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地狱里来(58)

话落,黄毛的眼皮上冒出一颗血珠来,他捂住眼睛,大叫:“啊啊啊啊”

“叫什么叫?”

程及说这话是很随意的,但黄毛和平头都被吓得不轻,是一声都不敢再发出来了。

所以说,恶人就要恶人磨,不遭点社会的毒打,他们还真以为他们称霸了这条街呢。

程及把打火机收好,回头就看见了从墙后探出来的脑袋,他走过去:“都看见了?”

林禾苗把手里的砖头扔掉:“没看见。”他不想她看见,那她可以当没看见。

“走吧,我送你。”他问,“你住哪儿?”

林禾苗还拿着他的手机,赶紧跟上去,给他照明:“菜市场后面的旅馆。”

程及揣着兜,走得慢慢悠悠,地上的影子也慢慢悠悠:“这几天都住那?”

“嗯。”

他转头看她:“为什么不去上学?”

“我得赚钱。”她不是抱怨,就是很平静地把自己的一切都告诉给他,“睡觉要钱,吃饭也要钱,我还要存上大学的学费。”

别人家的女孩子这个年纪的时候在做什么呢?

程及觉得吧,女孩子还是要娇养着好。

“平时没事总上我那晃悠,有事怎么不来。”他语气有点训斥的意思。

她仰着一张稚嫩的脸,没有完全长开,样貌还很青涩,就是眉宇间有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沧桑,有点执拗地说:“有事才不能去。”

林禾苗是这样想的,她现在还太小,给不了他好的东西,但至少不能给他带去不好的东西。

她很像程及曾经捡到过的一只小土狗,那只狗身体不好,柔柔弱弱的,一条腿不知道被谁打断了,他喂了几次,它就认他当主人了,一见他就摇尾巴,有一次不知道从哪里捡到一张破毯子,它兴冲冲地叼过来给他,放下就跑了。后来那只狗不行了,它就藏起来,悄悄地死了。

真的跟她很像,程及伸手过去,想摸摸她的头,还没碰到,她说:“我到了。”

程及把手伸回去了。

林禾苗犹豫纠结了一会儿,小心地问他:“你要不要进去坐一下?”

程及看了看旅馆的门面,是个很不起眼的店,装修也很差:“这里是旅馆,”他表情突然严肃,“你以后记住了,不能跟男的一起进去。”

林禾苗似懂非懂:“你也不行吗?”

“我例外。”他直接往里走,“你住哪一间?”

------题外话------

*****

第066章 戎黎回复她的表白

“我例外。”他直接往里走,“你住哪一间?”

林禾苗跟在后面:“二楼最右边那间。”

程及瞥了一眼前台,直接上了楼。

林禾苗的房间在二楼的楼梯口,她把手机的手电筒关掉,递还给程及,随后拿出钥匙开门。

程及先进去,没开灯,先扫了一眼。

“你就住这?”

林禾苗把灯打开。

很小的一间房,也没有卫生间。

她把房间里唯一的椅子端来给程及坐:“老板娘人很好,一个晚上只收我三十块钱。”

程及没坐下,环视了一圈,目光停在了桌上,上面放着一个热水壶、两桶泡面:“收拾东西,今晚你先睡我家,明天我再重新帮你找住的地方。”

林禾苗摇头。

程及语气变得严厉了,催促:“别磨蹭,去收拾东西。”

林禾苗在他这儿就是软柿子,拗不过他,只好去收拾了,她没有行李,只有两个天文望远镜。

她把望远镜从衣柜里拿出来,包装的纸箱子外面还缠了一层防水的塑料袋。

程及看她把望远镜抱得小心翼翼,心里犯堵:“没钱你就不知道把这俩玩意卖了?”

她一脸认真:“不可以卖,这是你送的。”

傻子。

程及走过去:“给我。”

林禾苗不给,以为他要拿去卖了。

程及吹了一下额头的碎发:“我帮着拿。”

“哦。”

她给了一个。

程及把另一个也拎起来了,叫她跟上。她抱着两桶泡面,乖巧地跟在他后面。

退房的时候,老板娘问林禾苗:“这是谁啊?”

