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又在改剧本[快穿](145)
总该不会打了一架之后突然就一见如故了吧?
越等越担心,两个家长都有点坐不住了。
“不若我们去看看他们吧?”
“我也这么想的。”
平乐公主和大夫人一起去李常乐的院子,路上两位家长都有些心不在焉,俩人都了解自己孩子的秉性。不清楚现在俩孩子怎么个情况,担心再惹出不好看来,不好收场。
一行人到了李常乐的院子,看到所有下人都在院子里待着。
平乐公主不悦:“你们全在外头,谁伺候世子和小侯爷?”
“禀公主娘娘,小侯爷说想单独跟世子爷说说话,世子爷便叫我们没有他的吩咐不能进去。”
“世子可有什么吩咐?”
“回公主娘娘,没什么吩咐......”
平乐公主示意身边的侍女上前敲门。
叩叩叩——
“常乐?母亲和忠毅侯夫人过来看看你们。”
隔着房门,房间里传来一串轻微的响动声,片刻后房门从里面打开,两个小朋友并排站在门口,跟她们行礼。
两位家长打量孩子,闻歌倒都正常,就是李常乐怎么衣裳有几处皱巴巴的,眼睛也是红的?
平乐公主心里一沉,“常乐,怎么了?过来母亲看看。”
李常乐扭捏的低着头:“我没事母亲,我方才在屋里不小心撞倒了茶壶,还没来得及换衣裳呢。”
视线看向屋中,地毯上果然倒着一只茶壶,水渍浸得一块深色。
平乐公主心疼道:“可是撞疼了?”
李常乐撅着嘴巴撒娇,“有一点点。”
见他们没闹事,二人间气氛也挺平和的,两位家长都松了口气,看来两个孩子是和解了。
李常乐的手上还攥着一块帕子,那样式绣纹一看就不是他的。
平乐公主微笑地看向闻歌,想来是方才打翻了水他送上帕子帮常乐擦拭呢,她本就对这孩子的初印象很好,这会儿见没出事,便放心了。
“误会解开就好了,你们两个同窗一场,以后经年学问还要多多互相照顾。”
闻歌昂头露出两排白净的牙齿:“小子醒得,我和李常乐已经解开误会了。公主家里好漂亮,以后有机会小子再来看望公主殿下。”
平乐公主被哄得乐不可支,“好呢,你若真喜欢,以后便常来。”
闻歌:“诶,下回登门我给您带徐福记新出的梨花酥,可好吃啦。”
李常乐:“......”马屁精!
闻歌和大夫人从公主府告辞。
这趟拜访宾主尽欢。
回家的马车上,大夫人一脸新奇,“你和李常乐道歉了?”
“嗯。”
“他没为难你?”
“没有。”
闻歌意味深长地对大夫人说,“他怕我的很。”
第92章
“诸位夫人安好, 我来找闻歌一起去上学堂。”
今日晨光明媚,隔壁陈相爷家的小公子如约来找闻歌一起上学。
“太.祖母,大奶奶, 二奶奶, 婶婶......我去上学了。”
闻歌从后院出来,身后跟着抱着书箱的狼桃。见到陈慕河冲他微微一笑点头:“走吧。”
陈慕河也乖巧的报以一笑,“嗯,我们走吧。”
闻家人看着两个小朋友亲亲热热地打招呼,然后一起上了马车, 阳光温暖的落在他们稚嫩且纯真的脸上, 洋溢着勃勃朝气和生机。
众位夫人突然都有些眼酸,心里面却热热的。
歌儿交到朋友了呢。
......
时光荏苒, 一晃八年过去。
如今的闻歌, 已经长成了一个俊秀无双的小少年,眉如远黛, 眼若星辰, 身量修长如翠竹, 蜂腰长腿比例绝佳, 鉴于她自小就勤加锻炼,营养又好, 所以十来岁个子已经开始抽条,用现代的度量大概有一米四。
这在古代的成年人中都算是合格的身高了, 更何况她才十二岁, 而且还是个女孩子。
大夫人把尺子从闻歌头上拿开, 心情喜忧参半, 歌儿比前几日又长高了半寸。不光是她, 全闻家人都有些发愁, 她们觉得闻歌个子长得太快了,现如今都快跟她们一般高了,可她才十二岁而已,以后还有得长呢,这得长多高才到头儿啊!
