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成了极品婆婆(513)
钟平忍不住问,“祁庸,你该不会假传圣旨吧?”
“钟平,”闻言,祁庸脸刷一下黑了,“杂家给你脸了?”
是不是自己最近脾气太好,才让这两个老不死越发放肆、蹬鼻子上脸?
“祁庸,”安青云非常不满,“你认真点,现在不是耍脾气的时候,一百万斤粮食送去蜀地,咱们怎么办?各地的驻军怎么办?若是再出事又如何处理?”
闻言,祁庸眉头越锁越紧,“杂家不是已经解释过,护国夫人有办法让秋粮提前成熟。”
“护国夫人确实有本事,本阁也相信她有这能力,”钟平嗤笑一声开口,“只是,她能让一城之地提前收粮,还能让整个大周一起?”
“并不需要整个大周,”安青云思忖后补充,“只要蜀地和两广就好。”
“那也不可能。”钟平说的掷地有声。
逆天之举,不可能没有限制,倘若这天下护国夫人想怎样就怎样,把他们这些凡人置于何地?
“这不是你们担心的事,”祁庸智障似的看着两人,“粮食准备好,赶紧运去蜀地,若是耽误,相信杂家,即使贵为阁老,杂家也有的是办法卸了你们头上乌纱。”
说完,没看两人一眼,仰着头高傲地离开。
“死太监,男不男女不女的狗东西,傲什么傲?”
“你跟他计较什么,”安青云忍不住摇头,“这阉人向来小人得志便猖狂,然,花无百日红,等他失势,不用咱们出手就有人收拾他。”
“也是。”
想到祁庸失势后的惨状,钟平顿时就浑身舒坦。
须臾,愤愤然开口,“本阁当初就觉得圣上留护国夫人和刘安另有图谋,果真如此。”
言语间的酸味,隔老远就能闻到。
“嗯,”安青云轻轻点头,皱眉沉思后不确定地问,“护国夫人会不会真的像祁庸说的那样,真的能逆转时节?”
想到在仙庄的日子,他心中微微泛起波澜。
虽然刘安一直死不承认自己返老回春,可有眼睛的都能看到,这人确实年轻不止十个春秋。
而他自己,整个御医署都看不好的小毛病,只是在仙庄调理半个月就全消了。
种种经历和迹象,让安青云忍不住怀疑起来。
“安兄,”钟平认真地开口,“莫不说护国夫人只是谪仙,就是真仙又如何,古往今来的书籍翻遍,从没有哪个存在能做到。”
闻言,安青云认真回忆后,非常赞同,“此言有理。”
“护国夫人这次的大话也不知道怎么圆,”钟平勾起唇角,有些幸灾乐祸,“倘若做不到,惹出这么大麻烦,圣上真的还会护着?”
护国夫人凭空出世,一直备受尊崇,超然于大周所有人之外,世家联合下手也只不过几天的流言蜚语。
自从做了阁老,钟平就非常讨厌头上有人压着,有个祁庸已经很糟心,结果还没等到祁庸失宠又来了一个势头更盛的护国夫人,虽然从没有说过,心里却一直不舒服。
谪仙又怎么样,到了人间就要遵守人世的规则!
“最好真的能成,”安阁老的觉悟比钟平高很多,“蜀地百姓对大周贡献良多,这次的事,是我等对不起他们。”
“安兄无需自责,”钟平安抚,“我等亦不想这样,实在情非得已。”
第808章 不耐
“确实,”安青云起身,不再自责,“一百万斤粮食赈灾,着实不妥当,本阁要进宫一趟,钟兄可要一起?”
“这是自然。”
看到联袂而来的两人,姬瑄皱起眉头,“两位爱卿很闲?”
蜀地赈灾十万火急,事事都需要安排,怎么他的两位阁老如此悠闲?
这灵魂的一问,让安钟两位微微变脸。
“圣上有所不知,”安青云拱手,“老臣前来,只是对您的旨意有些不解,想问个仔细,免得差事出错。”
“哦?”姬瑄挑眉,“祁庸说的不够清楚?”
