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同人)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综武侠]+番外(90)
只能希望魔门内部能够友爱互助一点, 那种把主意打到圣君弟子身上的脑回路清奇的奇葩再少一点。
和收徒狂人圣君慕清流相比,终于收徒,要将邪极宗传承下去的邪帝向雨田, 反倒更引人注目一点。
邪极宗的传承功法,也就是号称魔门第一武学的《道心魔种大法》,迄今为止,只有向雨田一人知晓其内容,然而越是神秘,越是让人想要探究其中的奥秘。
《道心魔种大法》极难修炼,事实上,向雨田能够修炼成功,就让知情人惊掉一地眼球了。
而自从他不再在江湖上走动,知晓向雨田将这门功法修炼成功的知情人也越来越少——虽然原本就不多——于是到了后来,便有说法称,邪帝一直闭关不出,便是为了修炼这门功法。
从向雨田修成此功到他闭门不出,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于是乎,向雨田一直闭关便是为了修成此功的说法,慢慢地竟占据了魔门主流。
当然也有人会怀疑邪帝是否早已修成了《道心魔种大法》,但是魔门中人从来是安分守己的少,兴风作浪的多,向雨田现在的表现,说他是武功大成,都没几个人信。
虽然地位尊崇,但是沉寂许久的邪极宗,因为向雨田收徒一事,又一次在魔门乃至江湖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至于向雨田的弟子,当然不是既定剧情里,他收的那几个品性一看就不好的弟子。
向雨田的这位弟子本姓萧,乃是兰陵萧氏之人,还有皇室血统——不过南北朝时代,最常见的估计就是皇室了——真名不详,拜入邪极宗之后,更名为萧复,所取之意,不言自明。
唐无易疑惑地眨眨眼。
这个剧本看起来好像有点眼熟,石之轩既定剧情里的徒弟,是不是有一个就是这样子的设定来着?
如果不是因为向雨田的这个弟子经历没有杨虚彦那么惨的话,唐无易都在考虑是不是要拉一个人来为补天阁的建设添砖加瓦了。
不过这两位的弟子选得倒是好,顺应了时代潮流,唐无易都不需要再为此多废一些手脚了。
需要声明的是,虽然隋唐时代就出现了科举制度,但是世家大族在这个时代,还在散发着最后的余晖,一直到唐末的五代十国,频繁的战乱才将这些累世公卿的家族给消灭掉。
所以到了宋朝,科举制度真正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才会频繁出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情形。
一直到唐朝,还依然存在着五姓七望这样的强大世家,唐朝中后期,李唐皇家仍有皇帝发出“吾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的感叹。
唐人柳芳曾在其所作《氏族论》中,论及各个世家大族。
所谓“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因为五胡乱华后,天下分为南北朝,“南渡”的北地世家被称为“侨姓”,南方原本的世家称为“吴姓”,北方处于北朝统治区域的世家,则为“郡姓”,胡人汉化或者原本的胡化汉人重新回到中原之地后,进入世家交际圈的,则被归类为“虏姓”。
李唐皇室是北方起家,因此视南北朝皆为正统,到了宋时,则是明明白白尊南朝为正统了。
然而南朝说是正统,但是在这个时期,能被北方大族正视的顶尖世家,已经惨淡到只有兰陵萧氏一家了。
在这个时代,北方的世家大族,最尊崇的,是“四姓高门”,也就是“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四大望族。
这是推行汉化的北魏孝文帝钦点的,后来与之并列“五姓七望”之一的“陇西李氏”虽然上赶着参加,但是无奈时机已逝,在事实上虽然还有几家是与之并驾齐驱的名门,但是在名义上,“四姓高门”还是压了其余门阀一头。
顶尖士族的名额虽然只有那么多,但是在《氏族志》和《姓氏录》都没有推行的现在,哪些门阀堪称高门望族,各家心中都是自有公论的。
