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罗曼史(88)

作者:陈之遥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因为钱。2007~2020,资本圈与莆田鞋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女主:丁之童,弄堂做题家,挣钱是她的使命。 男主:甘扬,代工厂小开,做鞋是他的基本盘。 两人相逢在一所排名最末的藤校,参加了一次线上笔试,结果显示他们是彼此的灵魂伴侣。  点击展开

那是丁之童状态最差的时期,纽约的就业市场也好不到哪里去,她不过脑地回答:“我想继续干下去。”

本以为只是寻常闲聊,秦畅却是来给她上课的,两个人又在那家早餐厅了谈了很久。

丁之童一直以为分析师在投行的最底层,直到那天才意识到底层根本不是分析师,而是经理。

分析师在地下室。

投资银行这玩意儿最初被资本大佬发明出来的时候,结构是这样的:MD和Director负责承揽业务,VP对具体交易负责,而经理是每一宗交易当中的执行人,根本就没有分析师这个物种。之所以另外加出这个职位,完全是因为后来套路越玩越多,越来越复杂,必须再找个人帮经理做掉一些琐碎的案头工作。

所以,投行在招聘分析师的时候,想要的就是人型计算机,看中的就是坐在电脑前面分析建模的能力。

但到了经理这一级,面对的客户都是C-level的人物,CEO,COO,CFO……光是懂技术就远远不够了,需要的是沟通、协调的能力,必须成熟稳重,能撑得起跟高管的对话。

也就是说,虽然分析师和经理都在IBD工作,看上去也是上下级的关系,但其实两者的技能并不是渐进的关系,甚至根本不匹配。现实中能从分析师升到经理的人非常少,与其晋升,公司更愿意从Top 7 MBA的毕业生当中重新招人。

那个时候,丁之童过着没有生活的生活,全副精力都投入在工作上,各种建模的能力倒是积累起来了,事情也做得非常漂亮。每次staffer分派工作,组里几个VP抢着要她干活儿。

但秦畅却告诉她,就凭这些技术你想升经理?没有用的。

这本来就是个淘汰率超高的行当,up or out,升上去或者出局。而再过一年,她就是第三年的资深分析师了。丁之童忽然发现,自己即将面临JV当初的困境,却又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所幸,秦畅给她布置功课,说:“我知道有些事你不擅长也未必喜欢,但如果你想继续干下去,那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了……”

第一步,他让她申请调去行业组。

以她两年排名第一的评分,这个目标很顺利地就达成了。

于是,在IBD的第三年,丁之童开始在行业组跟着秦畅混。与产品组侧重于技术不同,行业组从承揽阶段开始负责交易的整个流程,更侧重于面对客户。

第二步,秦畅让她去观察周围经理级别的同事平常都在做些什么,哪些技能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而她现在没有。

丁之童一律照做。她很快发现,虽然自己英语不是母语,在美国也只上了一年半的学,但写材料已经不是她的短板了。“非常重要,但她却没有”的能力是领导力和待人接物。

那段时间,她总是在观察同一个项目组里的Associate和VP如何跟客户打交道,尽量争取机会参与其中。

而领导能力更难了一点,她自己已经在地下室,领导谁去?

外国人,留学生,没关系,没背景。最后,她还是走的了秦畅的那条路,只是更进了一步,把自己三年经验总结成了一套系统化的培训流程,帮助新入职的分析师,甚至实习生,快速进入角色。继秦畅之后,她也成了IBD最能协调团队的人。

凭着这个流程,入职的第三年,她又拿了最高分和一个优秀奖。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那么深刻地体会到,利他和利己真的不矛盾。

就像Wilson说的,2010年是个好年份,经济逐渐回暖,街上很多金融机构都在招人。而且就算留在M行,凭她过去几年的成绩,也有机会升上经理。

但秦畅却要走了。

他们从来没怎么聊过私事,丁之童只知道秦畅结婚很早,太太是他大学里的一个美国女同学,两人有个女儿,已经上小学了。

在她的印象中,秦畅手上总是戴着婚戒,办公桌上放着全家福。照片里三个人,一个是他,展臂搂着身边一个非常漂亮的金发女人,两人中间还挤着一个圆脸大眼睛的混血小女孩。

鉴于亚裔男子在北美择偶的劣势,一般人第一眼看到这张全家福大概都会想:哇!这个平平无奇的男子肯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长处。

