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微微一笑,淡淡道:“他们也太小心了,果真病了告假便是,朕岂会因此治他们的罪。”他话虽是如此,但即便是对面亲耳听着的贾诩,也不敢托大照做。
“朝廷对益州用兵,就没有人托关系到你这里,想要在军中谋个一官半职?”刘协看向贾诩,玩笑道:“远的不说,只你的同乡便有好几位人才。”
贾诩抚着山羊胡,也不隐瞒,道:“非但臣的同乡,张绣曾递信给臣,连马超等降将也曾请臣出言。”又道,“若非曹大人已往河东郡去,恐怕他那里收到的请托信件要数倍于臣。”这是并非他结党营私,实乃人之常情的意思。
“马超不能放出去。”刘协道:“人说虎毒不食子,朕倒要看看马腾是否毒得过老虎。”又道:“你那同乡之中,除了如今在潼关守着的张绣,还有一位名将族人,如今据守华阴的北地太守段煨。这段煨没给你写信吗?”
段煨,字忠明,与从前剿灭作乱羌人颇有功绩的凉州三明之一段颎乃是同族。真实历史上,在献帝东归时,此人曾出营迎接,供给衣食。
贾诩微愣。
“怎么?他没给你写信?”刘协笑道:“难道是你们关系不睦?”
贾诩摇头道:“臣与忠明(段煨字)虽是同乡,却只是彼此知道姓名,并无往来。”
“这人倒还算坐得住。”刘协叹了口气,“当今天下,锐意进取之人太多,能稳住不动的人可太少了。”
“陛下要用此人?”
“长安大军一走,四下里都蠢蠢欲动。朕心中盘算过了,袁术有心无力,袁绍虽与南匈奴勾连,但南匈奴自中平五年内乱以来,至今未能平复,仓促难以起事。荆州刘表,河东张杨,这些都是相机行事之人,只要朝廷能稳住,他们便不会公然反叛。唯有西北羌人,内侵近百年,已成大祸,最可能趁势起兵。羌人一发,余者便会伺机而动。所以要迅速制服羌人,才能稳住局势。”刘协早已深思熟虑,此刻讲起来顺畅条理,仿佛对着写好的文章念出来一般。
贾诩听着,既惊讶又钦佩。
刘协并不觉得怎样,仍徐徐道:“羌人之乱,由来已久,当初降人内迁,安置于塞内,原是兴盛国家之事,然而官吏盘剥,民众轻降人,塞内羌人便起了民变。初时羌人没有兵器,也没有组织,况且暴起伤人,百姓多有愤懑,原是极容易平定的,谁知朝廷无能,竟使之绵延百年,终为今日大患。若非段颎击破西羌,又力灭东羌,恐怕当时朝廷就要割舍凉州,以三辅之地为边塞了。果真如此,朕竟不知是否还能西迁来长安。段颎破羌,距今不过三十载,威名尚存。朕意用段煨,也是借一借故人的声望。”
“陛下是要臣修书给忠明(段煨字)吗?”
“不,朕要请文和(贾诩字)亲自往华阴走一趟。”刘协沉沉道:“朕不但要用段煨,还要让羌人都知晓朕要用他。”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11-30 22:03:13~2020-12-01 15:19:2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橙黄橘绿、我爱辣椒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0章
朝廷要用段煨的消息传开, 第一个坐不住了竟是张绣。
张绣驻守的潼关,距离段煨屯兵的华阴不过百里。这二年来,他始终领兵守在黄河畔的高山之上, 久居山林之间, 甚至怀疑安坐锦绣宫中的贵人已经忘了他的存在。长乐宫中写来的回信, 言辞越来越淡。同乡贾诩处的回信, 则是些不痛不痒的套话, 什么叫“陛下自有用意”, 那倒是让他知晓一二也好啊。若说朝廷不敢用降将,那同是降将的李利怎么就能领兵征战南阳?还不是因为李利有位好夫人孙平,能在宫中侍弄果蔬,入了皇帝的眼。皇帝想着有李利这么一号人,能用的时候就用了他。而他张绣孑然一身,虽有个貌美的婶子邹氏, 却不是能行走打通关节之人。
张绣只能靠自己来谋前程了。
当听说天子信臣曹昂来河东郡遴选良才之时,张绣便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段煨入长安的消息传到潼关那一日,张绣连夜下了秦岭, 往距离关口不足百里的河东永济县而去。他花重金买到的消息,说那位曹大人这几日正在永济县走访。
张绣到的时候已经是半夜。
驿馆内, 曹昂坐在简寒的木榻上, 正一面借着昏黄的烛光翻阅今日县中呈上来的良才荐文, 一面用热水泡脚。他这半月往来奔波, 实际下到乡里走访青年才俊, 初时脚上起了水泡, 后来水泡破了成了薄薄的茧子,倒是已经不疼了,但天气寒冷, 总是微有痒意,因此晚上若有时间,总要用热水泡一泡方好。
接到驿丞递来的拜帖,见上面写着张绣的名号,曹昂一惊。
张绣驻守着至关重要的潼关,突然深夜前来,莫不是潼关有变?
