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她总是不上进+番外(515)

四皇子,五皇子也正式入朝。

下了朝,太子自然就要跟着皇帝去御书房,或者太极宫里议事。

接连一个月,他倒是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

也会将一些公务带回东宫处置。

东宫属臣虽然还没添满,但是如今也有一批人了。

宋云泽处置这些事很是顺手,自然也得用。

而贺飞扬虽然没有那么擅长这些,但是也是太子十分信重的人。

侍卫们各司其职,倒是看得出日后的雏形。

这一年,许是事情格外多,所以时间过的格外的快。

一眨眼,又是入冬,而这不南不北的皇城里,十月竟下起了大雪。

一时间气温骤降。

姚充媛暂时还没晋位,不过也就是过年的事了。

她如今隔日就去太后处陪伴十三皇子,已经与十三皇子十分亲近了。

十月天,也不知是因为骤然降温了,还是太后终于是熬不住了。

病势加重,竟有积重难返之势。

这般情况下,皇后是每日都要侍疾的。余下,一品四妃。二品四妃,九嫔上的所有人都不能不来了。

还有太子妃,她作为孙媳妇也是势必要侍疾的。

再有二皇子妃,三皇子妃,四皇子妃,五皇子妃,都该来。

不过,二皇子妃终于有孕了,正是吐的昏天黑地的时候,来不成。

而四皇子妃也已经怀孕不足三月,来是来,但是不能伺候什么了。

外头鹅毛大雪,沈初柳与皇后还有太子妃候着。

其他人今日轮换不来。

“瞧着这天气,我来大懿朝几十年,竟没见十月里就这么大雪,或许见了我不记得?”皇后道。

“是少见。”沈初柳道:“就算是腊月下,也没这么冷的,真是冷的厉害。”

“也是你身子虚。”皇后笑了笑。

“你们把火烧旺些。”皇后吩咐。

沈初柳谢过她。

“母后此番……怕是不大好了。”皇后估摸也是憋的久了,说道。

沈初柳也没装模作样,就点了个头。

说实话,眼前这三个女人,哪一个对李太后有感情?

不过都是面子情。

太子妃只伺候她们喝茶,并不说话。

“赶上年,希望怎么都熬过去吧。”皇后又道。

沈初柳虽然是点头,可心里是摇头,只怕是熬不过去了。

李太后如今昏睡的时候多,吃的少,喝药都难。

人老了,一旦到了这个地步,就是熬不住的。

尤其冬天,最是收人的时候了。

“倒是……不如叫姚充媛就晋位吧。”皇后又道。

第694章 慧妃

这要是太后没了,再给嫔妃晋位就不像话了。

“这话怎么说呢?皇上听了怎么想她?”沈初柳又道。

“咱们不好说,太后娘娘提起就是了,她估摸也想着呢。”皇后道。

果然,下午时候,太后自己就提起来了。

只叫皇后转告皇帝。

其实也不必转告,皇帝每天都得来,当然太子也来。

齐怿修听了这话,便当即下了旨意,将姚充媛的位份直接提到了正二品妃位上。

并赐下封号:慧。

同时,将七公主和十三皇子过继给了慧妃。

这倒是出乎众人一聊,这段时间姚充媛老来这里,十三皇子要给她是注定的。

可七公主皇上还记得,就很叫人不知道怎么说了。

要沈初柳说,就是皇帝的柔情吧。

这一来,慧妃直接就是宫中高位上有子有女的人了。

叩谢皇恩,十分感激。

给她住的地方就是重华宫,距离沈初柳的玉芙宫也不算远。

不过搬家什么的,那都是明年的事了。

眼下太后的病是第一位的。

太后将这件事办妥了之后,就只惦记着九皇子了。

大雪过后几日,雪化了,可天气冷的异常。

太后传了李家人进来,吩咐了不少事。

李家人走的时候,都是红着眼的。

又传了二皇子妃进来。

李秋水如今被孕事折磨的很是不舒服,见了李太后,强大精神说话。

“姑祖母可好些?”

