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106)

刘清拢了拢骑装袖口,终于在这个暖冬感到了彻骨寒意。

“这正是朕要同你说的第二件事。”刘协望着在场中侍奉诸位小姐的侍女宫人,道:“从前宫中连年采选,虽然这几年都停了,却也积了三千多名宫女,就这还是比极盛时还少了两千人的数。宫中原不用这许多人服侍,许多宫殿如今终年关着。这些宫女只得四五个人去做原本一人能做的事情,倒也养得身娇体弱,一旦生变,便不堪用。”

刘清听到“生变”二字,心中一惊,抓住刘协衣袖,忙道:“什么生变?生什么变?你有话可不要瞒我,我不是嫂嫂,我都受得住。”

刘协失笑,继续道:“所以朕这第二件事,便是要你去选宫女中得力之人,要她们也学骑射,学用兵刃。”

刘清一愣,下意识道:“女子力弱,纵然学了,又哪里能敌得过那些强人盗贼……”

“这话是谁告诉你的?”刘协正色道:“商时有女子妇好,为商王武丁之妻,那就是有名的善战将军,掌一军权柄,东征西讨,攻克周边二十余方国,功劳既大,威望也高,连国家祭祀占卜,都由她来做。”

刘清还是第一次听说妇好之事,闻言便想,既然从前有这人做得女将军,她便没道理操练不出众宫女来。她想了一想,犹豫道:“既然这妇好做得,想来我也做得。”

刘协一笑,道:“正是这个道理。朕从御林军中挑得力之人过来,叫他们佐助你。”

刘清笑道:“你那御林军精贵,来我这里教宫女,岂不是大材小用了?我这里就叫张绣带几个兵过来便是。”

“这却又不对。”刘协耐心解释道:“朕为何要你们先学会了骑射,再亲自督看宫女操练?若要省事快速,只叫底下武人去教便是。你平日里用了心,这些服侍你的人到了紧要关头才会忠心于你,舍命护主。你要张绣的人来教,这些宫女与张绣的兵相熟,到时候里外互通,防不胜防。若在承平之时,自然可以用人不疑。但这等乱局之中,再小心也不为过的。”

刘清心中一跳,看向场中马上的张绣,恍惚间想起这原是追随董卓之人,默了一默,道:“我听皇帝的安排。”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铜宸申的深水鱼雷,三点水的浅水炸弹+火箭炮,artemis的火箭炮+手榴弹+地雷,还有青青翠微的地雷。

大家这么热情,竟然把本文送上霸王票月榜了。话不多说,今天三更吧。

我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存稿……

第96章

刘协又道:“你放心, 朕并非要宫女以舞刀弄枪为先。你仔细留意着,就中聪慧晓事的,结一个名册呈上来, 每日便教她们读书写字。又有手脚麻利、做事稳妥的, 也结一个名册呈上来, 朕派医官教她们治病救人。”

刘清听到最后,难掩诧异之情,道:“治病救人?”

刘协沉声道:“大兵过后,定有大疫。到时候救扶病人,朝廷如今的人手是远远不够的。况且今年又是暖冬, 眼看就转过年去了, 一片雪花没落。没有厚雪覆盖, 地里的害虫便冻不死, 来年且要闹虫灾的。一旦成了缺粮之态,更不知要如何收场了。”

刘清只庆幸今冬不似往年要冻死人, 倒没想到虫害之事,此刻明白过来, 也不禁担心,小声道:“当初董卓藏在眉坞的粮食, 不是说够三十年用的么?”

刘协道:“养他私家那点人, 三十年是够了。可是要养这偌大的长安城, 养这天下,哪里能够呢?好在屯田已初见成效,明年纵然有虫害, 只要减产不过十分之三,廪給流民老弱,便总能维持下去。”

刘清这才松了口气, 笑道:“好在皇帝你万事想在前头。”

刘协却仍是锁着眉头,婉拒了刘清共用膳食的邀请,匆匆回未央殿见人去了。

皇帝的意志在宫廷很快得以贯彻。

数日后,遴选出的三百名力健年少宫女将跑马场台下站得满满当当。

黄门令汪雨宣读了皇帝的旨意,又训诫道:“这是要紧的差事,你们需打起精神来,抛开从前爱洁喜净的性子,当真到了战场上,敌人难道还会给你换衣裳的功夫?一应杂事,都要等放课了才许去做。”他疾言厉色转述完皇帝的话,走下台来,已换了笑模样,同刘清等人道:“这都是陛下对她们的厚望,殿下若没有旁的话,奴这便回未央殿复命去了。”

