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文女主说要称帝+番外(318)

只要被蹭饭的人不反对,他们蹭饭的还有什么好反对的?

最重要的是两支队伍能够融合在一起,那也是一件好事。

说不定他们以后也有这样的待遇,能够过上这样的美好生活。

不得不承认,赵国和郑国的将军们对于那样的伙食,也有一些垂涎欲滴。

只是他们是将军,是要一点脸面的,所以不能明目张胆的上去蹭饭吃。

七月中旬的时候,战争又一次开始了。

大华的军人们勇敢地冲了出去,大杀特杀。

赵国和郑国的士兵们也不能干看着,同样释放了心中的魔鬼。

刹那间,血与火交织,奏响了一篇英雄史歌。

一场战争下来,留下了无数的尸体。

虽然并不到总人数的一层,可是还是颇为壮观。

由于大华军人们的加盟,这一次不再是赵国和郑国联军被打的节节败退,反而是对面的联军退走了。

同时,对面的那一个不知道能够维持到何时的联盟也知道了,赵国和郑国找到了新的盟友。

好不容易的一场胜利,让赵国和郑国的士兵们大声的欢呼。

因为他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说不定还能打下一定的地盘。

郑国和赵国的大王也非常开心,拿出一部分的粮食出来,犒赏三军。

然而对于大华的军人们来说,那几头猪羊肉都不够看的。

还有那一坛又一坛的酒,当兵的人可不能喝。

毕竟在战场上喝酒可是大忌,一不小心就可能输了战争。

不过这到底是两位大王的好意,段小月选择了接下来。

只是在两国士兵们再一次过来蹭饭的时候,正大光明的把那些粮食给了他们。

说实话,在得到这一个微妙的消息的时候,两位大王脸色有些不好看。

因为大华的军人们虽然没有开口,可是字里行间中都透着一股嫌弃。

两位大王咬牙切齿的想:这么好的东西都不吃,你们还吃什么?

直到他们听说了大华军人们的伙食之后,整个人都羞得脸红脖子粗的。

怪不得大华的军人的战斗力这么强悍,原来一直是为好吃好喝的供养着。

话又说回来,大华的粮食是怎么来的?

瞧瞧这些士兵的吃喝,绝对能够拖垮一个国家。

为了得到这个答案,他们不仅自己出手探听套话,也让手底下人却这么做。

可是结果还是和以前一样,什么都没有打探出来。

******

段晓月那边的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云清流也在考虑如何治理郑国和赵国。

大华一向是稳步发展,慢慢的蚕食其他势力的土地。

然而现在一下子得到了那么大的地盘,这就让她有些不知所措了。

于是除了原来的边界线上,那一些种田人员仍然在慢慢的往前用植物覆盖地盘。

其余的原本属于赵国和郑国的地方,什么也没有改变。

对于这样的情况,云清流是不能忍的。

明明都是自己的地盘了,为什么还不能够改造?

想想都觉得憋屈。

可是话又说回来,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

左思右想了一番,云清流找不到任何答案。

于是便想着过几天开会的时候,问一问手底下的人。

不过当天晚上,她看到了一张白纸。

毫无疑问,又是系统送过来的。

系统这段日子越发沉默了,感觉就像是真正的机械一般。

不不不不,连机械都算不上。

仔细想一想,都好几年的时间了,连一句话都没有说。

耸了耸肩膀,云清流不以为然。

不管系统变成什么样,她都不会关心。

伸手拿过那张白纸,目光在上面一闪而过。

云清流一眼就看到了那一条长长的评论,不由的仔细看去。

发行货币的话要小心通货膨胀哦,货币流通起来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点,每年发行多少,财政的预算,军费的支出,外交,税收,银行的开办,政策的扶持,都是很复杂的东西,尤其是科研这种长时间才能看到收益的支出,发行货币的基本规律要遵守啊

又看了看这个小可爱的名字,还是斩马刑天。

云清流摸了摸下巴,心想这个小可爱该不会是学经济的吧?

看样子有点像哎,瞧瞧这话说的多好呀!

除了这一条太过明显的评论之外,还有其他好几条评论。

说的是有关于怀孕少女的事情,说是要男女双方都要严惩。

还有一位小可爱交代,可以尝试制作避孕套。

云清流对于她们的说法非常赞同,不由的点了点头。

没办法,谁叫她们说的好呢?

看完评论后,云清流又看向自己的数据。

今天仍然没有地雷

簌簌听雪,关键词已屏蔽,“ ”,芳草给自己灌溉了营养液。

现在的营养液总量为17415。

至于收藏:5080……

第183章 番外(十九)

(二)

标题:如果云清流真身穿越到历史上的秦朝

正文:

前提提要,诸子百家之中, 家发展的又快又好。

其发展趋势超过所有, 短短几年间就将其他学家压在了脚下。

实际上,不仅是其他学家不明白, 家自己也不太明白。

当家特制的一本又一本的集发出去之后,一个个家就寄了故事过来, 说要为家的发展尽一分心力。

自己人写故事过来, 说是要传播出去。

家负责刊印的那部分人觉得这是互利互惠的事情, 便答应了。

由于东西卖出去后赚了一点钱,他们还取了一部分钱寄给了那些写故事的人。

之后越来越多的自己人写故事过来了, 也有越来越多的书籍出版。

在这样的过程中,家就慢慢的做大了。

整个过程,堪称魔幻史诗。

家的人回想起来, 都有些觉得不可思议。

什么时候家的人那么多了呢?简直源源不断, 数也数不清。

虽然有的人写的故事并不好,文笔差的一逼。

不过那也不要紧,有专门的人把故事提炼出来,再进行加工、出版。

本质上, 家看重的是故事,并不是文笔。

反过来,如果有人的故事不怎么样, 文笔却是十分美丽。

那么无论怎么样,这样的故事也不会拿出去出版的。

当然那些文字优美的人也不是没有出路,就是把别人的故事重新加工, 得到一份润笔费。

不管是为什么,家是发展的很好的。

由于在秦始皇的高压下,几乎所有人都认识些许字。

因此家出版的书籍上面的文字,老百姓们是看得懂的。

再加上现在的书籍是真的便宜,他们又有固定的金钱来源,从不担心吃饭的问题,因此也有余钱购买。

反倒是其他学家出版的书籍,虽然受到众人的追捧,可是买的人却不多。

问一问原因,不过是最简单的几个字,看不懂而已。

是的,看不懂。

毕竟那是文言文,极难理解。

家就不同了,虽然直白通透了一点,可是恰好让老百姓们看得懂,读得通。

一个是不容易读懂的文学知识,一个是直白通透的民俗故事。

两个放在一起对比,很容易就能明白为什么家的故事卖的那么好了。

别的先不说,先说说家对于自己人的理解。

所谓的自己人,其实就是认同家的理念,并以此做事而已。

至于和其他学家一样要通过考核才能加入某某家之类的事情,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因为如果真的那样的话,原本就发展不好的家,就更发展不好了。

由于这样的规矩,家就在这新时代占了便宜。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认同了家,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家的一员。

比如那些投稿的人,无论以前是不是家。

其实按照这个时代的人的标准,他们已经是家的人了。

至于有没有其他的学家的人投稿,他们又是哪一家的人?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

宽敞明亮的房间内,无数人拿着书籍摇头晃脑的学习。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字,明白基础的道理。

至于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用理会。

说白了,其实就是扫盲班。

义务教育都不知道实行多少年了。

老一辈的除了先天不良的那些之外,全都认识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