“哀家好不了了,你们都好就是好的。”李太后笑着拍身边:“来哀家这里坐着。”

李秋水过去:“姑祖母别这么说,总能好。”

“你这孩子,聪明孩子一个,怎么也糊弄哀家?哀家也七十多的人了,活到如今,什么都有了,也不怕死。”李太后笑道:“哀家见过家里人了,还有你的爹娘。都好。哀家过世后,至少这十几二十年,李家不会有太大变化。日后如何,就看他们自己吧。靠着你我都走不远的话,日后也就那样了。”

“是。”李秋水擦泪。

“你是个聪明孩子,只是哀家也要劝你一句。你是嫁入皇室的,除非你愿意下半辈子自己住庙里,不然只能过下去。”

大懿朝再是能开放和离,那也不包括皇室里随便能和离的。

“是,姑祖母。”李秋水道。

“他们娘俩是蠢,可也有好处,蠢人好收拢不是吗?你生了孩子,后院自然抓在手心里。你就算想将他抓在手心里也不难。不必非要与他过的生疏成那样。你看看景贵妃那个姐姐,偱王府什么样的烂摊子,她不也能与那老偱王虚与委蛇那么多年?你总比她好吧?老二是蠢,可至少还是个年轻俊俏的男人不是吗?”

李秋水脸有些红:“是,姑祖母我懂您的意思了。”

“女人呐,不进宫的,都以为宫中是多么好的地方。当你在这里过了一辈子,你才知道这里是个什么地方。哀家还能寿终正寝,哀家已经是赢家了。可哀家怎么就赢的这么不舒服呢?”

李太后叹气摇头笑:“人都这样,活到头,才能活明白,可活明白了,也没用了。再来教导晚辈,晚辈又能听进去几句?到头来,还是要跌跌撞撞自己过。哀家只希望你们都好好的。好好的才好啊。”

李秋水是聪明,可是再聪明的人,也要经历过很多事,才会更聪明吧。

李太后见了李秋水之后,只是叫人将她的一些东西搬去了安宁殿。

只叫华嬷嬷亲自去,说了:一句好好念书,听你六哥的话。

然后也不肯见九皇子了。

做完这件事,她就真像是再没什么好担心的,放任身子更加一日不如一日。

齐怿修来陪伴的时间变得更长了,可太后的身子也更弱了。

终究是等不到过年了。

十一月十四这一天起,太后不再进食,也鲜少能说话了。

偶尔醒来,已经有些糊涂了。

要许久,才能分辨出是什么人在。

不过,分辨出来也不怎么能说话。

皇帝这几日已经不离开这里了,日夜陪伴。

嫔妃们就在外头伺候着。

十五这一天,李太后彻底不认识人了。

十六夜里开始,就越来越不好,参汤也喝不进去了。

到了黎明时分,太医就委婉建议,该给太后娘娘穿戴了。

总不好咽气才穿戴。

齐怿修只好松了手,叫皇后等人进来给太后装扮。

太后是要穿大吉服去才对的,所以里里外外十几层,等装扮好了,已经天光大亮了。

李太后并没有回光返照,她只是沉睡者,安静的咽了气。

齐怿修跪在当地,慈安宫中哭声一片。

安宁殿里,听闻太后薨逝,九皇子沉默的哭成泪人。

李太后是皇上生母,丧礼自然办的大。

举宫哀悼,朝中也要穿白。

皇帝七日不上朝,便在宫中恭送太后入先帝陵寝。

太后是加封的皇后,自然是要与先帝合葬的。

皇后以及嫔妃们,皇子妃们,都是要每日早晚叩拜的。

东宫中,太子妃叶氏,良娣崔氏都有资格。

崔氏是九月里进的东宫。

整整一个月,不知怎么过去的。

好在皇后和贵妃联合管理后宫,倒也没生出乱子来。

终于将太后送出宫,已经是腊月都过了一大半了。

太后纵然走了,可年不能不过。

太子与两位皇子都是这一年大婚的,这个年就算是因为太后的离去要从简,可也是要过的。

皇后这几个月,一根蜡烛两头烧,已经是吃不住了。

可过年不能倒下。

偏这时候,二公主也进不来,她生的艰难,做了个对月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