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鱼娘+番外(184)

最后就是倒爷那儿的手表,他拿起来贴在耳朵上一块一块的听,挨个检查,最后选一个认为质量做工都还不错的放在一起结算。

一堆东西花了六十多块钱,大件就是手表,郭华好奇的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背后是俄文,里头用的是机油润滑过的机芯,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硫味。

“老毛子的生油分层技术也就那样了。”郭华职业原因,对用到油的工业品更敏感。

“他们这些年也不好过。”张廉对苏国的了解比郭华多多了,“全民发展军工业,每年产钢量超过一万亿吨,整个国家却只能用掉一半,国际关系紧张,卖不出去,工业产能过剩,但是农业滞后,全民都缺少棉花,衣服,糖油和食物,他们又喜欢喝酒抽烟御寒,烟丝和糖果还有盐巴和酒都是他们那的硬通货。”

郭华心里滴血,他们盐湖里的盐吃不完,生铁却极为紧张,每家每户最重要的家当就是农具,铁锅和菜刀,“要是咱们能偷渡过去跟他们换一些过来就好了。”

张廉抬眼看看她,“要是你明天跟我去登记,我后天就想法子去给你换一些来。”

“回去给你钱。”郭华晃了晃手里的表,老老实实闭上嘴。

张廉眼带笑意,看着她吃瘪。

“你怎么想到叫我三叔了?”

“啊!”郭华想挠头,“我就随口一叫,谁叫你总占我便宜。”

“呵——”张廉笑,“我爷爷喜欢叫我三小子,以后别叫三叔,叫三哥!”

“切!”郭华才不叫,“又想占我便宜。”

“早晚叫你心甘情愿叫一声哥!”张廉手痒,想捏她的脸颊。

“三叔,快点回去洗洗睡吧,梦里啥都能有。”郭华推他。

晚上张廉生怕郭华冷,给她生了炉子,又将自己的棉被抱过来给她做铺盖,瞧她连个枕头都没有,把自己的也拿过来,谢天谢地,她来克拉玛依几个月,总算可以在睡觉的时候伸直了腿不会把脚露出去了。

不过她自己向来过的粗糙,细枝末节忍忍就过去了,她也不在意,抱着过了今天,明天还不知道在哪里的心态,懒得花心思置办家业,她所有的物品都保持着一种,随时可以打成包袱背上就走的状态。

她一直逃避,以为只要这地方是临时住所,我就不能把这里当家,只要我不把这里当家,我就有离开这里,回到琼州的那一天,这些年她都是这样过的,手上钱是不缺,每次得了工资就卷吧卷吧随便找个衣服口袋塞进去,不过只要能填饱肚子,她都无所谓。

倒是遇到了张廉,把这个小单间捯饬成了像模像样的住处。

单人床上铺着厚厚的褥子,还有新棉花打的柔软的被子,最上面还有一张牛皮挡风压实在棉被上,床头就是一张小桌子,上面整齐的摆放着白底红花的搪瓷盆,刷牙杯,杯子里放着干净的全新的牙刷牙膏,在旁边端正的放着暖水瓶,刷牙杯把手,牙刷刷头和水瓶把手全都朝着一个方向,一看就是当兵多年才能整理出来的内务。

郭华洗漱好,倒进从没见过的柔软的棉花被里,舒展开手脚,也不用蜷缩着,睡了一个香甜的觉。

余工给的图纸详细又繁密,要的还挺急,厂长龚韦华和厂里的书记都收到了阿书记的电话,耳提面命,再三强调图纸的保密度和重要性,催促厂里一定要全力配合郭华,尽快做出成品。

张廉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只在言语上逼迫一下郭华,没有真的不管不顾非要拉着她去登记。

一行人埋头在车床上打磨研究,轧钢焊接,几乎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消耗在车间里,除了可靠的工程师,其他人统统被关在车间外,几位工程师亲自动手承担体力活,一天下来浑身都是铁屑火硝的味道,忙得灰头土脸,郭华还要每天跟余工汇报工作进展,忙得脚不沾地。

最后后几番调试,不管是零部件还是框架各部分成品,郭华都不满意。

又不能把用途透露出去,只能根据自己手头数据,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一遍的验算,根据导弹质量,燃料瞬间燃烧产生的推动力,算出后挫里,最后得出结论,不是发射台的设计问题,也不是制作问题,还是钢材密度不行,提炼技术不过关,硬度不够不说,韧性也不够。

张廉几人这下陷入困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原材料合格,才能做出过关的发射台,发射台没问题,东风市的两弹一星元老们辛苦多年的心血才不会白费。

最后郭华给出了个主意,“张廉,你带我去找那个哈萨克倒爷,我们或许还真得偷渡一趟。”

“不行不行!”徐闯一拍桌子,“我们是共和国的军人,知法犯法,这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