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成了极品婆婆(120)
“忍忍忍,”黄大嫂彻底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八年了,每次你都这样说,老娘还要忍多久?”
别人家都是儿媳战战兢兢伺候婆婆,她家倒好,说话做事都要看儿媳脸色。
黄家口再找不到一个像她这么憋屈的婆婆。
偏偏,这尊大佛还是自己花大价钱请过来的,越想越堵心。
“怎么说话呢,”黄村长赶紧捂住婆娘的嘴,忐忑地看一眼脸发黑的黄老太,“娘,她......”
“行了,”黄老太摆摆手,“不怪她,说实话,我心里也憋屈。你们老爷们的想法我能理解,无外乎家和万事兴,咱们做长辈的不能跟小辈计较,但这样不行,就因为你们一步步纵着,她才越来越过分。”
冷哼一声,黄老太继续开口,“老婆子都快进棺材的人,抱抱自己重孙女招谁惹谁?她不乐意让她滚,不惯着她!”
对于这个孙媳妇,老太太已经忍到头了。
没孩子就没孩子,她也没说过什么,偏偏她自己,天天哭丧着脸,还没说话就先带三分委屈,好像谁欺负她似的,看见就烦。
现在更是耍着心思逼全家退让,凭啥?
他们一个个的就活该受委屈?
“看你,”黄老爹帮老妻顺顺气,“没人说不让你抱,气啥,多废心力,气病了还要自个受罪。”
“就是,”黄村长也连忙安慰,“娘放心,没人敢不让你抱重孙,我过会儿就找大山说说这事,这些年咱们该做的都做了,总不能因为他自个婆娘,让全家都受委屈不是?”
“算你们识相,”黄老太撇撇嘴,“以前那些小事,让了也就让了,我当她年轻小媳妇不懂事,但今天不成,老婆子一把年纪,总不能抱个孩子还要看孙媳妇脸色,你往十里八乡瞅瞅,哪家是这样的规矩。”
“是是是,娘说的对,”黄村长连连点头附和,“这次大山媳妇确实过了些,我好好跟大山说,让他注意分寸。”
“她就是心思太多,”黄大嫂叹口气,“明明一件小事,她就能想到各种弯弯绕绕,偏偏,还不往好的地方想。”
她就不明白,这么些年一块石头也给焐热了,偏偏这个儿媳,从来把他们当成外人。
这不是自己生的,就是不贴心,她有心把人家当成闺女,人家也不相信,或许还觉得自己藏了什么坏心思。
这儿媳她是真喜欢不来。
第262章 三更
“这人是咱们家三媒六聘娶回来的,又不能退货,”黄老太认命地开口,“先忍着吧,反正老婆子也没多少年头好活。”
“看你这话,”黄老爹很不高兴,“哪能让你受委屈,实在不行,咱们两个去丫丫那,她肯定不会亏待咱俩。”
“就是,”黄老太猛地拍桌子,“我咋没想到这茬,住丫丫家多好,孩子多,她性子也好,还不用受气,那么多重孙,想抱哪个抱哪个。”
“娘,你可别折腾,”黄村长被这话吓住了,“儿子这就去教训大山,绝不让你老受委屈。”
说着,急匆匆出去。
倘若真因为儿媳把爹娘逼走,他这辈子都别想抬头做人。
“早这样多好,”黄老太冷哼一声,“非要老婆子逼。”
“娘,”黄大嫂松口气,“原来你只是说说。”
“谁说的,”老太太摇头,“我是真动了这个心思,只是不忍心让外人戳你们脊梁骨。”
黄老太对孙媳不满意,对儿子儿媳却心疼的紧,压根不舍得两人为难。
“谢谢娘,”黄大嫂很感动,“这些年多亏娘护着,儿媳才能这么顺遂。”
刚进门时,她啥也不懂,能有现在,全是婆婆手把手教的,她命好遇到这么好的婆婆,也想做这样的婆婆,偏偏,差了几分运气,没这种机会。
想到这,黄大嫂整个人都沉默下来。
门外,刚哄好媳妇,黄山就看到亲爹寒着脸走过来。
“爹,你咋啦?”他并没有多想。
“大山,”黄村长指着一个角落,“咱爷俩说会儿话。”
等走到没人的地方,黄村长不再顾忌,直接开门见山,“儿子,你可以惯着自己婆娘,爷们心疼自己婆娘天经地义,可没道理让我们跟着受委屈,今天这出,过了。”
“爹,我媳妇也是心里难受,你也知道我们俩没孩子,她......”
