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空间渔场+番外(26)
“有他的联系方式吗?”
“有,这是他的名片。”
上京海洋大学教授,袁河。林瑶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想来是当初在图书馆找人工鱼礁资料时看见过。
“谢谢您的推荐,我现在也是一头雾水呢,我会跟袁教授联系的。”
“林小姐你太客气了,说起来,对于种植海藻你有什么计划吗?”
“我打算把岛上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后,就着手种植了,只是找哪家公司的采购,我却是不懂行了,还想向您请教。”蔡教授是专业研究海藻的,想来哪家公司的种子好哪家不好,他都清楚。
“这你可算是问对人了!”果然蔡文爽朗地说道,“我把几家不错的公司推荐给你,回头你要是去买,就报上我的名字,他们还会给你折扣。”
“那真是太感谢您了!”这算是意外之喜了,毕竟现在渔场百废待兴,她很缺钱。
第二天,林瑶一行人离开了望山岛,和蔡教授告别后,林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找通讯公司,给望山岛拉上网络,她在海岛待了两天,与世隔绝倒是挺舒适的,但是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想刷一下朋友圈,却发现没有任何信号,这真的很不习惯。
然而她又想起了一个问题,联系上通讯公司之后,他们会有交通工具到达渔场吗?就算有,她以后需要频繁地去望山岛,不好再借用严大宝家的渔船了。于是,当务之急,也许不是拉网络,而是买海上交通工具。但是林瑶对于这些却一窍不通,她突然想起昨天李云飞来海岛时驾驶的那艘游艇。
于是,她来到了渔业局,向李云飞请教。
“你想买游艇?我建议你先不要买,一个月后有一场国际游艇展览会,由我们蓝海市承办,到时候有很多游艇供你挑选,如果你急用,我可以把局里的游艇先借给你,你还没有游艇驾照吧?我把小张也借给你当司机。”
“那怎么好意思,太麻烦您了!”在这件事上,李云飞已经给了自己很多帮助了,林瑶都不好意思了。
“说什么客气话!你中标了这个项目,是给我们市争光了呢!有什么困难,尽管提!”上次江市长已经作出指示,要尽量给林瑶提供帮助,再说了,只是借出一艘游艇,一个司机,不仅不算滥用公家资源,还算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林瑶也不好谢绝了,于是再三感谢,接受了李云飞的好意。
“林小姐你好,我是张俊,你叫我小张就可以了,李局已经交待我了,你想去哪里,尽管随时找我。”张俊今年22岁,是个看起来很阳光的小伙子,长着一张娃娃脸,笑起来嘴边有个小酒窝,很是可爱。
林瑶想起一个时下很流行的词——小鲜肉,形容的就是像张俊这种男孩子吧。
“你好!小张,你叫我小林,瑶瑶都行,不用那么客气,以后麻烦你了!”
解决交通工具问题后,林瑶来到了瞬移通讯公司营业厅,办理了一年的光纤,她了解过,望山岛在这家公司的覆盖范围内。
第二天一大早,瞬移公司就派出了一艘游艇,搭载着工程师和工人到望山岛铺设光纤线路了。
林瑶也跟了过去,到了傍晚,看着手机满格的信号,她满脸欣喜,总算觉得自己是个现代人了,之前待在没有任何信号的望山岛,她总觉得自己像是个荒岛野人。
她随手拍了一张海面夕阳照片,发到朋友圈,“岛上终于有网络啦!”
刚发完朋友圈,手机就响了起来,号码显示是邓大厨。
“瑶瑶,你岛上有信号了?”邓承勋显然看到了她刚刚发的朋友圈。
“是啊!我现在就在岛上,怎样,你听得清楚我说话吗?”林瑶语气愉快。
“很清楚呢,你那里信号不错啊,什么时候邀请我去做客?”
“我这里一片荒凉,刮风下雨都没有瓦遮头啊,等我建了房子再邀请你。”
“找到设计师了吗?要不要我推荐一个给你。”邓承沐随口道。
“好啊!有熟人最好不过了!”林瑶觉得自己最近运气不错,打瞌睡总有人送来枕头。
“就是我嫂子啊,她是麻省理工建筑系毕业的。你可以先看看她的设计方案,看喜不喜欢。”
“嗯嗯!那麻烦你把她的联系方式给我啦!”
