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中秋节!”萍萍想起了爸爸妈妈,她出生没多久,爸爸去采石场挖石头,妈妈给他送饭,石头山蹦了,两人都被埋在了地底下。
傻叔叔总是说爸爸妈妈人很好,会把五仁月饼留给他吃,如果他们还在,肯定很疼她,也会留给她吃的!
乔萍萍皱了皱眉头,五仁月饼好难吃啊,她一点也不喜欢!她严重怀疑,爸爸把五仁月饼留给叔叔,是因为他不爱吃?
甜甜看向乔明月,男孩抿着嘴没说话,张宝宝不懂哥哥姐姐们在玩什么,缠着乔明月,想让他给他找好看的石头。
乔甜甜问:“明月哥哥,你还没说呢!”
乔明月沉默,瞥了一眼张宝宝,最后道:“还有重阳节!”
他想起前些天看甜甜的那本《唐宋诗词三百首》,里头有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兄弟,张宝宝才不是他的兄弟呢!
小屁孩一点都不知道乔明月的心理活动,还缠着他,“哥哥,哥哥,帮我捡石子,我要好看的石子!”
乔明月一脸的不耐烦,忍了又忍,气哼哼道:“在哪儿?自己不会捡啊?”
乔甜甜看着乔明月一脸不耐烦,却还是牵着小男孩出门,路上还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步伐迁就张宝宝,忍不住捂着嘴偷笑——明月哥哥果然是个面冷心软的小可爱!
在大家学会写这几个节日的名字,又留下了课后作业后,乔甜甜就宣布下课了。
今日过节,她决定要稍放松一点点!!
第60章 舞狮
十二点半左右, 乔五洗完猪下水回家,乔奶奶将其下锅煮了,一家人吃过中饭, 准备去祠堂看表演。
下午的时候会有舞狮队伍来村里表演, 人很多, 都聚集在祠堂的空地上, 大人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或说农事, 或说牲畜, 或说未来的打算。
乔五已经定好不去深市, 便找到曹大林, “大林啊, 这深市我是不去了,你有没有想好之后让谁做饭?”
“找好了人, 我好把一些事情交代给他!”
曹大林叹了一口气:“我也愁呢!本来让我老婆做饭是最好的, 但你也知道, 她进厨房就只局限于端个饭拿个碗,要让她做饭,几个厨房都不够烧的。”
“本来是想让乔妙妙那丫头做饭的, 她年纪小, 过两年就要说人了,成天在工地上晒着也不像话, 不过前两天她找到我了, 说开春之后想去商场做导购员。”
“在大商场里做导购员怎么着也比在工地累死累活, 或者在厨房烟熏火燎的好不是?她有这个上进心,我也不好阻止。”
乔五想了想问:“皮和他媳妇呢?让她做饭怎么样?”
曹大林还是摇头:“五哥,做饭可没有工地做小工挣钱, 那夫妻两都是狠人,要放以前拿工分的时候,张芳就是能拿十工分的满工。”
“我听他们两的意思是想趁着现在年轻多挣点钱,等皮皮上了初中,就去县城买个房子带他读书。咱们乡下没有中学,孩子读中学只能去县城,老人都在乡下住习惯了,突然让他们去县城,怕是呆不惯。”
“那是没办法了。”
哥俩说着话,马珍珠听到两人的话,眼神一闪,去自荐:“大林啊,你看我怎么样?”
“大军嫂子?”曹大林问,“你想去工地做饭?”
