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80)

柔夫人忙笑道:“大长公主给妾身设宴,妾身何德何能?只明日将军要带我出城,别的时候只要殿下发话。”她很愿意离开长安,离开这个掩埋了她亏心事的地方,因此神情雀跃。

“出城?”阳安大长公主笑道:“这就要离开了长安了。怎么还赶着这两日出城?”

柔夫人粉面含羞,在阳安大长公主耳边低声吐出两个字,“求子。”

阳安大长公主了然,笑着拍她手背。

刘清见她俩笑得神秘,不解追问道:“怎么啦?我没听到——柔夫人你也告诉告诉我呀!”

于是阳安大长公主与柔夫人笑得越发欢快了。

柔夫人笑叹道:“还是我那婢女告诉的好地方。从前原是我误会她了。”

阳安大长公主听在耳中,心神一凝,仍是笑着,没有再说什么。

另一边淳于阳揽着马超肩膀,指着在前面与皇帝同行的吕布道:“瞧见没?那就是温侯,你不是一直想会一会么?”

马超抬眸,看向小皇帝身旁那健硕男子的背影,道:“他就是朝中第一猛将了?”

淳于阳笑道:“你好大的口气。”

马超年少勇健,困在长安走不脱,也不甘只做一员小将。在羌地,要成为最强勇者,最快的途径便是打败原本的最强勇者。

两人正在说话,张绣从旁过来,笑道:“淳于校尉,马小将军,换了衣裳要去哪儿?”他在朝中没有根基,便要先与年龄相仿的武将们交好。

淳于阳看他一眼,笑道:“原来是张小将军,今日好一出英雄救美。”

张绣不好说什么,只腼腆一笑。

淳于阳想到皇帝的交待,便道:“我们俩正要去东山野猎,输了的人出一匹好马。你敢不敢来?”

张绣正愁不得法融入,闻言忙笑道:“走走走。我若输了,愿出两匹西凉好马!”

三人便出了皇宫,张绣与马超各领亲兵十数人,淳于阳独领精兵百人,同往东山而去。

王允却还在宫中,不是他走得慢,而是他换完衣裳出来,就给众人围住了。

尚书掌百官万事。

一应大小事务递到朝廷,没有尚书首肯,都无法定夺。

等围着议事的百官终于散去,王允扶着廊柱,望着擦黑的天色,有些疲惫。

闵贡上前道:“大人,再不走,宫门可就下钥了。”

王允微愣,道:“温侯可出宫了?”

闵贡道:“温侯去了未央殿,还没出来。大人要等温侯一起?”

王允又是一愣,皇帝竟留吕布到入夜时分。他慢慢往宫门外走去,道:“不必。我原想着温侯外地赴任在即,同僚一场,送一送他。陛下与温侯师生一场,自然有许多话要说。”他顿了顿,看向闵贡,道:“你在我这里,怎么不去皇帝身边伺候?”

闵贡觑着王允面色,小心道:“陛下身边,如今有汪雨。”他已不再是皇帝身边,内宫第一人了。

王允望着暮色四合的禁宫之内,说不出心中是何滋味,半响迟缓道:“原来如此。”他独自慢慢走出了宫门,瘦削的身影略显佝偻,竟有几分老态了。

在他身后,宫门缓缓闭合,墨色夜空中,酝酿着风雷暴雨。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5-15 11:45:25~2020-05-16 12:51: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铜宸申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会-跳-的-眼-泪*& 67瓶;我爱辣椒、十之过二三、元阳 10瓶;我改名了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3章

未央殿中, 刘协与吕布彻夜长谈。

“这四年来,奉先师父于私教朕骑射,于公披甲上阵。朕幼失护持, 总共两位师父, 卢老师已然辞世。如今奉先师父又要离朕而去, 朕心中不舍。”刘协望着吕布,道:“你后日就要离开长安了,今夜便宿在宫中,与朕多说说话。”

吕布看着刘协,心中也是感慨。当初他由董卓引荐, 入洛阳皇宫做了小皇帝的骑射师父, 彼时小皇帝还全然是个孩子模样。不过四年光景, 那个孩子皇帝已经长大了。小皇帝也是可怜, 年幼便没了父母,老师卢植又才死了, 然而他却不会停下离开长安的脚步。

