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65)
话不用说明白,宫中的人都是知晓轻重的。
可是天子不用膳,这就是要伤及龙体了,偏生又可以巧妙地将之与政务分开来,于是乎,坤宁宫中的皇后便收到了这样的通报。
然而皇后思量了一番,很快就命人在小厨房做了午膳出来——都是皇帝爱吃的口味——又命皇太子送去给天子。
一向爱与兄长争锋的汉王难得没有抢着表现。
毕竟亲爹发火,真的是挺可怕的。
祁元询去的时候,殿内仍是一片狼藉,可是天子的情绪却已经神奇般地稳定下来了。
祁元询送了饭来,不用多说,天子就吃了起来,还用得很香。
只不过这样的场景配上满殿狼藉显得有些违和罢了。
吃完了饭,上一秒还说着“还是你母后最知晓朕的口味”,下一秒转头就问“安南陈氏遗老还在会同馆内哭他的王上呢,再这么下去,难不成朕要天天对着一团乱的武英殿用膳么”,祁元询差点没跟上乾圣帝的思路。
“父皇,那胡氏自称陈主之外孙,太庙不能作伪,想来也是真的。只不过,既然有外戚这重身份,那就更方便尹霍之事重演了。”
“你说的对。可是这些人何等猖狂!竟将朕视作什么都可以欺瞒过去的愚钝之人了嘛!乱臣贼子,个个该杀!”
祁元询不应声。
天子嘴巴上这么说,但只是一时被这个消息刺激到了而已。
乾纲独断,万方共朝的圣天子,竟然会在调查之后仍被蒙蔽,自尊心一时受损罢了。
祁元询代入自己想了想,反而觉得给他时间思考会更好。
殿内一时沉默下来。
天子在武英殿内发火的时候,阁臣们便都如蒙大赦似的得了一声“出去”,离开了。
“好吧,那换个问法”,沉默了一会儿,天子终于又开口了,“太子,你说说,朕该给出什么样的反应才好?”
依祁元询的见解,只是遗臣而已,还不必大动干戈。
既然这安南的旧臣都有能力排除千辛万难来为自己的旧主张目,更何况是陈朝真正的王胤宗种?
就算近支绝嗣了,也不妨碍旁支站出来啊!
大周与彼国近在咫尺,彼国边境也与其余几个小国接壤,借机来到大周根本不是问题。
既然没人站出来,那就说明这陈氏内部也没想借助上国的威严复位——毕竟这样的话,安南侍奉大周,往后便当比朝鲜更恭敬,于其国的人来说,这便是最大的不可取之处了——那大周又何必只因其一遗臣的说法,便出兵别国呢?
要知道和起码表现出一心一意认大周当爸爸的朝鲜国不同,安南国“外王内帝”,对大周称王,在国内称帝,正是所谓切实的“外饰纯良,内藏奸狡”的小人行径。
只不过此国国小而不足以征,所以中原之地的上国只当没看见而已。
“父皇,诈称胤嗣,实为篡逆,胆敢欺骗于您,可见此国是没有什么诚信的。国中与其有冲突的地方,儿臣以为,该早做决断。”
“那就派人去吧。不册封,降谕训斥他们一顿,这胡氏,就让他们继续权知安南国事,做安南的李旦去吧。”
祁元询听到“李旦”的名字,眉毛一挑。
朝鲜世子监国,册封其为国王的谕旨已经在路上了。
朝鲜国内,李旦被尊为太上王,但日子肯定是没从前过得舒心的。
以他作比,可见天子余怒未消。
“夏善等人,回来没有?”
夏善便是此番被派去正式册封安南国王的大周使臣,于礼部任郎中。
“父皇放心,夏善启程没几日,能追得上的。”
“那好,礼部郎中,册封的自然是知礼忠贞之辈,朕要着监察御史去传谕,让他替朕好好问问安南上下,如此欺瞒于朕,是不是在将朕当成傻子糊弄!”
皇帝的想法,在最后一句显露无疑。
其实安南是否权臣当政,是否改朝换代,对大周来说,有什么关系呢?
