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梦溪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恐。
“谢谢亲,我会吃的。”
云清流又道:“等你把药做出来了,我让所有人都吃一点。虽然这种药有点副作用,可是总比没命要好。”
听到这样的话,萧梦溪还没有什么反应,周围的吃瓜群众们却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仙药,他们也可以吃到仙药,这如何不让人激动。
从研究室里离开后,云清流又去了龙南玉那边。
同样是二话不说就递出了一瓶药,让龙南玉也吃一点。
谁知道在这边呆了这么久,自己有没有感染血吸虫病呢?
即使没有血吸虫病,估计也会有其他的虫子。
当然,如果没有那就更好了。
不得不承认,即使这些年来过着精细的生活,三个穿越者体内仍然有着小虫子。
幸运的是并不严重,只有那么一点点而已。
和小时候吃过打虫药后发生的情况一样,只要一想起来就头皮发麻,让人恶寒不已。
次日一早,云清流就开始让人处理钉螺。
每一处河道都不放过,仔仔细细的排查。
对于这一个命令,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些小小的钉螺到底是怎么了?
为何要被这样对待?
云清流也不隐瞒,说出了一部分的真相。
单单只是这一部分的真相,就让普通民众们浮想联翩。
原来让人畏之不及的水蛊就是因为这个而产生的,因此必须要消灭。
这样的话,以后的人就不会中了水蛊,生不如死。
得到这样的消息后,一部分负责处理钉螺的人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害怕自己不小心沾染到了钉螺,中了水蛊之毒。
还有一部分人却斗志昂扬起来,干活干得特别利索。仿佛河道里面的钉螺是杀父仇人似的,一个也不放过。
面对那些偷懒的人,教官一鞭子抽了过去。
害怕的人是真害怕,瑟瑟发抖。
“大人,我不想中了水蛊,会死的。”
教官大怒,“你以为主公是什么人,那是神仙。主公手里有仙药,特意为我们所有人准备的。即使你中了水蛊又如何,那仙药绝对可以把你治好。”
一些人露出怀疑的态度,不是说怀疑主公是不是神仙,而是怀疑那所谓的仙药。
教官看到他们的表情,更是怒不可揭。
“你们以为你们是什么人,有什么值得好骗的?
研究室的萧大人现在正在尝试制作仙药,很快就可以大规模生产。
等到了那个时候,仙药人手一个。”
这个时候,有人说了一句公道话。
“我们连仙界的法器也有了,更何况是仙药。只要跟着主公,一切都有可能。”
第121章 队大吴的军队来了
九月份, 铁轨和火车已经修建完毕,正式进入运营中。
和现代的模式不同,大华的火车和铁轨不要钱。
毕竟这个时候的人类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都不会主动的前往别处,而是乖乖的待在一个地方。
那种从出生到死亡都待在一个地方的生活状态,真的比现代社会的宅男宅女还不如。
只有上面下命令了, 或是真的没有办法在这里活下去了,一部分的老百姓才会拿着行李浩浩荡荡的往前走。
所以如果真的要收钱的话,估计大华的火车的成本价都弄不回来。最重要的是火车也会被废弃,无人使用。
不过全程免费就方便了许多, 只要有一个仔细的规划就能够把火车和铁轨的价值利用最大化。
话说在火车正式开始运营之前, 云清流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那么多人,该选谁当火车司机呢?
说实话,暂时的名额只有三个,不会再多了。
毕竟现在只需要三个,不需要太多。
太多了,那也是浪费。
可是这些人都学得很好, 每一个都能够上手。
最让人敬佩的是那一本厚厚的使用手册都背下来了, 对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也有处理方案。
“这都是人才啊, 一个也舍不得。”
云清流琢磨了一会儿,这样说道。
“干脆都留下好了, 以后可以换着来。”
于是火车上的一众武林中人发现,有三人成为了火车司机,有一半的人成为了火车上的服务员, 还有一半的人被送了出去。
被送出去的人那叫一个沮丧,哭唧唧的直掉眼泪。
那幅可怜兮兮的模样,看得人一阵恶寒不已。
教官在一旁摇了摇头,提醒道:“如果你们干得好,也有被调回来的机会。”
听到这样的话后,这些自认为被淘汰的武林中人,这才露出了笑颜。
从大华附近的一部分官员上奏章开始,历时几个月的时间,大吴那边终于有了反应。
毕竟对于大吴朝廷而言,大华是越来越过分了,瞧这幅平稳发展的架势,估计真的有争夺天下之心不能不管。
如果真的让大华做大,那么后果难以预料。
说认真的,在所有的势力当中,大吴的势力最为庞大。
可是也因为这一点,大吴成为了活靶子。
无论是哪个势力,首先就是针对大吴。
即使是云清流也不例外,大华就是踩在大吴的身上爬起来的。
不得不承认,大华原本的地盘是大吴的,人口也是大吴的。
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知道挖了多少次的墙角。
对此,云清流表示非常开心。
能够挖墙脚就好,能挖就多挖点人来。
面对如此嚣张的大华,大吴自然不能隐忍下去。
于是调派了一位将军和五万人马,前来平复叛乱。
大华附近,得到消息的太守和县令们个个笑开了花,因为好日子终于要回来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当粮食还没有到达大华附近的时候,大华就得到了消息。
云清流把玩着手中的笔,给段小月下达了指令。
段小月立刻警戒起来,有条不紊的制定计划。
务必要把大吴的军队拦住,不让他们跨过边界线一步。
九月中旬,大吴的军队们终于过来了。
由于主力部队是在北方,段小月还有一部分士兵搭乘火车前往北方。
火车的速度很快,这不是说着玩的。
不一会儿的功夫,人们就到了地方,看到了陌生的场景。
大吴的军队并没有第一时间攻向大华,而是收拢残存的流民,让他们打前锋。
说白了就是当一个炮灰,减轻大吴的负担。
流民们哭天喊地的,却别无他法。
如果人少一点他们还有办法,可是这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着实让他们无能为力。
于是游民们被驱赶着,如同牧民驱赶着羊群一样,脚步不停的朝着大华的方向赶去。
大华的情报部门还是有些能耐的,很快就把消息传到了段小月的手中。
作为军部大佬的她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此事的发生,叫来了属下们一起商议。
那么多的流民,杀是不可能杀的,杀了太可惜。
毕竟这些人都是人力资源,养那么几天还是能够干活的。
属下们也不傻,很快就明白了段小月的意思。
既然不能杀,那就把人收起来呗!
那么一些子人,大华还是养得起的。
听说之前又修建了十几个粮仓,粮仓仍然被塞满了。
总而言之,新收的大米多不胜数,吃都吃不完的节奏。
这还要多亏了一种叫做肥料的东西,洒在田地里能够增加粮食的产量。
只是制作过程有点脏兮兮的,味道也不好闻,让人诟病。
话说军营这边,有人在提议收拢流民之后,提出了异议。
“此事不妥,如果有奸细混进来怎么办?”
听到这样的话后,马上有人反驳。
“那些流民们都饿的皮包骨头了,很容易就能和其他人分辨的出来。那些奸细想要混进来,可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面对这样的反驳,有人发出了不屑的冷笑。
“我听人说,大吴的军人也饿肚子,估计身体也不太好。如果他们换上一件脏衣服,谁分得清他们到底是不是流民。”
又有人笑道:“你们是不是忘了一件事情,在我们大华想要获取高位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有人附和道:“不仅要学文,还要学武,还要给大华作出贡献。这样成长起来的人,一定对大华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