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284)

不过半年光景,为害吴地多年的山匪,就被消除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小股山匪水贼,都藏到更深处的森林之中,一时间也不敢出来为害。

建安五年秋,吴地已是宿恶荡除,所过肃清,俨然已是太平盛世的开端。

刘协在吴地停留了整整半年,大约是因为南方水汽足,不但他,连曹昂诸人都面色莹润起来。

行宫湖心亭中,周瑜与冯玉陪坐在皇帝两侧,观秋水如镜。两位都督的美名,在这半年之中,已是传遍了吴地,传向了天下。

这半年来,周瑜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也是突飞猛进。周瑜带兵在外时,一次次感受到皇帝的信重与支持。人非草木,就算最初决定与朝廷合作的时候,周瑜还是戒备大于修好,这半年下来,已是渐渐释疑,敢于相信皇帝允诺之事了。

“这么看下来,诸位年轻小将中,最出类拔萃的当属这步骘与陆逊二人了。”刘协微笑道:“等玉奴领荆州兵一退,此二子便可以从容顶上。”

冯玉笑道:“陛下这便想着要臣回荆州了吗?”

刘协忙道:“朕自然是恨不能长留你在身边的。”

周瑜咳嗽一声,打断了君臣二人的唱和,道:“现下还有一个问题……”

冯玉与刘协都转头看他。

“就是山越之民的安置问题。”周瑜成功把话题引了回来。

在最开始剿匪的时候,比如吴郡张群,当夜杀敌七千,俘获两三万人,其中强健的收来做兵,老弱的就让他们到平原中来种田。一开始的几万人,还是比较好安置的。因为战乱十年,死的人太多了,哪怕有北边的人南下,吴地也还是有部分无主的田地,这些田地实际上是由原本周瑜、孙策等人的势力把持的,只是没有足够的人去耕种。这些田地分给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都是够用的。

但是随着剿匪深入,朝廷大获全胜,那么从山地里出来的民众就越来越多了,从十几万人到了几十万人之数。

这下子,平地上无主的田地就不够分了。

而如果不给这些迁出的山越民众土地,那么他们只能又回到山地里去,没多久又是一股新的山匪势力出来。

所以现在要彻底消除吴地的山匪问题,实现长治久安,眼下就必须要安排好迁出民众的生计——要分给他们田地,还要减免他们前三年的户调与田租,要求当地官员一视同仁,约束郡县的民众不能欺压迁出的山越民众……

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哪里变出更多的田地,来分给迁出的山越民众。

前文曾提到过,吴地其实又很多未开垦的土地,但都是几千年的原始森林,开垦成本惊人。如果把山越民众赶去开垦这等土地,他们还不如回山里去生活。所以朝廷必须要想办法,把已经开垦好的土地,分给这些迁出的山越民众手中才行。

这正与刘协一直在暗中筹谋的土地改革一事合上了。

刘协收复天下后,交待亲信大臣,要他们务必要核准各州土地。土地为民生之本,历来跟土地相关的,都是大事儿。做的不好,就好比王莽一样,断送了王朝。所以对待土地的事情,一定要谨慎。

刘协等到今日,才等到合适的机会,那就是借着吴地剿匪后安置迁出民众的机会,尝试性得推广较温和的土地改革政策。

皇帝在这方面的计划,周瑜是全然不知道的,冯玉隐约猜到了几分。最了解的人当属曹昂,只是他现下不在这湖心亭中,正在外面与张昭等人忙着切实安置迁出的山越民众等事务。

刘协悠悠道:“田地这东西,多少是有数的。就算是朕,也不能凭空变出来。要给迁出的山越民众分田地,必然是有人的田地要少去。”

冯玉虽然隐然有猜想了,但听皇帝点破,还是有些心惊。

周瑜一时也没有说话。

冯玉与周瑜都是饱读史书的,历来动大地主的势力,就算是皇帝也不会有好下场。

“朕只说了一句话,怎么两位都督都白了面孔?”刘协微笑道:“别害怕,朕不过是讲述了一个事实。”