“当然不是,”察觉到天子的寒气,钟平连忙解释,“只是,一百万斤粮食着实有些多,真要送去蜀地,国库空虚,恐无力应付其他开销。”
“祁庸没有跟你们解释过?”姬瑄眉头皱的更紧,“有护国夫人的手段,过不了多久秋稻便能入仓,届时便能缓解紧缺的粮食。”
姬瑄已经有些不耐烦。
两位阁老自持身份,一直都有自己主意,他能理解却不会一直惯着。
说到底,天下是姬家的,阁老再贵重,也只是臣子,是来辅佐君王的,而不是凌驾于君王之上。
姬瑄的变化,很快被人老成精的两人察觉。
意识到这个后,两人对视一眼,立刻放低身姿。
“圣上,护国夫人的手段着实令人佩服,但,”话音一转,钟平说出自己的顾虑,“如此逆天手段前所未闻,没有确切地结果之前,老臣无法安心。”
“老臣亦以为然,”安青云试探地开口,“圣上,若不然这样,先安排五十万斤粮食送过去,过几天看到效果再安排另外五十万斤。”
闻言,姬瑄的脸色顿时僵硬下来,“安卿,朕问你两个问题。”
“圣上请说。”
“蜀地距离京城多远?”
“千里之遥。”
“其路途又如何?”
“崎岖多艰。”
“如此,”姬瑄淡漠地看着两人,“爱卿确定还要浪费时间?”
若不是知道两人已经安排好大部分事情,姬瑄罢黜阁老的心思都有了。
人命关天,蜀地百姓每天都过得水深火热,不知道多少人等着粮食救命,与其浪费口舌讨论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还不如赶紧把粮食装车运走。
闻言,安钟两位阁老顿时愣住。
领悟出姬瑄言语间的意思后,当即低头,“老臣知错,这就去安排。”
“去吧,莫要耽误!”
“遵旨。”
两人走后,祁庸不屑地开口,“越老越糊涂,现在是计较这些的时候?莫不说护国夫人不会口出妄言,就是做不到又如何,蜀地的百姓能得救,就是功绩一件。”
“蜀地能说的上话的官员到底少了一些,”姬瑄按住眉心,“这是朕的疏忽,以后定要多注意这方面。”
“也是,”祁庸很赞同,“割谁的肉谁疼,不在自己身上,到底不一样。”
除了自家主子,还要谁能把全天下的百姓一视同仁?
这个想法,不止一个人有。
护国夫人夫,姜暖看着见面就给自己下跪的中年男子,立刻侧身。
“苏砚光是吧,你先起来。”
“谢夫人体恤。”苏砚光的声音有些哽咽。
自从得知蜀地地动的消息后,他就坐立难安,耗费所有的人脉打听消息,哪怕知道朝廷全力赈灾的可能性很小,心里依旧抱着一丝侥幸。
可惜,他只是四品的户部员外郎,身份不够,除了等消息也做不了别的。
“没事,”姜暖有些疑惑,“你今天来可是有什么事?”
来京城这么多天,还是第一次有人来护国夫人府拜访。
当然,知道她在京城的人也不多就是。
“下官受刘阁老指点,特意来感谢夫人,”说话间,苏砚光红了眼,“蜀地若是能度过此劫,下官一定让乡亲们给您立生祠。”
“你是蜀地人?”
“下官蜀地兴安人。”
“你谢错人了,”姜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大功劳,“即使没有我,朝廷也不会放任蜀地不管,你们世世代代任劳任怨为国库提供那么多粮食,圣上不会忘记这些功劳。”
闻言,苏砚光不以为意。
豫南为大周的贡献也不少,又是心腹重地,结果还不是……
“无论如何,夫人对蜀地的付出,下官都铭记在心,感于肺腑。”
察觉到他眼底的执拗和狂热,姜暖无奈开口,“随你吧。”
刘安到底跟怎么忽悠人的?
总觉得这人入了斜教,而自己就是那斜教头子。
“夫人……”苏砚光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直接说,这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闻言,苏砚光忐忑地开口,“下官想求您一件事。”
“可是想跟着去蜀地赈灾?”
“对,”苏砚光低头,不安地解释,“蜀籍的京官很少,加上臣才总共八个,又都位卑言轻,没人举荐无法调任。”
除了自己,谁去赈灾他都信不过,不是蜀人不会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