“你这孩子怎么个子长得这般快,几日不见,就跟那春笋似的,蹭蹭往上蹿。”
闻歌含笑道,“自然是因为家里人把我照顾的好啊,我才长成如今这般身高力壮。”
大夫人被逗笑,抬手摸了摸闻歌的头,真是越看自家孩子越满意,她家的歌儿光看外表仿佛已经是十五六岁的翩翩少年了呢。
另一边五婶婶拿来了新的束胸,轻声说:“这件是用江南绸丝做的,现在天气热了,裹这个不会闷汗。”
闻歌接过束胸准备换上,看到五婶婶眼下的黑青,叹道:“五婶婶辛苦了,只是以后不要熬夜做针线,同你说过很多次,眼睛会坏的。”
“诶,我听歌儿的。都怪昨夜月亮太过亮堂,我一不小心就晚了点,以后不会啦!”
闻歌低头解开衣服换上婶婶新缝的束胸,自从她过了八岁之后,闻家人就让她穿上了束胸。起初只是薄薄的一层,现在多加了一层,等以后她开始发育会视情况再加厚,早早穿上束胸是为了让她提前习惯,以后穿久了就不会觉得不舒服了。
“最近这里有没有感觉变胀?”
闻歌低头看着自己尚且扁平的胸脯,“还没有呢。”
“要是有的话,记得跟我们说哦。”
“嗯,我知道了。”
身前大奶奶给她系好衣带,身后五婶婶给她戴上发带,天青长衫墨锦云靴,流水的长发束在脑后,飘逸俊朗,好一个翩翩少年郎。
这会儿天降蒙蒙亮,闻歌却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出门去学堂上课读书了。
“侯爷,陈二公子来啦!”
“哎哟,时辰不早了,行啦,快去同陈二一起上学去吧。”
“嗯。”
闻歌招呼狼桃拿上书箱,回首对家人们挥挥手。
“我走了!”
马车轻慢地驶过长街。
清早的街道上,店铺开门,行人走动,新的一日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京城里一派生机。
闻歌和陈慕河现在已经不在蒙学堂上课了,不光是他们俩,其余的几人也都不在蒙学堂上课了,三年前余老太师告老还乡,关闭了蒙学堂,昔日的几个孩子们现在都在朝鹿书院读书。
以前上蒙学堂上课时可以睡到辰时,一天只上课一个时辰,听故事练字帖就是一天的学习量,现在则是卯时就要出门了,要学习的东西也增加了许多。
不同于一般的读书人,上层子弟随着年纪逐渐增长,所学习的技艺和项目也会逐渐增加,对他们来说学习不只包括读书一项。
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全都要学。不过学的怎么样就看个人了。
三年前余老太师年事已高,再加上孩子们年岁渐大,不能只拘身在一个小小的蒙学堂中,变关了蒙学堂叫这些孩子们到更大的书院去求学读书,他已给孩子们开蒙奠基,今后的学问之路,多看多学多问,便看他们个人的造化了。
“闻歌,昨日王先生布置的长文,我有些地方不太懂,你能不能帮我看看?”
“可以。哪里没懂?”
“这一段。”
马车上,陈慕河拿出昨日的课文,上面标注了他不懂的地方,闻歌帮他解释。
基本上俩人之间这种上学路上向闻歌请教学问的事情隔三差五就会发生,在过去的几年都是如此。
陈慕河同闻歌亲近起来之后就发现了她异于常人的聪慧,小孩儿不耻下问,闻歌也倾囊相授。
陈慕河这些年都习惯向闻歌请教问题了,二人之间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闻歌已然成为了除了父亲外他最佩服的人。
马车沿着曾经蒙学堂的路,在竹林外拐道向上,山腰前石碑林立,青石长阶,前后都是前来上课读书的学子。
朝鹿书院,是这京城中最好的书院。
马车在学院外面停下,闻歌和陈慕河从马车上下来,周遭一圈都是各家各府的马车,有几辆还眼熟的很。
闻歌一下来就看到不远处大公主府上的马车了,果然,从那马车上跳下个人,正是李常乐,当初那个被她打哭鼻子的熊孩子如今也长大了。远远地瞧见李常乐往这边看过来,闻歌后退站到车影后面有意的避开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