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这样说,身体却很老实地拿火机给孟串儿点上。然后坐下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剩下三个人也是这个状态。
在每一次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孟串儿总能提前站在众人看不到的最远的地方掌控全局,如果跟着她走,事情出了结果之后回过头来再看,会觉得尽管险象恒生,但所幸选择了跟在她身后。
开始钱一明和付康还是有些不服气的,觉得这里面定是有运气的成分在,久而久之就心服口服起来,孟串儿有过一句诡辩,运气有时候也是一种实力,尤其是长久以来的运气。
现在的地宇证券投行部的核心就是孟串儿带着的这四个人,这四个人各有团队,连婷婷手里都管着三个员工。现在的四个人都是七巧玲珑心,但是无论有多少窍心思,最终都是孟串儿这一个鼻孔负责出气。
所以此刻,他们在安安静静地等着掌舵者最终的主意。
“我们要分几步走。第一,我们要掌握最核心的证据。现在所有的猜测都经不起实际的推敲,要等他们的狐狸尾巴彻底露出来,拿着证据去找年代集团聊于淼的事情,才能一举将于君和于淼置于死地。
你们首先要明白,于君的权利都是于淼给的,将来他们何去何从,大方向也是由于淼去敲定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所以,付康你一定想尽一切办法把于淼和于君的关系查出来。
第二,于君要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名单是一定要给的,两周之后你们要陆续交上去,婷婷和于畅不妨把名单做实了,先行提交上去。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以及同行券商,这种资源不稀缺,这三个机构本质上只能做乙方。
就算我们把所有乙方贡献出去也不会有任何损害,所以这三份名单不掺假。我估计于君和于淼对我们不会十分放心,那么他们一定会核实递交上去的名单的真实性。在核实完这三份之后也得花个三天左右的时间。
然后,付康你把客户的名单交上去,这个名单要做到半虚半实。你把那些大家深耕细作了好多年,只认人不认机构的客户名单做实,放在前面。
举个例子,比如我手里的恒堂医药,那是淘淘姥姥的女儿做董事长的上市公司。
这名字你就算是写上去,他们费尽心机最后也是白扯。类似这种尽管写上去,我相信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些。
一明的那份名单就做成全虚的,手机号十一位数字随机调换一个数字,投资机构是最不忠诚的,哪里有利润他们向哪里靠拢,所以一明你最后提交这份名单,往死了拖。
实在不行两周之后我找医生给你开个单子,直接病假。歇一个月再说,一个月之后估计所有的事情也都有了眉目了。
现在于君逼得这样紧,估计他们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我们能沉住气,应该很快就会抓住他们的马脚。”
钱一明等人静静地听着,心里都有或多或少的“还是孟串儿在大事上拿得住主意”的这种感受。
忽然钱一明灵光乍现问了一句:“串儿,如果他们的真实目的是组建一个新券商,并且按照你说的已经搞定了牌照和原始资金的情况下。
他们最缺的除了客户还有能够撑起一个券商的员工。会不会已经开始在外面招兵买马了?如果能抓到这样的证据,可能于我们而言是更有利的。”
孟串儿马上get到钱一明的点,连连点头道:“一明说得对,那么大家最近要留意各大招聘软件,关键词搜索券商,证券,会计……这类的,一旦找到可疑的马上通知我,我自有主张。”
婷婷忽闪忽闪着那双超长睫毛的大眼睛:“姐,你有啥主张?能教教我不?”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所有人进入一级备战状态,战斗秘诀就是一个字,拖。”
那次烧烤吃了没几天吧,可能也就五天左右的时间,于畅忽然给孟串儿打了一个电话:“姐,某老板直聘的招聘APP露出他们的痕迹了!