吕布答应着,道:“陛下别担心。臣也不是要去远方, 仍在三辅之地拱卫都城。若是长安有事,臣领兵旦夕便至。朝中事务, 臣原也不通, 总有王允、贾诩等人管着。他们也不是胡来的人。”他虽然跟王允脾气不投, 但还是认可对方业务能力的。

刘协看了吕布两眼,也不知他是真傻还是装傻。他今夜之所以要留吕布在宫中,那是为了以防万一, 保住吕布性命。他派曹昂去查吕布后宅之事。柔夫人出自董卓后宅,这不是什么秘密。柔夫人入吕布府中,不久便有孕, 有孕后又没保住,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柔夫人与她身边婢女黄莺儿的奇怪关系,刘协已从刘清与阳安大长公主处听闻。黄莺儿又不是专业的奸细,反侦察能力并不强。顺着黄莺儿这条线摸下去,很容易就理顺了背后的关系。

刘协已知王允要通过黄莺儿对吕布下手,只是还未能知晓确凿的手段。距离吕布离开长安只有两日了。王允若要下手,必然就在这两日,最久也不过是吕布赴任路上。

刘协看吕布懵然无知的样子像是真傻,便点头一笑,又道:“奉先师父后日动身,只是高顺、张辽等人朕还要用一日。等他们跟你赴任三辅,曹昂等人要求教,都不知该找何人了。”

高顺、张辽等人都是吕布的亲信。

朝廷改编兵马,原是要动吕布麾下骑兵,吕布坚决不肯,便只借调了他手下十数名亲信,往别军中“交流教学”,说好了等吕布赴任之时,这些人仍是跟着吕布走的。

吕布留住了三万兵马,心满意足,便不以为意,道:“这又有什么?若无战事,陛下叫曹昂等人来三辅便是,想学多少学多少。”

他不说派高顺、张辽等人来长安,反叫皇帝派身边人去三辅之地。

曹昂原是垂首侍立在刘协身后,此时抬头,静静看了吕布一眼。

夜深了,吕布醉意朦胧。

刘协便让汪雨带他往偏殿安置了。不一刻,偏殿便传出如雷鼾声。

刘协无奈一笑,心道:真是傻人有傻福。吕布不知刀架脖颈,自管酣睡无挂碍。朕却要在这里为他筹谋。

曹昂去而复返,带来一则要紧消息,“陛下,温侯府中的探子说,今日回去后,柔夫人身边的丫鬟们打点行囊,准备香烛,说是明日要往城外道观求子去,温侯也一同前往的。那黄莺儿也在随侍之列。”

刘协松了口气,道:“看来就在明日了。你去探探那道观的底。”

曹昂答应着便要退下。

刘协看他虽然年轻,眼底却隐然有青色,心知他这段日子陪着自己熬得不浅。

刘协乃是皇帝,路上马车里总能眯一会。曹昂随侍,却是不得合眼。刘协自己心里也清楚,虽然心疼,然而道观之事要紧,交付给旁人总不能放心,便仍由他去了。此时再听偏殿吕布的鼾声,刘协便觉心头起火,叫宫人在偏殿门前遮了两层厚厚的棉帘子。

待到次日清晨,曹昂归来复命,道是都安排妥当了。

伏德却也早早入宫,将昨日母亲听来的消息,告诉了皇帝。昨日柔夫人亲口告诉阳安大长公主,她与吕布同去求子,原是黄莺儿出的主意,给的地方。

伏德带来的消息,便与曹昂昨夜自吕布府中得来的消息对上了。

刘协心中有了十足把握。

吕布睡饱起来,一无所知,谢过皇帝留宿恩遇,见皇帝没有旁的交待,便揉着惺忪睡眼,出宫回府,携了柔夫人,在百名骑兵护送下,浩浩汤汤往城外那据说求子颇为灵验的道观而去。

那东山之上,草色青青,夏木成阴,原是野猎好去处。山脚下只一处逆旅小店,迎风打出小小的旗子。山顶隐然可见一座小小道观。因早告知了温侯要来,今日山上山下绝少行人。

吕布骑马,沿着盘旋的山径向上,上得十几丈,便到了山门处。两个小道士正拎着水桶,洒扫石柱修行,见一披甲将军带了这许多兵来,人喧马嘶,好不吵闹。两位小道士早得了吩咐,忙拦着道:“修行清净之处,怎容得这许多兵马?将军要求子,便只将军同夫人,还有几个身边人上去便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