这若是刘协,便要人直接进来,一面泡脚一面接见了。但曹昂素来端方,虽心中着急,但见张绣没有擅闯,当不是急事,因而仍是穿戴齐整后,这才出来相见。
“下官张绣,见过曹大人。深夜惊扰,死罪死罪。”
“请坐。”曹昂见张绣虽然面色发白,但神情并不慌乱,为潼关悬着的心便落下去一半,倒了一盏热茶推给张绣,温和道:“张将军深夜前来,想是有要事?”
张绣接了茶,笑道:“下官久不曾见大人,心里着实想念。当初李傕、郭汜之乱,若不是大人提携,下官误入歧途还不自知。因此下官心中常怀对大人的感恩之情,每常想着要面谢大人,然而您贵人事忙,总也见不上。等到下官出了长安,就更见不到大人了。因此这次听说大人来河东郡办差,下官想着无论如何,总要来见您一面。”
曹昂听他拉拉杂杂说起从前的事情,便知今夜潼关无事,剩下的那半颗心也放下来,往椅背上一靠,不着痕迹得打量着对面的张绣,猜测着他的来意,语气仍旧温和,说出来的话就不那么温和了,“擅离职守,可是重罪。张将军干犯重罪,也要来见我一面,足感盛情。”
张绣面上一僵,不再绕圈子,叹气道:“实不相瞒,下官此来,是风闻朝廷对益州用兵之事——下官知道大军已定,但如今长安空虚,四境不平,正是用人之际。当初陛下将下官放到这潼关来时,司隶校尉部多有纷乱,河东郡也未臣服。如今河东郡既然归顺,袁绍也难以猝然过河西进,下官在潼关,为陛下守着一扇无人经过的门,着实苦闷。今陛下起用段煨,想来是要防御羌人的意思,下官当初跟随叔父、起家于凉州,熟与羌人作战,此正是用臣之际。然而臣在潼关枯守两年,长安人才济济,恐怕若无人提醒,陛下等闲想不起下官来。下官无法,这才唐突而来,求到大人跟前。”
曹昂靠在椅背上,伸手抚着案上茶盏,审视着张绣面上神色,并没有开口。
张绣又道:“实不相瞒,在大人之前,下官已求过长乐宫与贾先生,两位贵人都道陛下自有用意。下官再无别的门路,只能冒险来大人这里一试。”
“长乐宫与贾先生既然如此回你,必是已与陛下提过你。陛下仍未用你出战,可见确是另有用意。你再来求我,又有何用?”
“朝廷此次二十万大军尽出,多少世家子弟都想居中赚得功勋,请托门路到陛下跟前的,又岂独臣一人?众人都请托,下官的名字落在陛下耳中,并不比未央宫树上的鸟儿叫声更嘹亮多少。”张绣觑着曹昂面色,恭维道:“大人乃是天子第一信臣,由大人说出来的……”
曹昂面色一肃,厉声道:“这等糊涂话,你是哪里听来的?”
张绣一噎,他在潼关山林间待了两年,久不在人精堆里打晃,此时呆愣愣道:“都、都这么说啊……”
曹昂盯了他两眼,见他那呆愣的神色不似作伪,倒有些无奈,揉着发胀的眉心,道:“你擅离潼关,夜奔百里,来到这河东永济县,就是为了见我一面,请我在对羌战事上对陛下举荐你?”
“正是这般。”张绣上前一步,“只求大人看在往日情分上,施以援手。这份恩情,下官此生不忘!”
曹昂又看他两眼,道:“你空着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