眉目宛然。

原来他不那么骄傲时,也可以这样温柔舒和。无法否认,陶江确实很帅,有种远看是雪,走近,却发现里面包裹了羽毛的神秘。

柔风蹑手蹑脚地从微敞的窗户游走,轻拂书页,惊动了小憩的少年。

陶江缓缓撩起眼皮,一双粉色拖鞋映入眼帘,顺着鞋面向上看,简宁一动不动地站在面前凝视自己,他身体后仰,小小地惊了下。

简宁也退后半步,刚刚鬼事神差看得入了迷,不料对方突然苏醒,另她措手不及,怔在原地。

她将耳边鬓发塞至耳后,掩饰不自然,胡乱指着他膝盖上的书,问道:“你.你也喜欢看?”

“略感兴趣。”陶江将封面翻转,瞄了眼书名。

喜欢看就看呗,还加个略字,文绉绉的,怪膈应人。

简宁顺势坐在沙发另一侧,靠近他,抬手把书合上,狡黠地笑看他:“你喜欢哪篇?”

说罢,又担心陶江脱口而出,于是紧接着道:“让我来猜猜。”

中岛敦的短篇小说集刚出版不久,册数有限,当初能买到这本,耗费了简宁不少心血。

为一饱眼福,她昨天连夜看完,最初以为是本日版“聊斋”,且隐隐觉得,中岛敦无非做了翻译工作,将文言文底本译成日文,广为流传,之后又被译回简体中文。

这样一想,颇有些奇妙。

但读到后来,简宁发现原有故事其实有所改编,加之作者个人思考,由不同角度切入,使故事更立体深入,情感更细致丰沛。

全本读完,堪畅淋漓。

简宁歪头想了想:“最出名的那篇?《山月记》?”

随后默诵:“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却又相信自己是明珠,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不是。”陶江,眸光微闪,手掌摩挲书面,就知道她会猜这篇。

简宁疑惑:“不是?那是哪篇,这篇最出名了。”

她以为他会因为这段最戳人心的话而更中意那篇文。

“是《名人传》。”陶江翻开书页,“纪昌学箭。”

简宁暗自惊讶,她对这篇印象也最深刻,不是因为蕴藏的天人合一内涵,反而是其中道理深奥到她百思不得其解。

“不射之射”想传达什么,她看到现在也无法清晰地捕捉到用意,全文朦朦胧胧,似是而非,到最后她的关注点甚至变成了,不用箭真的能射鹰吗?

想想世间肯定没有这样的人,但书上一说她也还能信。

“所以,真的有那种能力?至射不射?”简宁疑惑。

陶江的笑声和呼吸一样轻,几不可闻。

但她感受到了:“你又笑什么?”

陶江停顿,想了下:“笑你的天真和无邪。”

简宁没在意,她更好奇书里的内容,接着话题又问:“后来为什么纪昌连弓箭都认不得了?是褒,还是贬?”

陶江答:“仁者见仁,或许,他根本没有练成所谓的不射之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