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爱情故事(77)
按照组会安排,这次是秦辞汇报文献,原野和周墨汇报工作。苏静尘和李嘉渡轮空。
孟建川教授有事,不通过视频参与这次组会,所以会议室的氛围相对轻松。
但是上台演讲这事,没多少人能做到镇定自若。
“准备好了吗?”温瀚清单手拿着笔记本电脑,立在身侧,走进会议室,看到五个都对着自己电脑忙碌着的脑袋。
五个脑袋同时看向门边站着的颀长的温瀚清,眼睛里都有点暗淡。
对于演讲这件事,没人能真正觉得准备好,永远都有改进的地方,最后希望赶快上去汇报,不过是耐心耗尽,想着早死早脱身,不想继续受折磨。
没人应声。
温瀚清走到会议桌一边,坐下,打开电脑,环视一颗颗沉甸甸的脑袋,看了眼手表,“开始吧。”
一锤定音,敲响组会的序曲。
秦辞慌忙保存最后一版PPT,拷进U盘,起身,拔/出U盘,走上讲台。
在讲台的电脑上,插上U盘,手忙脚乱地找盘里的PPT,环视了一下会议室,看到五双眼睛都看着她,顿时一颗心就提上来了,仿佛被按了紧张按钮,手脚跟着冰凉,默默地握拳又松开,深吸了口气,看着台下,“今天由我汇报文献。”
简短的开场白后,放大PPT,从头到尾讲起。前面几页讲课题背景,这部分还比较顺畅。
但中间讲到实验结果,有一个实验,她没做过,有些结果图只有在对着图注的时候,勉强明白,这会紧张就忘记怎么讲解了。
赶忙低头看打印出来的文献的图注,但是英文图注,没个5分钟弄不明白。
大家倒也没催促,等着她弄明白。
磕磕绊绊对照着英文图注,翻译成中文,讲解了一下。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听懂,反正她是照本宣科,自己也不是很理解。
还好没人为难她,依着她的节奏。
最终花了20分钟,把准备的PPT汇报完了。
这时终于放松了一些,看着台下,等着提问。
温瀚清端坐着,看了看大家,似乎没什么问题,于是开口,“翻到第13页,这里的逻辑讲得不是很清楚。”
秦辞拖动鼠标,翻到13页,点头承认,“是的,这里我没看明白。”
温瀚清拿起手中的激光笔,比划着里面的图,把每张图都讲了一下,承前启后的逻辑也梳理了一下。
周墨跟着讨论,这时会议室里形成讨论的氛围。
苏静尘一直没发言,听着大家的讨论。这是之前没有过的氛围,以前的组会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汇报任务,没指望从组会里学到什么。
现在不一样,温瀚清带领着大家分析这篇高分文章,梳理里面的逻辑、课题设计、值得学习的地方,把一篇文章剖析的很彻底。
原本秦辞很紧张,后来讨论开了,就还好。她是看这篇文献最多的人,有些细节,她看了几遍,比大家更清楚,所以时不时会对提出的疑惑进行解答。这时就渐渐地有了自信。
原野歪斜着身体坐着,肩膀搁在桌边缘,转着笔,看着电脑里的PDF文献,“这篇文章用了很多转基因小鼠,还有最近很火的CRISPR-Cas9敲除技术,正反验证实验做了很多,结果砸得很瓷实。这也是能发30几分文章的原因之一。但是整篇文章的花费肯定不小,就算我们能想到这么做,也没条件实现。”
“我大概算了下,全套做下来,估计得花好几十万。”周墨接着说。
“卧槽!”原野惊得手中正在转的笔掉到桌子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其他人瞪大眼惊呼。
但温瀚清一脸平静,“如果这些都需要买,确实得花很多,但是这篇文章倒数第二的作者跟本篇的通讯作者是很好的朋友,合作很多,里面用的很多转基因小鼠和技术他们是共用的。他们用这些已经发了很多文章。”
“师兄你怎么知道这些的?”秦辞看着温瀚清问。
“我之前在那读博士。”温瀚清回。
“你的博士导师是谁?”李嘉渡扭头问。
“这篇文章倒数第二的作者。”温瀚清轻描淡写。
其他人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最近的风声,这位教授有望拿到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周墨惊呼。
十月初就是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时间,现在各大机构都在猜测。
“师兄,这里面的技术,你都会吗?还是说这些转基因小鼠和敲除技术,你都参与过?”原野好奇地问,语速很快,像机关枪一样,就想马上知道答案。
“参与了一些相关工作。”温瀚清依旧云淡风轻。
但大家都不淡定了,彻底被点燃了。
“所以如果今年这位教授拿到了诺贝尔奖,那你就是诺贝尔得主的弟子啊!”李嘉渡也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