刘清打量着跟随汪雨前来的十名羽林卫,见个个青年英俊、披甲牵马,因笑道:“你自去便是。”目光仍在新来的众羽林卫身上打转。

汪雨便一躬身离开了跑马场。

而伏寿站在刘清身后,听到汪雨转述皇帝的话,忽然心中一跳,想到自己那日便是去换衣裳错过了——难道竟落在了皇帝眼中?他当时没有发作,却到今日借着汪雨之口来告诫众人。她这样一想,便觉羞窘难堪还有几分委屈,忍下忽然涌上来的泪意,捏紧了骑装的袖口。

她不是的。

她并非贪图享受、不肯用功之人。

陛下若是这么想她,那他就想错了。

伏寿咬住下唇,目光坚定,她定要证明自己!

长安城中,兴平二年的冬,就这么波澜不兴得过去了,一冬只有年尾两日的夜里落了雪。那薄薄的雪花,落在地上,清晨看时就好似秋天的霜一般,不等太阳挂上中天,便已经在晨起人的走动间消亡了。

元旦,在文武百官见证下,刘协举行了亲政大典。

如今少帝已死,刘协便是先帝唯一的儿子。男子二十而冠,原是要亲长取字。刘协为皇帝,便为自己取字“伯和”,十四加冠亲政。

随着皇帝亲政,改元“建安”。此前如杨彪、士孙瑞、淳于阳这等官职升迁,也都经由尚书台用印,正式布告天下。新君初政,总是要有恩旨的,刘协也不能免俗,廪給老弱的用度,又每人添了一斛米,郡县老人,年在七十以上者,还能得一块肉。只是新君继位或是改元之时,例行的大赦却没有了。朝廷数年间,先是灵帝继位改为少帝,后是少帝更为刘协,又屡次改元,可以说是连年大赦。在刘协看来,频繁的大赦乃是社会动荡的成因之一,此时他能做主,便将大赦一条从恩旨中划掉了。

于是新春时节,长安城中也总算有了些许喜气。虽然这一场暖冬在百姓心头都蒙了一层阴影。但人总是愿意往好处想的,“兴许跟去年那样,春日一落雨便是连绵十余日的阴雨不停呢?”农夫们彼此安慰着,城中兵祸既解,便都或在简陋的家中,或在所依附豪族的下人屋舍里,吃着热乎的羹饭,过了一个算不得富足、但至少安稳的新春。

而刘协凌晨起身,忙完了一通繁琐的典礼,回到未央殿中换回常服,坐下来稍作歇息,便又要见人。

冯玉与曹昂联袂上前。

刘协一见冯玉,便苦笑道:“朕一再叫你删减典礼行程,怎么还闹了大半日?”

冯玉笑道:“回陛下,这已经是删之再删的,实在无可再删了——若再简短了,便不够隆重体面了,有损陛下威严。”

刘协道:“威严原也不在这上头。”他当然也明白国之大事仪式感的重要性,也不过是跟冯玉说两句罢了。

冯玉呈上各州郡的恭贺文书,却见不但一向与朝廷还敷衍过得去的刘氏州牧有上表,就连袁绍、袁术兄弟都上表恭贺了。这是承认了刘协的皇帝身份,与此前的态度可算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刘协捏着冀州与南阳郡的表奏,笑道:“这袁氏兄弟二人是怎么了?袁绍从前还要推刘虞做皇帝,如今倒肯给朕道贺。”

冯玉轻声笑道:“董贼已除,陛下兵不血刃,而解李傕、郭汜之围,又退马腾、韩遂之兵,于长安城中行屯田新政,令二十万士卒解甲归田,不增民众负累。又以杨文先(杨彪)为尚书令,士孙君荣(士孙瑞)为大司农,敢用贾文和(贾诩)、张绣、马超等降人……桩桩件件,天下有识之士都看在眼里。从前他们还能欺陛下年幼,借着讨伐董卓的名号,结盟割据。现下,汉室既得民心,他们若是不认陛下,陛下只要讨逆诏书一出,他们便师出无名,难受得紧。”

“比起来,上这么一道轻飘飘的道贺文书,便宜不费力,还免了麻烦,岂不是很划得来?”刘协也笑道,掂了掂手上那几页纸。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