旁的不说,就说朝鲜,彼国从高丽变朝鲜,现任国王变太上王,第五子变监国世子,内情如何,明眼人谁不知道?
不管大周天子对此观感如何,最起码他们是知情的。
可是安南如此作为,丝毫未见他们对天子的敬畏,联系到安南国王在自己国内还敢称帝,更是让人怒火中烧。
安南胡王请大周册封的举措,未必没有借大周的威势为自己巩固国内基础的想法。
可是他们这样付诸实施,却是将大周天子当做了可以随便糊弄的泥塑木偶。
祁元询俯首称“诺”。
监察御史出京后,京中凝肃的氛围好了些,直到光幕不合时宜的出现。
原本让监察御史发给安南胡主的谕旨上,让安南吐出所有与大周有争议的土地,因此而心情稍有好转的天子,连续数日都不甚开怀。
若从前还是藩王的时候,就算赵王再怎么谨慎自持,被人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上来,也会忍不住白刃不相饶的。
可是现在他是天子。
若仅因言语欺骗,就妄动刀兵,先不说违背了《祖训录》,征伐不征之国,上皇那里过不过得去,也不说国中健勇因此需要披坚执锐、远征异域,到底值不值得,就是他自己那一关,也过不去。
国内的事务很多,忙活起来也就忘了一直关注这件事。
不一直关注,就算天上的光幕在,火气也能渐渐平息下来。
前提是,光幕没有放出新内容。
“天平自称陈氏宗胤,朝太宗,请发天兵以复其国。
上允之,(乾圣)三年,以都督黄中率兵护卫之,助天平归国。
伪王知之,阴伏兵于道中,强杀之。(黄)中等皆不惜身,敢于奋战,敌以数压之。及战歇,(黄)中等皆殉,惟天平为之所擒,受凌迟而亡。”————《履园丛话·旧闻》
第54章 请令(上)
京中的人再一次体会到, 光幕时不时地放出的信息,实际上有多么的令人震撼。
这些未来的信息,大部分都被验证过是准确的。
即便是有不相符的, 也是在他们见到相关记载后才改变的。
这就导致没人会对光幕的信息再加以质疑。
如此一来, 近日南京城,便因为天上光幕所言的信息, 沸腾一片!
毫无疑问, 这是挑衅,极大的挑衅!
安南区区小邦,是谁给他们的胆子,袭杀上国兵马的?
中原之地, 历朝历代,除了打便是实行朝贡体系,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增强对周围那些本国所不能制的小国的控制。
大周驱除东胡原廷,纵观天下, 战力无人能出其右。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朝贡体系涉及到的诸多小国, 无不毕恭毕敬。
就算是阳奉阴违,也得将这表面上的奉承做到最佳。
没人会觉得光幕资料中, 圣上派遣少数人马便送陈氏宗胤回安南国有什么问题。
这是大周的底气!
这种底气, 是他们将当年威压天下,兵锋之下无不俯首的原廷战而胜之以后,得来的。
大周兵锋所指, 谁敢不遵?
然而就是有这样敢于挑衅的勇士在!
对于大周百姓来说,只有大周的威名足够强盛, 才能一直将他们护佑下去。
边境的百姓对此感受应当是最深刻的, 作为首善之地的京城, 南京城的百姓,更是人人都能逮着朝中透露出的一些风声说道些浅薄见闻。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里,原本做的遣监察御史赍诏发谕的安排,就显得大周太软弱了。
光幕出现的时间是中午,当天的午朝便整整延长了半个时辰。
宣武帝勤勉,自他开创以来,朝会便日日都举行。
朔望之日举行的常朝大朝会人实在太多,多为礼仪性质,是以并不多讨论政务。
一般的政务,是放在常朝的日朝时间举行的。
日朝有早朝,又因天子勤勉,还加了午朝。
早朝是四方皆可奏事,后世影视剧中的那些各路人马都能发言,发言内容并不限制的,就是早朝。
午朝规定了发言的部门,人员更少,而且说的多是军国大事。
一般情况下,午朝的时间并不长——毕竟大周定鼎已有三十余年,天下稳固。早朝处理过一批事务后,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军情要事上禀呢?
可想而知,午朝整整延长了半个时辰,这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