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你不想继续做这个太子,此事急不得,得先想个章程,才能叫文武群臣满意。自古以来,储君不稳,必出祸端。大兄也不想动摇大唐江山吧?”
“你说该怎么做?”
徐蛰今天早上那句话,不是没头没脑地表示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是当众给李世民一个态度。
在朝会上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李世民心里的怀疑也该去了。从此他对大唐江山没有威胁,也没有给儿子侄子报仇的心思,大唐江山还是李世民的后代的。
李世民道,“大兄也知,承乾身体一直不太好。”
徐蛰点了点头。
李世民不说话了。
重活一世,他的兄长变成了大儿子,即便他经历了李承乾的死亡,知道再也见不到李承乾,还是会难过。
徐蛰也没说话。
这个沉默的当口喝茶就很合适,但是他一点都不愿碰,只是盯着汤碗出神。
李世民忽然道:“大兄准备如何对待苏氏?”
苏氏是台州刺史苏亶的女儿,在苏亶担任秘书丞时嫁给了李承乾,成了他的太子妃,两年前还生下了嫡子李厥。在李厥之前,他还有两个庶子,庶长子名叫李象、次子名叫李医。李医早早夭折,实际上李承乾只有一嫡一庶两个儿子。
李世民说完就后悔了。
他提起承乾的太子妃,他大兄肯定会记起自己的太子妃郑氏。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儿子没有一个活下来,但是郑氏活的好好的,她被送到长乐门居住,抚养了一些没有父亲的孩子。李世民上辈子死的时候,她都活的好好的。
虽然郑氏没被杀死,万一徐蛰想见见她,两个人聊到之前的事情,激起怨恨来呢?
徐蛰道,“承乾病弱,连太子之职都不能担任,如何与太子妃亲近?”
李世民点了点头,见徐蛰没有提起郑氏为难他,那一丝沉寂已久的兄弟之情重新冒了出来,“兄长……”
这一声呼唤情绪饱满,徐蛰不禁侧目挑眉,“做什么?”
“只是……有些想念兄长了。”
其实他很想问一句,徐蛰是否也在顾念着兄弟情谊。这句话在他还是秦王的时候,接受徐蛰的宴请时就想问了。
当时被李元吉打断,没能说出口。再与他平心静气地相处竟是今日,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这句话再没了意义。
因为他心中已有答案。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被徐蛰杀死,他是否还能顾念旧情?
不能。
何必再说出口,自讨无趣。
李世民想了又想,还是道:“大嫂她就在长乐门。兄长若是愿意,可以去看看她。”
徐蛰又想喝茶了,在看到碗里的糊糊后再次盯了一会儿,放弃喝茶的想法,“再说吧。”
李世民松了口气,“大兄留下来用完午膳再回去吧,你我兄弟许久不曾同室用餐了。”
徐蛰答应下来,正好给东宫的人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回去可以问问李元吉,能不能使唤得动。
午饭是生羊烩、羊肝饆饠、甘露羹、鲵鱼炙、乳酪樱桃、菊香齑、水晶龙凤糕、双拌方破饼、长生粥还有一道清笋和一道醋芹。
唐人喜欢吃羊,也爱吃鱼。这时候的炼铁工艺没那么发达,炒菜用的铁锅到宋朝才有,烹饪方式多以烤、煮、蒸为主,煮的蔬菜就比不过肉好吃,桌上蔬菜很少。
怪不得李泰这么胖,记忆中身体不大好的李治也是胖乎乎的。还有李世民的“风疾”,估计也是饮食不健康,再加上休息不好导致的。
徐蛰道:“少吃点肉,多吃蔬菜。”
李世民怔了一下,笑着把笋推过来,又盛了一碗粥,“大兄也是。”
唐人还喜欢在粥里加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这个茶汤……咳,比如胡麻粥,里面就是好多好多好多芝麻。还有寒食麦粥,就是冷粥,里面加了杏仁和饴糖。其他粥里也是各种各样的谷物以及水果、果干,基本上想到什么放什么。
长生粥是用黑米熬的粥,里面有红枣、桂圆、葡萄干、莲子,喝起来就像八宝粥。
吃完饭后,撤下碗筷,李世民道:“朕想将兄长的事情告知魏征,兄长以为如何?”