冯玉笑道:“的确如陛下所言,这田地是不能凭空变出来的。若是不给这些山越之民分田地,他们转瞬就又要作乱。给他们田地,也是充实朝廷府库。”他顿了顿,拿捏着问道:“陛下这想法,子脩可清楚?”在冯玉想来,曹昂素来稳妥,这事关系重大,皇帝又颇为锐意进取,倒是有曹昂在里面拦一拦,出来的政策会更温和些。

“他自然是清楚。”刘协笑睨了冯玉一样,很明白他在担心什么,又道:“尽收山越之民后,吴地如今约估着有五十万户、两百多万人,然而其中富者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看似剿匪后平定了,其实真正的凶险还藏着呢。”

冯玉与周瑜都承认皇帝说的是事实。

刘协又道:“朕近日来跟子脩商讨户调之事,不能所有的民众都按照一样的标准来收户调,应当将家资分作几等。中等人家若是要交绢布两匹、棉花两斤,那富户是不是该加倍,贫户是不是该减半?以此类推,这田地也是一样的。朕如今也只是一个粗疏的构想,应当按照民众对大汉的贡献,也分不同的等级,比如最高是朕,可以拥地若干顷,其次为侯爵,又可以拥地若干顷……直至于无官身者,最多拥地百顷。如此一来,吴地有不合标准者,当割让超出的土地,这便解了当下的燃眉之急……”

冯玉垂眸,缓缓托起茶盏,借饮茶的动作等着周瑜的回应。

周瑜只听皇帝的讲述,便能想象届时豪强大族哀鸿遍野的场景,因问道:“这‘若干顷’,究竟是什么数呢?”他同意了皇帝所指出的这个方向。

刘协含笑道:“这正是朕要与公瑾商议之处。”他也要试探这些豪强大族的底线,他们让步到最后可以接受的数量,是一百顷,一千顷,还是一万顷呢?

若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也就不要怪他铁血无情动兵马了。

作者有话要说:过年大扫除,皇帝也要大扫除咯~

第220章

湖心亭中, 周瑜一听就知道皇帝所提之事,关系重大,想了一想, 道:“吴地具体事务, 臣还需与子布(张昭)商议……”

张昭是多年来主管吴地事务的。

刘协道:“可以。”

周瑜以为皇帝允许他退下去与张昭计议,稍微松了口气。

刘协却又道:“朕这就命人请张昭来。公瑾还要谁参详?朕都一并请来, 最好不要超过三个人。此事机密,你若是传扬出去, 想要从豪强大族那里收集意见, 此事是永远做不成的,反倒是给了他们准备抵抗的时间。”

周瑜见皇帝神色坚毅, 决心坚定, 便明白此事已是箭在弦上, 便道:“那只子布与吴侯便够了。”

于是刘协便命人请了张昭与孙权入行宫。

“陛下匆忙传召, 到底为了何事?”湖上皇帝已经携了冯玉去赏玩, 把湖心亭的位置留给了张昭、周瑜与孙权, 此时张昭便开口问道。

周瑜便将皇帝的意图讲来。

张昭倒是还沉稳, 也早清楚必然是要有人割舍部分土地出来, 才能安置山越之民,道:“那陛下的意思,是要怎么划分?地方上有些豪强大族, 家中官职并不高, 若是按照官职、爵位来划分,怕是要出事儿的。我此前核算过了,有二十万顷中等田地,安置这些山岳之民,便差不多够了。这二十万顷中等田地, 只要招募吴地豪强,请他们每户捐百顷到千顷不等出来,便足够了。”吴地豪强富庶,族中动辄就是万顷良田。

孙权也道:“对于出捐土地的人家,朝廷给些封赏,叫他们面上好看,咱们再用军队压着,应当可以成事。”他这次在剿匪过程中,还是英勇有战绩的,御下也赏罚分明,算是接任长兄孙策位置后,第一次积累到自己的声誉威望。

周瑜摇头,神色凝重。

张昭道:“还有何处不妥?”

周瑜看一眼张昭,又看一眼孙权,他们面上都还神色平静,但只要他接下去的话一说,任谁都无法保持平静了。

“陛下给了一个数目作为参考。”周瑜舔了舔发干的嘴唇,指挥千军万马的时候,他都没有这么紧张过,“陛下的意思,是朝中两千石的官吏可保有田地五十顷。”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