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婆在八零[穿书](41)

老人觉少, 还闲不住,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就老想干点儿啥,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丁老娘手里拿个抹布, 擦擦这儿擦擦那儿的,一天能擦上好几遍。丁老爹呢,刚开始早上起来扫完院子,非要跟着罗成去得胜饭店送货,雪雁就让他到市场买早餐, 家里有粥, 有茶叶蛋,有咸菜,金素英早上还会再蒸一锅馒头或是包子, 到市场就是买牛奶和豆浆。顺便把一天的菜买了。

有事儿干就行,老两口每天跟上班似的,准点儿五点半就出门,六点半进门,正好罗成送货也回来了。吃完早饭,丁老爹送小风上幼儿园,丁老娘在家看孩子。回来之后,老两口一起带着四个小的去公园玩儿,玩儿累了回来吃中饭,然后午睡。上午咸菜就做完了,金素英不用看孩子了。下午就跟着雪雁一起出摊子。一直到晚上七点钟,收摊子回家,老太太在家就已经把晚饭做好了。

分工明确,都有事情做,老两口也不累。还能把金素英替出来,帮着雪雁干活儿。挺好的。

进了四月,市场拆迁都完事儿,开始动工了。

摊贩们还得生活啊,老百姓也得买菜呀。王区长考虑到实际情况,把得胜公园外围的绿化带给化成了临时的批发市场,全都转移到那边儿去了。

虽说不用去市场买菜了,但是丁老爹每天还是会去市场一趟,就在工地外面儿看。天天监督工程的进度。自打知道雪雁花了三万多只买了个图纸上的设计图,老两口就上火,睡不着觉。一天不去看看工地,都不放心。

“小丁儿,等市场建好了,我那窗口就收了。我跟你高叔去给你打工去,按月挣工资,行不?”自打丁老娘来省城,高婶儿下午没事儿的时候,就爱来家里串门子,跟丁老娘唠磕。这天,突然跟雪雁提出来,不想干那个窗口了。

“行啊,怎么不行。就是挣得能少点儿,我可给不了那么高的工资。”窗口卖的那咸菜,是按批发价八毛一斤算的,卖一块钱。茶叶蛋五分钱,卖一毛五两个。粥是两块钱一锅算的。收益对半,一天老两口也有二三十块钱的收入。一个月生意再不好,也能挣四五百。但要是的打工的话,可给不了那么多,满市场也没那个价钱。罗成两口子壮劳力一个月才一百呢。

“那个不怕的,挣点儿够我们老两口生活就行。”高婶倒是想得开。

“怎么突然不想自己干了呢?”老两口多会过日子的,雪雁是再清楚不过,有钱都不挣了,是身体有毛病了?

“这不是打算把房子卖了嘛,没地方了。”

“咋还要卖房子了呢?”

“哎,儿女都是债。这不是年前大闺女的小叔子结婚,家里房子不够住,就分了家嘛。我们寻思着,这几个月卖粥也攒了点儿钱,再加上以前的积蓄,就给大闺女买了个六十多平的小院子。他们那地方是县城,房子没城里的贵,三千八百块钱就买下了。婆家也都挺满意的。这事儿小闺女知道了,就闹着也要买房子。她婆家就一个儿子,家里也不是没房子,你说这不是闹妖吗?作死作活的闹腾,让我们也给拿出四千块钱来。一样儿的闺女,咱也说不出两样对待吧,我跟你叔,也是实在没法子了,就说把房子卖了。我们租着房子住,把钱给她,剩下的,以后就养老了。”高婶子一边儿说一边抹眼泪。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婶子,能不卖那房子还是别卖的好。咱那地方离市场那么近,没有五十米,等市场开起来,人气儿足了,我看肯定得扩建,到时候咱那地方拆迁,也能给不少费用吧?”

以那王区长的风格,市场建成,人气儿起来之后,那扩建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吗?周围的房子,大部分都还是早些年的土坯房子呢。拆迁也是早早晚晚。这时候卖房子,多亏呀。

“哪给什么费用啊。就是给一套郊区的楼房,面积能大一点儿。再什么都没有了。那郊区,人烟稀少的,买个菜都没地方买去,谁去住啊?那房子想卖都卖不出去。”这两年,零零星星的开始有商品房了,也有拆迁的地方,高叔高婶那都是C市的老人儿了,几辈子都在这城里住,消息灵通着呢。

也是,还没有全面的放来房产,单位还分房子的年代,房子是卖不上什么价儿。不过这会儿高婶子说的郊区,那可不是真的郊区,就得胜区最偏远的地方,也就离火车站五六条街。只不过是这会儿人都聚在城南,城北过了火车站,就冷清了,可这再发展上个二三十年,那也是正正经经的市中心。