他昨天把魏征喊去了紫宸殿,跟他聊了半天李建成。
这里的魏征是李建成的旧部,李建成死后,李世民恳求了很多次,才让他效力。他是个忠诚的人,投靠李世民之后就兢兢业业地帮他,跟随李建成时,也在用心辅佐李建成,还曾经多次提出早点把李世民杀死,但都被李建成否决了。
魏征人品好,嘴巴也严,最重要的是,李建成对他有知遇之恩。若说这世上还有谁记得李建成的好,文臣当中应该就是魏征了。
冯立已经死去多年,薛万彻身在蒲州,这么多年过去,李建成存在的痕迹早已被打磨干净,魏征是最合适的人选。
徐蛰想了想,魏征今年六十岁,按照原本的发展,他该在两年后担任太子太师,太师的位置坐了一年就去世了,很难说不是被李承乾气死的。
“也好。”徐蛰说,“只是孤担心他年纪大了,吓出病来。”
第66章 治世浮华(8)
徐蛰不在,李元吉霸占了他的房间,还有屋里的软榻,就连伺候他的宫人,此时也守在李元吉身后,任他挑剔使唤。
太子没回来吃饭,因为昨日徐蛰的话,没人敢怠慢他,吃的饭还是以前的形制与往日并无不同。
李元吉挑出几块肉来喂猫,小野猫流浪了很久,吃起来狼吞虎咽,李元吉瞧着,食欲也被勾起来了。
就在李元吉和猫兴致盎然时,有太监来报,“称心公子,道士秦英求见,您看这……”
道士?难道是想把他这孤魂野鬼给抓回地府?
李元吉没有称心的记忆,不知道秦英是何许人,放下筷子,给了太监一个眼神,通报的小太监果然误会了,说起秦英的事情来。
秦英是西京西华观道士,和圣观道士韦灵符还有已经还俗的道士朱灵感,深受太子宠信。经常用章符作醮来设表祭拜,并且发出赦令来号令东宫,还给李承乾出了很多主意。
李承乾晚上和称心一起睡觉,白天就跟太监们玩,再通过道士来下达命令,所以太子太傅、左庶子等人才看他这么不顺眼,觉得他身边的小人太多了。
秦英在外面等待,面上一派云淡风轻,实则忐忑至极。
本朝有个叫陈法琳的和尚,年少的时候出家了,交游广阔,博览群书,隋朝的时候在研究道家经典,后来转去了佛家。有个叫刘进喜的不信佛,写了好几本书说佛教都是瞎扯淡,陈法琳就写了本《辩正论》来反驳。
后来李世民奉道教李耳为祖先,弘扬道家学说,秦英就说陈法琳的《辩正论》“谤讪皇宗”,李世民一开始判的陈法琳死刑,后来觉得处罚太重,又改成了流放,陈法琳在流放的路上去世了。
这是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
德高望重的陈法琳死了,不少人反应过来秦英是个小人,不少大臣都上奏弹劾他。
秦英很慌,又听说皇帝派人赐死称心,很担心称心死了,下一个就是自己。
结果称心被太子力保,不止活的好好的,还有了超出以往的殊荣。他松了一口气,然后才发现,太子似乎把他忘在了脑后,好几天没传召过他了。
秦英只是个道士,获取朝堂上的信息有延迟,实在不清楚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他是特地趁着太子不在,找称心打听一下。
如果形势实在不好,那只能快点溜走,好保全一条小命了。
东宫太监们知道的东西不多,李元吉分析出来厉害关系,决定见一见秦英。反正不会被他收魂,说不准还能帮上大兄的忙呢。
李元吉道:“让他进来吧。”
传话的小太监战战兢兢,心道奇了怪了,称心公子什么时候有这么强的气场?也就比太子殿下稍逊一筹,一点都不像先前温柔腼腆的乐童。
秦英被引着进来,见到李元吉后笑了起来,“看来你过的还不错。”
李元吉也笑,“多亏太子殿下关爱有加,称心方能苟活,与道长相见。”
魏征是很理智很清醒的一个人,但是他最近被李世民整的有点懵。
先是被叫过去怀念了老半天息王,接着发现李世民一夜之间变了很多,连他这种经常相处的臣子都有点看不清。这时候他还能告诉自己,李世民是被长子气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