程及在门口等。

林禾苗小声地回答老板娘:“是我家里人。”

老板娘放心了,还嘱咐她别再离家出走。

程及的房子在石岗程村的村头,是老房子翻修的,他大部分时候都睡在店里,很少过来住。

堂屋的桌子上都积灰了。

程及刚放下东西,手机就响了。

“干嘛?”

是戎黎打过来的:“我晚上开不了车,你上徐檀兮家一趟,她生病了,得送去县医院。”

四个小时前,镇上下了一场雨,雨下得急、下得凶,淋了不少匆匆归家的行人。

花桥街与粮站老街相连,老街的东边没什么店面,公路也很旧,是早些年修的,建了新车站之后,这条路就荒了,地上凹凸不平,雨水落下来,不一会儿就能积一滩,疾风骤雨,两边的绿化树被摧残得东摇西摆。

路上行人很少,有位踩三轮的老太太,她是卖烤红薯的,三轮车后面的车斗里有烤炉,用麻绳困着,还坐着三四岁的小男孩子。

小男孩用手捂着脸:“奶奶。”他手被冻得通红,鼻头也通红,“奶奶,雨好大。”

老太太身体硬朗,脚下蹬得很快,回头问小孙子:“小宝冷不冷?”

“冷。”

老太太先停车,想把身上的棉袄脱下,给小孩遮雨,就在这时,一把红色的雨伞撑过来。

伞的边缘绣了几朵小花,老太太顺着撑伞的那只手往上看,原来是个俊俏的姑娘。南方的冬天,雨雾厚重,烟雨朦胧里,撑着雨伞的姑娘亭亭玉立,柔婉雅致。

她说:“伞很大,您也进来躲躲吧。”

声音也好听呢,老太太躲进伞里,普通话说得不标准:“谢谢啊。”

她说不用谢,手举高了一些,伞往祖孙二人的那头倾斜:“您是走左边这条路吗?”

老太太说是,车靠左停着,又问徐檀兮是哪个村的?

“我家住竹峦戎村。”

老太太是河水坝上的:“那不顺路,你回家吧,不耽误你了。”

这一脚路上没有店面,又还没到村落,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不过路到不长,也就二百来米。

徐檀兮说:“我送您到前面的村庄吧。”那里有地儿避雨。

老太太本不想麻烦她,看了看小孙子,还是点了头:“那麻烦你了。”

“不麻烦。”

徐檀兮撑伞,老人家推车,后面的小孩用方言唱着本地的歌谣,应该是一首劝酒歌,徐檀兮听懂了“一杯再一杯”。

伞还是有点小了,遮不了三个人,一小段路下来,老人和小孩还好,徐檀兮整个后背都湿了。

她把祖孙二人送到了左岔路口最近的村子上,找了个户人家,在屋檐下避雨。

老太太一直道谢,给她装了一袋子烤红薯,叫她带回去吃。

徐檀兮只带走了一个,撑着伞走在铺了水泥的小路上,刚走到岔路口,看见戎黎撑着一把黑伞,站在另一条小路上。

她走过去:“先生,吃红薯吗?”

她外套差不多都湿了,披在肩上的头发也是湿的,天气太冷,她握着伞柄的手已经发青了。

“我不吃。”戎黎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祖孙二人,问她,“你认识他们?”

徐檀兮说:“不认识。”

戎黎刚刚老远就看到她了,一把红伞倾斜着,全遮在了那祖孙二人的头上,她半个人都在伞外面。

戎黎完全不理解:“有必要为了陌生人把自己搞得这么狼狈吗?”

他共情能力差,别人的死活在他看来都无关痛痒。

徐檀兮淋了雨有点冷,唇都白了:“小孩子还小”

老弱病残也一样,戎黎都没那个善心,打断她的话:“跟你有什么关系?”他把外套脱下,扔给她,语气很淡,“活该你冷。”

徐檀兮把他的外套穿上,穿衣服的时候,一只手拿不稳伞,晃来晃去。

戎黎用手帮她扶着,等她穿好了,他收手就走。

徐檀兮走在他后面,一黑一红的两把伞一高一低,她没他走得快,抬头只能看他的后背:“我上大学之前读过我舅舅的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她用很轻柔的语气念出来,“勿以善小而不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