“婶子,要不然钱我先给你拿着,房子能不卖还是不卖吧?”老两口一直对自己很不错,刚进城的时候,要没有老两口帮衬,自己只会更手忙脚乱的。雪雁到底劝了一回。

“不用,不用。你这月月还得还房钱,还得进货,等门市下来了,还得装修,不是说要开饺子馆吗?进米面油的,可都不便宜,得用不少钱呢。”这时候的人,特别是老人,根本就意识不到,房子未来会有多值钱。

“那婶子你把院子卖给我吧。我先给你四千块钱,你们老两口还接着住,剩下的钱我慢愣还你们,行不?”雪雁劝不住,就想自己收了那房子。

“你还买房子干啥?”还没等高婶问呢,丁老娘让她闺女吓一跳,先问出来了。这身上还背着三万来块钱的饥慌呢,咋又想买房子了呢?就那三万,他们老两口提出来都心惊肉跳的,啥年月才能还上啊?还买啊?拿啥买啊?

“当仓库啊。那边儿离市场近,放个米面油啥的,不是方便嘛。再说了,我这咸菜现在是控制着卖,等市场建好了,放开了卖,妈,咱家里存这点儿菜,哪够的呀。我这是手里没钱了,要是还有钱,我还想往偏一点儿的地方,买上一块钱,建个咸菜厂呢。”现在这个,就是手工做坊,一天两三百斤的销量,可远远不是雪雁要的规模。

“可那屋子那么小,也装不了多少东西啊?”高婶子都不太相信雪雁那话。

“咱改造啊。把前门房扒掉,把整个院子都扣上棚,那地方不就大了吗?就是你跟我高叔住着,有些挡光,冬天可能得冷点儿了。”

“那到不要紧的。你要是真想要那院子做仓库,就扒后屋,那样地方更大。我跟你叔有一间前门房就够住的。也不挡光。”

“行,那就这么定了。这两天我就张罗钱,够了我就给高叔,你们先用着。房子也不着急改建,等门市下来也开得及。”雪雁也不说马上就给钱,钱肯定是用,年前要还丁大嫂那三千的时候,丁大嫂就没收,说他们没用急用,让她先用着。再加上这两个月挣的,手里又差不多攒下一万了。但是不能直接往出拿呀,还是得低调点儿。

“不着急。我们这也才说要卖房子,马上就能把钱拿出来,那孽障还不得以为我攒下多少钱呢?抻她两个月再说。”高婶子对小闺女心里也有怨气,拿钱是没办法,但是并不情愿。

“那行,我先提前把钱准备出来,您什么时候要用,你就跟我说。”

这就这么闲聊着,又落一房子。

“你弄那么些房子做什么?这么老大的院子,多少东西放不下?还非得再买院子?回头儿你爸没事儿,把这院子加上棚,多少菜放不了?你说说你啊,怎么就不知道攒钱呢?背着债呢,还往出花,那债不是越背越多吗?啥时候是个头儿?我要是心,愁都愁死了?还有啊,从明儿个开始,买菜不用你出菜,我跟你爸退休金够买菜的。咱也别每天大鱼大肉的一顿好几个菜了,天天那破的鸡蛋就吃不了。把那钱省下还债。哎妈,早知道你这样儿,我是打死也不来,跟你上不起这个火,可愁死我了。”

高婶子前脚一走,丁老娘就开始念叨雪雁。

“妈,你就爱操那没用的心,不至于到你说的那样儿。我那些债都是一时的,这不是每天还挣着嘛。没到吃不起饭的程度呢,咋还能用你俩的钱呢?该怎么还怎么着,妈就安心吧。咱可先说好啊,饭菜不能节省,我们仨活儿这么重,吃不好哪有劲儿干活?孩子们营养跟不上,能长个儿吗?”雪雁就吓唬老太太,真怕她每天只吃鸡蛋,再去买烂菜叶子回来吃怎么办?

其实家里也并没有像她说的,天天大鱼大肉。就是每顿三到四个菜是有的。有荤有素,偶尔再加个汤,也是有的。那排骨才八毛钱一斤,五花肉才六毛钱。这大冬天的也没啥青菜,就是酸菜炖个五花肉,土豆炖个排骨什么的,有时候江里出鱼了,有人来市场送鱼,买上几条存着,炖个豆腐,红烧一下啥的。一天十块钱的菜,五个大人,五个孩子,都吃不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