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而行(64)

“你觉得食堂的饭菜味道怎么样?”肖萌说,“我觉得很不错,比我高中的学校强了好多倍!”

“很好,”路之航给了个肯定的答复,“价格也很便宜。”

那是肯定的,大学食堂都有财政补贴,比在外面吃饭会便宜很多,性价比一定很高。

当然,大学食堂肯定不是那种适合聊天的地方,食堂的每个角落都散落着学生,有人在他们身边来来去去。远处有人不小心打翻了餐盘,发出了“哗啦”一声巨响;两人隔壁桌子坐了一男一女——从他们那肉麻的聊天和给对方夹菜的动作,肖萌判断这俩可能是一对情侣。

此时女生在那里用一种非常甜腻的声音抱怨,说学习压力好大,昨晚做老师布置的大作业做到想哭……

男生慷慨激昂地让她别担心,“别担心,我帮你做作业。”

“啊,你真是太好了。”女生娇滴滴的说,然后给男生夹了一块鸡腿。

种种肉麻的语言让肖萌不忍细听,但路之航对此毫无反应,他一心一意对付自己餐盘里的食物,肖萌疑心这些话根本没有进他的耳朵里,当然,就算听了,他恐怕也不会对有些有什么特别的感想。

两人吃完了饭,归还了餐具,然后走到食堂外。春天已经来到了这个北方的大城市,绿树红花回到校园,真是很适合拍合影的季节。

两人没有骑车,沿着林荫道散布着往艺术馆而去。

肖萌拿出手机:“你答应我的,和我合影!”

“嗯。”

路之航的表情看起来不是很情愿,但对答应的事情他没有打算反悔,因此还是中规中矩站在肖萌身边,距离不超过五厘米。肖萌满意的点点头,拿着手机努力伸长手臂准备自拍——镜头的里的两人的身高差有近二十厘米,肖萌的视线差不多他的肩膀,看起来有点不太协调。

“师兄,你侧一下身体,再稍微蹲下吗?”

路之航没做声,但是照做。

肖萌对镜头露出浅浅的笑容,然后一连拍摄了好几张。照片里的路之航虽然看着镜头,但一如既往的有些严肃,脸上没有笑意,再加上因为拍摄时她在前路之航在后,照片轻微的变形,整张照片看上去,她的脸似乎比路之航的还要大一点,显得有些不太协调。但肖萌也不奢望路之航能笑,她看了看这几张照片,删掉效果相对比较差的,留下了最好的一张后,对路之航粲然一笑。

“师兄,可以了。”

路之航看着她半晌,想说什么又欲言又止,最后变成一句。

“走吧,去艺术博物馆。”

……

华大的理工科非常强,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华大没什么艺术气质,实际上在华大主楼旁边就有一个耗巨资修建的艺术博物馆,是华大重要建筑之一,虽然建成时间仅有五年但已经成为华大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艺术博物馆有常设展览和特别展览,肖萌不算是很纯粹的艺术爱好者,但每次有新展都会去看一看。

而最近艺术博物馆开了两个新展,一个是名叫“笔墨文心”的书画展,展览了从明代以来的五百多年的一百多幅书画作品;另一个是叫“和乐德音”的古代音乐文物展,肖萌对这两个展览都很有兴趣。

常设展览是免费的,但特展不是。两人刷了校园卡购票进入大厅,路之航目光扫过导览牌,没有多言,直接迈步朝一楼角落的展馆走过去。他人高腿长,迈步走起来肖萌得小跑才能跟上。

肖萌连忙问:“师兄,看你对展览很熟悉的样子,你之前参观过艺术博物馆吗?”

“来过一次。”

“啊?你居然来过?”