丁之童也开过脑洞,觉得这也许就是秦畅说过的那个“意外”。他本来打算读博,在大学里做一辈子研究,“意外”发生,所以才决定出来挣快钱了。

但那个时候,秦畅已经离婚,手上的婚戒没了,办公桌上的全家福也换成了女儿的单人照。这改变无声无息,丁之童甚至不曾注意是哪一天发生的,直到他又来约她吃早餐,告诉她,自己打算离开纽约去香港了。

那一刻,丁之童脑中又是当年秦畅带她来这里的情景,记得他对她说:我不想请你喝鸡汤,但你得先活下来,真的就是survive。或者换一种说法,更长久更有效地挣钱,并且活下来。

秦畅显然也想到了那场谈话,轻轻笑了笑自嘲:“我从前跟你说的那些,恐怕我自己也没能做到。”

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他跟她说起私事。

丁之童的脑洞是对的,刚刚结束的这一段婚姻就是他说过的那个“意外”。他的前妻来自于一个典型的wasp家庭,两人决定结婚之后,头一回上门拜访,丈人丈母娘看到他,直接拂袖而去。

就是这么浅薄的理由,他想要证明自己,想要给妻女更好的生活,让他放弃了读博,出来挣快钱了。而那个每周至少留一天给家人的准则,他努力去做了,结果却发现远远不够。

丁之童听着他说完,然后溃堤了一般,也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了他。

后来回想起来,她人生中所有重要的决定似乎都是突然做出的。

她絮絮地说完,静默了片刻,又开口道:“我也没什么理由留在这里了,我跟你一起走。”

秦畅看着她笑出来,点了点头。

第65章 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在香港,丁之童升上了经理,仍旧过着没有生活的生活。

但这一回,她已经不用秦畅提醒,早早地就开始考虑更高一层的晋升。反正对她来说也没有其他值得考虑的事情了。

级别越往上,竞争越激烈。分析师淘汰三分之一,经理淘汰一半,到了VP起码要淘汰掉80%的人,需要有更强的沟通和销售能力,去把控整个项目,统筹安排交易中每一步的执行。

那个时候,丁之童庆幸自己身在香港,做的是中国人的生意,带着他们去闯荡她熟悉的海外市场。身为一个留学生的劣势变成了优势,每一次这么想,她都觉得跟秦畅回来的决定非常正确,是出于职业发展上的考量,而不仅仅是为了逃避她留在纽约的那一段经历。

从经理到VP,再从升上董事,现在的她留在办公室里的时间有限,每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跟潜在的客户开会,说服他们给她项目。

跟已有的客户开会,让他们给她更多的项目。

跟已经被说服的客户开会,和他们商量项目如何收费。

回来再跟手底下的VP和经理开会,讨论项目怎么进行。

总之,就是各种花式开会,还有各种擦屁股,而这所有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带交易进来。

没有交易,就没有收入。

就像上环街市卖豆苗、油麦菜、广东菜心的小贩,菜卖不掉就挣不到钱,还有人工、店租、存货损耗,每天眼睛睁开已经背上了债,压力可想而知。

而且,秦畅还对她说过,他们这一行挣钱的机会正在越变越少。交易流程变得越来越程序化,越来越多的步骤被外包出去,甚至被软件替代,团队需要的人势必越来越少,未来增长的空间也越来越有限。

而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IPO和卖方并购交易上,因为很多工作都是走流程的,繁琐又不需要多少创造性。

就像十多年前,丁之童刚入行的时候,一宗卖方并购可能要给上百家潜在的买家寄送保密协议,全部都由人工完成,快速地找出适当的可比公司也需要丰富的经验,但现在这些步骤都只要一个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能完成了。

唯一剩下的一块高地是买方并购,因为去发现买家,了解他们的需求,找出匹配的公司,决定如何出价,怎么给offer,最后以什么样的方式促成交易,整个过程千变万化,其中需要更多思考、沟通、斡旋,必须有经验的banker全程参与。

上一篇:陆医生他想谈恋爱 下一篇:十年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