而且他们居然胆子大到直接用于君进行招聘。于君在新券商里的头衔是总裁兼投行部负责人。”
孟串儿冷哼了一声:“好,好,好。我还真就怕他们过于小心翼翼一点蛛丝马迹都不给我们留呢,胆大妄为的我最最喜欢。行了你挂吧,你们就等着瞧好吧。”
孟串儿随即点开了那款于畅说的APP招聘软件,发现招聘者可以直接跟于君对话,而判断是不是这个于君十分简单,不仅名字就叫麻省理工于君,头像都挂着真实的一寸照片。
倒不是说于君有多蠢,而是他这种肆无忌惮的原因是他认为这款招聘的APP是最新的,并且除了各大公司的人力和想要求职的投递简历的求职者,完全不会有神经病去专门查这个好吗?
人力也只管自己公司,没事不会跑到其他公司去窥视。这真的就是个人算还是天算的问题,你要非说运气也可以,算于君倒霉。
孟串儿找到自己从前培养过的一个媒体徒弟——现在一家核心央媒做主管。
“姐姐,你好久没打电话给我了,什么指示啊?”
“你帮我去派个机灵点的记者暗访一家还没有开张的券商。要全程录音,最好配个纽扣摄像机。”
“得嘞~想要什么证据?”
“很简单,证明这个人是本人,同时套出新券商的人脉资源,如果记者足够机灵,那些资源能问到一些名字,最最好。
还有,重点提示,他也许会提到一个APP,一旦开口说APP的任何事情,问得详细点,越详细越好,我什么都要。”
“明白!姐姐放心,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一准儿让你满意。啧啧啧,不知道哪个倒霉蛋,得罪了我家姐姐,马上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行了臭小子,都是央媒主管了,还这么贫嘴,我只给你两天时间,后天我就要证据。”
“没问题!”
第214章 地宇证券番外之于君遇上调查记者
央媒的那个主管哥们儿派了个调查记者过去,假装资深投行人士去面试,于君亲自在新券商的办公室接待了他。
记者拿回来的录音全程一小时二十四分钟,外加一堆照片,这记者用了针孔照相机,但是没有带摄像机进去。
孟串儿一行五个坐在孟串儿家里,听完了这一长段的对话,半晌说不出话来。
为了能让大家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氛围,仅截录其中一部分的录音文字实录,纯对话,不做评价。
“您好,我是郭XX,现在中信建投工作,看到您这边的招聘启事然后投了简历过来面试的。”
“你好你好,小郭,我叫于君,麻省理工毕业的,这个券商成立之后我就是总裁,同时负责核心部门,也就是投行部。我看了你的简历了,简历看上去十分优秀啊。”
“您过奖了,优秀倒是谈不上,由于我父亲的关系,小时候我耳濡目染了一些证券行业的知识,现在还正在实操阶段,还希望能够有更新更好的平台多多展示自己的潜力。”
正听到这段的孟串儿嘴角露出不易觉察的笑意:一看就是自己的徒弟培养出来的记者,上来就先亮鱼饵等鱼上钩,这空诈的本事跟自己当年简直如出一辙。
“冒昧地问一下,您的父亲是?”
“家父姓郭,这也是我年纪轻轻能在中信建投做出还不错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我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我更希望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新的券商,哪怕是中小型券商闯出一片天地。
我不想让别人说我是靠在父亲功劳簿上睡觉的二代。对不起,我这点浅薄的心思,希望您能体谅。”
“啊?姓郭??啊!!对对对,您看我这个记性,刚来您就说您姓郭了,我这……我没往那个锅上想,是那个……”
“嘘……您心里明白就成,我其实不太喜欢提父亲名字,就是怕解释不清楚为什么要从头部券商向外跳。”
“哈哈哈哈哈,原来是郭公子,哎呀呀呀呀,真的是,哈哈哈哈,郭公子,啊,那个,太好了啊,一看您就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于总您过奖了,是这样,我既然有心想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就不得不慎重衡量贵公司的各种条件——请您注意,我指的不是于我个人的薪资条件,我认为这方面的东西不必谈,是最最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