“她怎么样是她的事,没孩子又不是我们做长辈的错,”黄村长说话间已经多了几分火气,“不怪她就不错了,还想一家人捧着供着?”
顿了顿,他给出警告,“总之,再有这样的事,别怪我直接把你们分出去,你若是管不好自家婆娘,就单过吧。”
两人虽然在院子里说话,可没有压低声音,距离房间也不远,屋内的黄山媳妇,一字不落地听完整个对话。
瞬间,冷汗直流。
她彻底被厌弃了!
怎么会这样?自己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心里难受还不准发泄?
往常都可以,今儿为什么不行?
难道,因为孩子?
肯定因为这个。
自己不能生孩子,不能给黄家留后,这些人才对自己跟外人一样客气。
若是自己,也不会留一个不能下崽的女人占位置。
不行,黄山的媳妇只能是自己,她死都不会让给别人。
也不能分家,没有孩子,爹娘肯定不会分多少家底。
孩子,这才是她在黄家站稳脚跟的底气,她一定要生孩子,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生孩子。
这样想着,黄山媳妇眼眸浮现一抹势在必得的暗光。
第263章 四更
老宅发生的事情,姜暖一无所知。
家里少了两个丫头,对黄家并没有多少影响,天刚亮,就开始一天的劳作。
一上午忙忙碌碌不停,坐上牛车的那刻,才有喘息的时间。
到官道时,姜暖发现人数比之前多了两成,不仅有壮劳力,一些上了年纪的中年汉子也加了进来。
翌日,人变得更多,村里一些健壮的妇人也过来干活,她们抗不动麻袋,就两人抬。
第三天,多了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儿。
第四天,村里半大的娃娃也加了进来。
第五天,吃奶的娃娃都来了这边。
于是,路过的人会看到这副奇怪的画面:路旁的棚子里,铺着各种棉衣,大娃娃抱着小娃娃,一眨不眨地看着前方的......锅。
没错,就是锅。
灶台终是搭了。
不搭不行。
人越来越多,近三百口人的饭菜,已经不是黄家能够承受的。
不得已,只能在旁边搭灶做饭,为此,姜暖还花了四两银子,买了两个煮人都没问题的大铁锅。
黄家口九成的人都来官道干活,效率蹭蹭的往上升,饭量也成几何倍的增长,每天的食材都能装满一牛车。
天天各种米面肉油,若不是每天买菜都有两三个壮汉跟着,姜暖都怀疑会不会遇到打劫的。
“丫丫,”黄大嫂一脸笑容走过来,“看样子,明儿就能完工。”
“幸好要完工,”谢氏小声嘀咕,“再吃下去,家底都要掏空了。”
一天二银子砸进去,连水花也没看一个。
他们家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褥羊毛也不是这样褥的。
“娇娇,”姜暖安抚,“咱们家还兜得住,别怕。”
不排除某些人偷奸耍滑,大部分人干活都非常卖力,孩子也省事,给几颗糖就能坐一天不哭不闹。
“他们就是冲着肉来的,”谢氏撇撇嘴,“你看哪个村跟咱们一样,拖家带口来上工。”
想想一天天消耗的粮食,谢氏就觉得肉疼。
当初家里熬野菜汤填肚子的时候,也没有哪家送一粒米过来,现在倒是厚着脸皮占便宜。
“不能这样说,”姜暖摇头,“她们并没有白吃白喝,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能干活的都在干活,不能干活的也都帮忙做饭,这已经出乎姜暖的预料。
家家条件都不好,想吃口肉能理解,用自己的劳动去换而不是张着嘴等吃,这就够了。
“不管咋样我都心疼粮食,”谢氏撇撇嘴,“这几天吃掉的粮食,都够咱家吃一年了。”
“其实不用准备太好的,”黄大嫂开口,“肉里可以多加点萝卜,饭可以换成稀得,这顿顿白米饭大肥肉,比过年都好,确实消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