“好,我现在发给你。”
第23章 海景别墅
晚上回到家后, 林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喂?您好, 是林小姐吗?我是阿勋的嫂子,薛苓雅。”话筒响起优雅知性的声音。
“您好!薛小姐, 你叫我瑶瑶就是了。”
“那如果你不介意我托大,就叫我一声雅姐吧!”
“嗯, 雅姐!”
“你的事情, 我已经听阿勋说过了,我这个星期在外地出差, 三天后才回来,到时候我再联系你, 好吗?”薛苓雅对林瑶很好奇,不仅自家老公对她称赞有加, 连那个对异性敬而远之的冰山弟弟, 也对她另眼相看。今天一接触,果然是个大方开朗的女孩子。
“可以的!这事不急,您先忙!”林瑶连忙说道。
“好, 那就这样说定了!”结束通话后, 林瑶想了想, 找出名片, 打算先联系袁教授, 如无意外,人工鱼礁项目就交给他了,在设计图纸出来之前,先问问他对实验室有什么要求。
打电话说明来意后, 袁河当即表示,明天早上搭乘最早的那班飞机到蓝海市,两人约好早上8点在沙头镇码头见。
第二天,天气晴朗,林瑶和张俊早早就在码头等候,张俊手里拿着一块纸牌,上面写着“袁教授”。时针指向9点,一位头发花白的学者和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子匆匆地向林瑶走来。
“您好,是林小姐吗?我是袁河,不好意思,塞车了。”袁河抱歉地伸出手打招呼。
“我是林瑶,这是张俊,袁教授不用客气,我们也是刚到没多久。”林瑶和他握了握手。
“这是我的学生,华越庭,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年轻男子点了点头,算是问好,看起来性子很腼腆。
“袁教授,这边请,船停在那里了。”
路上袁河把自己实验室目前的情况,以及近年来对人工鱼礁项目的研究,简单地向林瑶介绍。
“我知道,当初我写投标书时,连人工鱼礁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是看了您的学术文献才了解呢。”袁河是国家这个研究方向的先行者了。
“哈哈,是吗?人工鱼礁是最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的,我们还在探索中,所以我才想参与你这个项目,收集些数据,累积一下经验。”
“欢迎您的加入!”林瑶给了个准话。
“那太感谢您了,林小姐!”袁河欣喜道。
“不过,我这个建设方向,可能和您在文献提到的思路不一样。”
“这个我清楚!我已经看了老蔡的数据报告了!实在是太让人惊讶了,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如果成功了,你就是这个项目的大功臣了!”林瑶的话没有让袁河迟疑,反而引起了他的兴趣。
两人交谈甚欢,不知不觉,望山岛遥遥在望了。上次坐严大宝的柴油机渔船到望山岛,花费了5个小时,这次乘坐游艇,只需要3个小时就抵达了。
一行人观察了一下地形,最后决定海岛的南面建实验室,毕竟东面和北面都是群山,而西面海岸线碧水金沙,适合建居住区。
袁教授表示只需要把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好就可以了,实验设备他会准备好,科研经费不用浪费在设备上面。林瑶欣然同意,表示等设计图出来后,再拿给他过目,两人约好随时保持联系,袁河就匆匆地回上京了,林瑶知道他作为一个著名学者,工作还是挺忙的,区区选址,他都特意跑一趟,已经足够重视了。
回到家后,林瑶发现大伯父一家来做客了。
“哎哟,瑶瑶回来了,快洗手吃饭,今天大伯母做了你最爱吃的鱼香茄子煲。”大伯母骆霜花一看到林瑶,就马上热情地打招呼。
大伯父林爱民一家三口,在沙头镇开了家私房菜馆,他们夫妻二人厨艺都不错,生意一直很兴旺,在沙头镇算是排得上名。
“大伯父好,大伯母好,堂哥好。”
“瑶瑶。”堂哥林枫温暖地一笑,他今年28岁,大专毕业后就留在菜馆帮忙,是个性格很温柔的大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