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文女主说要称帝+番外(288)

天呐!四舍五入就是不要钱。

如果云清流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一定会嗤之以鼻。

不是官方售价太便宜,而是私人售价太贵了。

即使是盐这种生命命脉,在解决了产量和运输的问题,成本也会降下来。

******

今天是少府卖油、盐和酱的大日子,虎头一家决定去看看。

临走之前他们还带了一些秦半两,三个陶罐子。

如果价格真的如同传说中那么便宜的话,他们就买一些下来。

虎头一家人到的时候,店铺外面已经站了很多人。

他们一家在其中丝毫不起眼,乃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店铺的门已经开了,却并没有人进去。

大家你推推我,我推推你,怂恿别人进去试一试。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一位勇士壮着胆子走了进去。

吃瓜群众们紧张的看着他的背影,只希望梦想能够成真。

一段时间后,那位勇士出来了。

他的手里还抱着几个陶罐子,看起来重量不轻的样子。

“我告诉你们,里面的东西价格很贵的,你们根本买不起,回去吧,回去吧!”

听到这样的话后,不少人嗤之以鼻。

如果价格真的昂贵的话,这个普通人怎么会买那么多的东西。

于是一群人蜂拥而至,浩浩荡荡的闯了进去。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每一个出来的人都是满满当当的,脸上还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虎头一家人也忍不住了,跟着人群混入了其中。

黑漆漆的酱,金黄色的油,还有那雪白色的盐,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人眼球。

虎头一家人对视一眼,挤进了人群之中。

一刻钟的时间后,他们笑容满面的离开了店铺。

原本只能够购买一点点东西的秦半两,现在居然能够购买这么多东西。

最重要的是质量还十分上乘,比以前那些东西还要好。

一个个老百姓满载而归的同时,一个个消息也传了出去。

更多的人来到了国营的店铺之中,大量的购买油、盐、酱。

又一次看到拿水缸过来买盐的人,少府的人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盐的价格都是固定的,并且各地均有出售。”

所以倒卖什么的别想了,卖不出价格来的。

大秦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彻彻底底的断了盐贩子的路。

“大人您误会了,我们是留着自己吃,自己吃的。”

毕竟现在的盐又不贵,买一缸也花不了多少钱。

发现这些老百姓死性不改,少府的人也不再劝了。

这些家伙想买就买呗!卖不出去也无妨。

反正盐这种东西能放很长时间,不用担心时间长了后不能吃。

隔了一段时间后,少府的人才发现自己误会了

原来那些老百姓购买大量的盐,真的是拿回去自己吃的,而不是出去当私盐贩子。

这样的情况实在是让人惊讶。

干嘛一下子买这么多盐?

快吃完的时候再来买不行吗?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那些老百姓担心,这样便宜的盐以后不会有了。

所以现在多买一点,多存一点,避免以后不够吃。

这样的想法,几乎人人都有。

以至于油和酱都不受欢迎了,加起来都比不得盐的销售数量。

面对这样的情况,少府的人不慌也不忙。

毕竟当囤盐的热潮过去之后,油和酱就会成为大家的购买主体。

不知道多少人购买了大量的盐后,他们发现还有无数的盐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那些盐仿佛源源不断似的,永无停歇。

不仅仅如此,价格依旧便宜。

没有涨价,也没有降价。

老百姓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时,又心怀感激。

陛下实在是太好了,居然卖给他们这么便宜的盐。

当然也要感谢太华夫人,是她拿出了制盐的法子。

如果没有这两位的努力,他们也不会得到这样的盐。

即使是原本的六国子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成为大秦帝国的子民后的日子过得更好。

至少现在自己能够花少量的钱购买大量的盐,吃都吃不完的那一种。

仅存的六国遗民察觉到了这一点后,眼睛都红了。

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即使秦始皇死了,天下人也不会起义。

因为现在的日子比以前更好,谁也不愿意失去这样优越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谁也不知道未来的日子会不会更好。

不过有太华夫人在,有秦始皇在,想必是有这样的可能性的。

******

一个平凡的一天,虎头娘准备做饭。

她看了看满满一坛子的油,直接在陶锅中撒了一勺子。

一旁的虎头爹看到这一幕后,并没有说话。

反正现在油的价格也便宜,吃好点也无妨。

陶锅中的油烧热后,虎头娘扔下了切好的菘(白菜)。

一边用锅铲翻炒的同时,一边放了一小勺盐,一小勺酱油。

正在烧火的虎头爹面不改色地看着,仍然没有说什么。

如果是以前,他肯定是受不了的。

因为盐的价格太高了,最多只能放一颗。

放多了,家里负担不起。

然而现在不同,放再多也无所谓。

当然,前提是不嫌菜太咸。

饭菜做完后,端上了桌。

一家人手里拿着摊好的饼子,围在桌子上美美的吃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酱油的缘故,菘的味道好的惊人。

虎头一家人吃着吃着,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吃完了。

“真好吃。”

还是小孩子的虎头摸着自己的肚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家长们看到这一幕后,也笑了。

谁能想得到呢?他们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毕竟在虎头还没有出生之前,他们只能啃着连畜生都嫌弃的豆子过活。

现在不同了,只要把豆子在水里泡上一夜,第二天煮着吃就好多了。

第171章 强强迫

一大锅的皮蛋瘦肉粥, 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如同小钩子一样,勾搭着所有人的心。

一位老人忍不住了,推开拦在自己面前的儿女,直接排到另一个队伍的后面。

几位教官笑眯眯地走了过去,一点也不客气的一把把人架起,拖到了旁边。

“抱歉,这位大爷, 您不能在这边排队。”

“为什么?我也到了年纪的。”

老人忍不住为自己叫屈。

教官回答道:“因为您还没有办理身份证明,只有办理了身份证才能去那边排队。”

老人委屈巴巴的道:“等我吃饱了再去排队不行吗?反正都是一样的。”

教官笑着说:“这是规矩, 规矩不能破。”

又一位教官笑着说:“您若是再犯,按照规矩, 我们得打你几鞭子。”

说着扬了扬手中的鞭子, 在半空中甩了一个漂亮的鞭花。

看着两个笑得开心的年轻男女,老人不知怎么的有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觉。如同吓傻了一般的点了点头, 又回到了自己儿女的身后。

老人和大一点的孩子被分了皮蛋瘦肉粥, 还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那一种。

不管是乞丐还是普通老百姓, 全部都有。

至于小一点的孩子, 餐具则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奶瓶。

负责食物的人在奶瓶中放入温热的羊奶, 之后把奶瓶送入小孩子的手里。

至于年纪太小的孩子, 那就没有办法了。

再不确定羊奶到底能不能维持一个婴儿的身体所需的时候,不会给半年以下的孩子喝羊奶。

好在这些孩子大多身边有母亲, 可以提供对孩子最好的母乳。

相对应的,这些母亲也得到了食物,同样是香喷喷的皮蛋瘦肉粥。

只是孩子身边的父亲或者祖母, 又或者其他的亲戚不乐意了。

“为什么她们有,我们却没有?”

教官的回答是这样的。

“因为她们可以给孩子提供母乳,而你们不能。”

听到这样的话后,那些抗议的人张口结舌。

这话还说对了,他们真的不能给孩子提供母乳。

队伍的另一边,老人和孩子吃得心满意足,肚儿溜圆。

队伍的这一边,其他人却是看得双眼冒绿光。

那些年轻的无能为力,那些年老的或者年幼的却是急匆匆的办理过身份证明之后,又急匆匆的跑到了餐车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