肖萌很吃惊,她觉得路之航和艺术应该是绝缘的(除非他要研究人工智能画画)。

“我妈妈曾经带我来看过两次。”

为了方便学生参观,临展设置在一楼。因为此刻是中午吃饭时间,特展的展览馆里人非常少,诺大厅堂里就只有他们两人,仿佛是他俩包场一般。

肖萌沿着参观路径,一幅幅仔细看来。书画展的展览览还挺有货的,很多都是珍品。

“啊,这是祝枝山的《滕王阁序》!”肖萌对路之航说。

显然,今天的路之航铁了心要做一个称职的陪同人,他亦步亦趋地跟在肖萌身边,虽然发表意见对他来说很难,但他会回答:“看不懂,像画画。”

“这是草书,确实很难懂的,如果我不是学过书法也看不懂,”肖萌指了指玻璃窗里的长卷,“这里你应该能看得懂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学语文要背的。”

在提示下,路之航点了点头,勉强分辨出了这一行字。

“还有这一句,我蛮喜欢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肖萌抑扬顿挫地念了出来,“这字真是写得很好。”

“你是怎么看出来写得好的?”路之航十分困惑,这些书法作品在他看来都一个样。

“很简单的标准,”肖萌指了指了周围的书画,伸出手,比划了一个拿毛笔的动作,“我学过五年毛笔字,深知书法之难。我现在的书法水平就像VB系统和梁清宁这样级别的人拉小提琴一样,差距非常大。我能肯定,如果我拿着毛笔再练二十年,都不可能写得超过这些字。”

“我觉得你的汉字写得很好。”路之航说。

“师兄,谢谢你的夸奖。”相比他的汉字,我的字大概确实很好很好了,肖萌在心里默默吐了个槽,眉眼弯弯道,“不过师兄,我的字和这些字的差别真的太大了。”

“汉字很复杂,比字母文字复杂。”路之航抱着胳膊看着墙上的字画,目光里都是评价和审判。

“正因为复杂,写出来才显得很美,你看这幅字,像画画一样。”肖萌指了指玻璃展览馆里的几幅写着字的扇面:“很有趣,也很美吧?”

扇面上用的是楷书,字体很清晰也非常美观,路之航观摩之后表示同意:“比草书好看,能看懂。”

“师兄,你在挪威长大,母语应该是挪威语吧?什么时候开始学汉语的?”

“一直有学,我妈妈在教我。”

“这么算来,你从小到大要学三种语言,”肖萌说,“师兄,我好佩服你啊!我学两种语言都很痛苦了。”

“英语和汉语的书面语学习并不很难,”路之航说,“但用在日常交流中,就比较难。”

语言学习不难算?肖萌感觉大神的智商再一次对自己形成了碾压。

第59章

“‘日常交流中比较难’,是什么意思?”

“当语言用于日常交流时,就会忽然增加很多奇特的规则,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和不简单。在中国,人们普遍会用问句打招呼、征求意见,会强调‘说出你最真实的想法’,当你真的说出你的意见的时候,对方就叫你闭嘴。”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很多微妙的讽刺语,肖萌哑然,这的确是一种常常发生的现象。

路之航说着,抬手指了指墙上的一副文徵明的的泼墨山水图,画中是传统的奇山、怪石、茅屋和老者,配有“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的诗词。

“中国的语言就像这幅画一样,”路之航很小幅度地摇头,“你从纸面上看出的东西非常有限,其余的感情都需要揣摩、体会,至于揣摩得对不对,没有人能告诉你答案。”

肖萌心中百感交集。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了,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含蓄内敛,说话很少说透,希望你自己领会言外之意。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未必能领会这份意境,更别提路之航了。

肖萌说:“师兄,你知道吗,这个时候我觉得,你出生在挪威,真的很好。”

路之航若有所思地看她一眼。

他的表情有些奇特,肖萌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自己的脸:“怎么了?”

“我妈妈说过类似的话。”

肖萌倒是不太吃惊,大概喜欢他的人恐怕都会有这种感想吧。

“师兄,我们去‘和乐德音’特展去看看吧。”

路之航当然没什么不同意的。

随后两个人又开始参观古代乐器文物展,展馆里有一百多件文物,进门处的独立玻璃展柜里放着一个有八千年历史的国宝级文物——骨笛,介绍词说这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大厅对面的屏幕上播放着有人用复原的骨笛吹曲子的视频,听上去很美妙。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