马珍珠连连点头:“大林啊,你也晓得我们家三个孩子也挺难的,靠我和你大军哥种地,是种不出什么钱的。这马上小球也要上小学了,我们就想着是不是要去外面打打工攒点钱。”
“本来你大军哥是想问问你工地缺不缺人的,但他那人就是个面瓜,说你现在还没开工呢,也不知道工地人手够不够,万一他来开了口,你不好意思拒绝,也是为难你,就一直没说。”
“现在看你找人做饭,我呢,虽然没有乔五的手艺好,不过家常菜还是没问题的。”
曹大林想了想道:“嫂子,我过年是接了两个工程,只等过完年就去干活,不过这两个工程都不大,工地上的人暂时是不缺。就缺做饭的人,嫂子要是愿意给我做饭,那可就太好了,不过这工钱可不是很高,就不知道嫂子愿不愿意。”
“愿意愿意,我当然愿意。村里谁不说你曹大林就是个厚道人,跟着你干我还怕什么,这工资你看着给,怎么着都比在家种地来得强。”
“行,嫂子是个爽快人,我就直说了,当时五哥的工钱是一月三百五十元,我也给你三百五。”曹大林道,“具体的事情就让五哥和你说,你看看做不做的来。”
乔五接着道:“嫂子,我们工地上每个月的柴米油盐,预算大概在三百左右,最好不超过三百五十元。”
“每餐得有三个菜,菜的份量要大,不然不够吃,一般一餐得有七八斤菜。平时油水得足,工人们干活都累,不吃饱点干不动活儿。每隔三天吃一次肉,一般都是猪肉鸡肉,这两样相对便宜,要是肉贵可以换鱼吃。”
“工人们早上八点开工,所以七点左右就要吃早饭,你可能三四点就要起床准备做饭,我一般做馒头或者咸菜包子,偶然吃大米饭面条。午饭十二点,晚上六点。”
“对了,距离现在的工地有一个早市,走路过去半个小时能到。”
“那里每天早上都有新鲜又便宜的蔬菜可以买,早上六点是最热闹的,八点过后就没人了。去那儿买菜能节省很多钱。具体的地方大林也知道,等你去了深市,让大林带你去探探路。”
“应该没什么要注意的了,嫂子你也是这么多年的主妇,厨房的活计肯定是没问题的。”乔五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哦对了,嫂子你识字吗?厨房的开支也是要记账的,一个月和大林对一次账。”
马珍珠迟疑了一下:“从前跟着队上的扫盲班学了几个字,不过都这么多年了,估计也忘得差不多了。”
“没关系,记账也不难。不然嫂子跟我回家,我把之前记账的账本给你讲一讲。”乔五见马珍珠有些忐忑,便安抚道:“其实也不难的,嫂子这么聪明的人,我教一教你就会了。”
曹大林也没阻止乔五,原先乔五要给厨房的开支记账,他还觉得没有必要,可后来他就发现了记账的好,涉及到钱的问题尤其敏感,记了账所有的开支一清二楚,自然少了纷争。
后来他跟着乔五学了一手,把工地的各项收入开支都记账后,事情清楚多了,再也不像从前,总是一笔糊涂账,到了年底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钱是从哪儿挣的,又是从哪儿花的。
马珍珠有些不好意思:“老五啊,是不是太麻烦你了?”
乔五摇头:“没事儿,我正要也要回去看看灶里的火。”
乔五和乔奶奶说了一声,就带着马珍珠一起回家了。
他一边看着灶膛的火,一边教马珍珠将记账。其实他这账也没有什么太深的技术含量,就是把每天买的东西,价格和重量记录下来,等到月底在汇总而已。
乔五画了一个表格,将日期、蔬菜名字、重量、价格、总价都分好,看起来更加整洁且一目了然。
等他多说了两遍,马珍珠就记住了。
*
曹家门口,曹奶奶搬了两把椅子,和乔奶奶一人一个,坐在屋子外头晒太阳,顺便等着舞狮队的到来。
曹家距离村口不远,一眼就能看到村口的动静。
曹奶奶决定养两头猪,“去年就养了一头,过年的时候亲戚分一分就没了,自家都不够吃。今年我要养两头,到时候多杀点肉,做成腊肉,大林和梅花出门时,也能带点走。”
她说完,问乔奶奶:“你呢,要不你也养上两头?正好你家乔五现在不是在卖卤肉,养了猪杀了卤肉还能省一笔买肉钱呢!”
乔奶奶叹口气:“我心里是想养的,但乔五不同意。他说家里现在卤肉生意就忙得脚不沾地,开春了还得把种田,又要养猪,怕我忙不过来。”
曹奶奶点了点头:“这倒也是。不过话说回来,你不养猪,那地里的多余的菜啊,收了谷子后磨的米糠啊,玉米棒子啊,不都浪费了?”
“那不行!”一听浪费,乔奶奶连连摇头,“这猪还是得养,就养一头吧!”
她又道:“我就怕到时候乔五不让我去,要是我去不了,老姐妹你可得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