李唐皇室与武则天为了提高自家、自家外戚的地位,或者依附于自己的门阀的地位,分别在太宗时代推行了《氏族志》——其中将李唐皇室列为一等,后族、勋贵次之,清和崔氏此等望族竟被列为第三等——以及高宗、武周时代更加夸张的《姓氏录》。
虽然《氏族志》和《姓氏录》可以看成是《百家姓》的前身,但是成书于宋朝时代的《百家姓》,世家力量不存,吴越国的不知名小民所作的《百家姓》,为了拍马屁以及表达心中感激,将赵宋官家的姓、吴越王钱氏的姓、吴越忠懿王妃孙氏的姓以及同为江南人的后主李煜之姓列在前头,这是没问题的,唐代的时候这么搞,只能说,有想法,如果能坚持下来,让所有都认同,那还是有效果的。
但是《氏族志》在武周时代,就被搜集销毁,武后要用《姓氏录》完全代替《氏族志》,结果却导致无论是《氏族志》还是《姓氏录》,都没能造成多大的影响。
在这个世家大族依然有能力影响甚至掌控朝局的时代,再怎么厌恶世家的人,也要依靠他们的力量。
而士族门阀,对外看起来高高在上,但是互相之间争斗起来的时候,绝对不会像表面上那么温情脉脉,即使有着联姻的关系,也不能阻止他们达成目的。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互相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在牢牢把持着权力的同时,也让想要挑拨的人,能够找到更多的不会引起怀疑的机会。
而唐无易,就是一个依靠开挂而能将所有顺应历史发生的事情加以利用的人。
唐无易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一直很明确,突破到大宗师,使精、气、神三者完全合一,甚至堪破天人壁障,达到大宗师之上的境界。
这个世界能够入他眼的高手,只有那么几个,为了让这些高手能提前出世,布局天下,顺便再将刻意搅浑水的某些门派收拾一遍,这是必要的。
而且,到了几十年后,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颗颗果实,还有惊雁宫战神殿大礼包。
不管怎么看,这波都不会亏了。
大家都是武林人士,唐无易也不会只从朝堂着手,若是这些门派里有什么惊世天才,从朝堂方面入手,缺少了来自于江湖上的磨难,让这些天才不能羽化成蝶,唐无易岂不是亏了?
他首先放出的风声,称佛门已经择定了真命天子,就是北周大司马、晋国公宇文护!
佛门凭什么择定真命天子呢?
凭借的就是他们手上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在佛门手上,这本来是个谁也不知晓的消息,因为真正的传国玉玺的下落在五胡乱华之后,就显得扑朔迷离了。
表面上看起来,传国玉玺的下落一直有迹可循,自两汉,至孙坚、袁术、曹魏、西晋,再落入前赵刘氏之手,而后落入石勒之手,又经冉魏传承二十余年,为东晋将领骗走,复归南朝华夏正统。
但是,谁能保证,中间就没有人找不到传国玉玺,为了不做“白板皇帝”,“作假”造了个传国玉玺出来呢?
目前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一件事,就是承认在宋、齐、梁、陈这几国之间传承的传国玉玺,就是真货。
他们需要的不是传国玉玺这块玉石,而是它所象征的正统性。
大家互相玩这种“你知道我知道你已经知道”的游戏,心照不宣,猛然就有人放了大料,号称传国玉玺是假,佛门代天择主。
找不到真正放出消息的人,他们就只能把怒火转移到佛门身上。
懵逼的佛门就坐蜡了。
佛门是一个概念非常大的整体,其中包括僧人、尼姑,这个世界还包括纯粹修行佛法的僧众,与兼修武功的武道佛门中人。
慈航静斋说是正道之首,倒不如说是佛门之首——毕竟道门的人要是知道“佛”这种被打成“胡神”的概念堂而皇之称自己为正道领袖的话,一定会呕出来的。
道佛不两立,自东汉明帝时期,经由白马驼经事件传入中国,并逐渐发展,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才逐渐声势煊赫起来的佛门,虽然内部有一些派系——例如禅宗——吸收本土宗教、文化的一些内容,将自己逐渐本土化,但是目前为止,理念与道门还是有许多冲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