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53)

作者:长恨歌行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宫廷侯爵 天之骄子 直播 朝堂之上 主角:祁元询 ┃ 配角:宣武帝等 ┃ 其它:按照正常方式苟到最后当皇帝实在太难了! 全天下都看得见史书的剧透! 立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仁宗孝昭皇帝,讳元询,太宗长子也。母仁孝文皇后……”——《周书·仁宗本纪》 仁宗本纪男主角,职业为皇帝的祁元询应该是个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毕竟,史书就是盖棺定论嘛! 作为一个拥有美谥的皇帝,祁元询应当死而无憾。 但是问题是,现在的祁元询,是个年方十四岁的少年,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不是他的子孙后代,也不是命文人编纂前朝史书的点击展开

毕竟如果按照那样的顺序,他爹就是皇子里名正言顺的第一继承人!

就算是靖难,推翻了前头的秩序,也要再立下一个铁律来。

无数年的传承下来,嫡长子继承制被证明是保持继承稳定、家国天下安稳的最好方法。

太平盛世,谁家不是嫡长子继承皇位?

某朝倒是立嫡之后还要锻炼其他皇子的能力,颇有立嫡还要立贤的架势,结果却闹出了九龙夺嫡这一历史上最出名的夺嫡事件。

这事不论,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在立嫡长子之后还给了嫡次子不切实际的妄想,于是乎,又造成了两子相争的惨剧。

就算太上皇不在上头看着,天子都不会选择嫡次子,更何况祁元询的身后其实还有太上皇的支持呢?

如此一来,在二皇子妃遴选期间,四月十五大朝之时,又有人请立皇太子。

天子的口风终于松动:“众卿之前所上的表,朕俱都看了。建储是国之大事,朕不会私自决断,自然也不会轻忽。只是如今乃即位之初,朕有诸多大事要办,卿等所请,还是姑且再缓一缓吧。”

这意味着什么?

一同上表请立太子的时机到了啊!

能有哪一件大事,比国之储副的确立还要更大的?

天子只要能立太子,就是对臣民广施恩泽了!

是以之后数日,朝堂各部、宗藩诸王、各地臣僚,俱有上书请立皇太子。

先是文武群臣以“皇太孙为圣嗣之长嫡,禀睿德之重华”为由请建太子;又有郑王祁元詝、秦王祁元训等上疏请立皇太子;此后文武群臣再次上疏,言“皇太孙以嫡以长,既明且仁,德缉熙孝,友兼至诚”,乃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如是者三,五月初一,天子终于下谕,立嫡长子为皇太子,并命礼部卜算好吉日上奏。

除此之外,又令一旬之后,开始宗室考封,其中准备,仍是礼部要做。

文武百官自是欢喜,对于他们来说,能说动天子立储,实在是做了一件于国有利的大好事,心中甚是欢喜。

乾圣帝退朝后,没回乾清宫,而是径直去了坤宁宫。

皇后没在立着皇后凤座的正堂等他,而是在偏殿一间铺满了地毯的房间里。

天子与皇后日常相处,一如从前在王府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繁复礼仪。

房间里,皇长孙祁允昭正在里头欢腾地爬着,间或站起来,颤巍巍地走向自己的玩具,拿到了,才又一个屁股墩坐下来。

皇后看着孙子玩耍,边上还有宫女伺候着。

天子要和皇后说话,跟在他身后的内监们早立到外头去了,宫女们也都退离了此处。

她们一走,天子和皇后两人便将眼神一直投在皇孙身上了,只是嘴上还说着话。

天子为何而来,皇后是早就知晓了。

毕竟,长子储君之位的确立,她在一旁的劝说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妙云,朕,今日已册元询为皇太子了。”

“这不是很好吗,皇上,”徐皇后的眼中还带着对孙儿的慈祥,转过来对着天子微微一笑,“上皇传位给您,是因为您乃诸子之长,您立元询为储君,也正为这个道理啊。”

“您看,明哥儿多可爱啊。当年询儿还在我们身边的时候,也如明哥儿这般。”

乾圣帝难得回想了如今面如冠玉、望之俨然的长子的童年,嗯,确实珠圆玉润,可爱得紧,不过,可能圆润过了头,相比之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祖父看孙子,反正他是觉得大孙子更可爱一些。

“唉,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询儿当年入京,养于父皇母后膝下,与咱们之间确实疏于见面。”

乾圣帝这么说着,却半点没有感同身受,把孙子还给儿子的觉悟。

还什么还?

儿子主动送过来的孙子,他凭什么还?

儿子和孙子见面,又不似当年,他远在封藩,长子却在京师,现在大家都在宫内,想见面又没谁拦着他。

“陛下知道就好,所以啊,这国本得早定,元诲……您也早点给他封王吧。”

“妙云啊,你可真是个慈母啊!”天子的情绪非常平静,低沉的语气似乎要带来一场风暴。

好端端的,突然这样的作态做什么?

皇后眉心微蹙,转头看向天子,只见天子神色如常,没有一丝怒意。

只是天子未曾发怒,何以突然对她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与其说是夸赞,更多的像是讽刺。

等到她看了一会儿,天子才露出一个笑来。

这下徐皇后就恼了,正说着正事呢,无端的与她玩笑,吓她做什么!

“陛下!”

“好好,是我不该这样,四哥错了,妙华你别生气。”

天子也没想到,妻子这么不禁逗,只好赔笑。

只是很快他就正色道:“你真的舍得让诲儿出京么?”

“说什么我舍不舍得的?该问四哥你乐不乐意呢。”

“谁说我不乐意的?”

徐皇后并不说话,但是意思不言而喻,还能有谁呢?

“我喜欢元诲,是因为他是你我的嫡子,同样的,我不是也很喜欢元证嘛,至于元询,就更不用说了。”

见徐皇后还不做声,仿佛不信的样子,天子自我剖白:“你与我朝夕相对,我到底看不看重元询,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

这话还真没说错。

如此一来,天子迟迟不立太子,似乎并不能归咎于他看重嫡次子这个方面去。

“元询居嫡且长,能力出众,德行无亏,元诲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朕有什么理由要废长立幼?”

徐皇后默默不说话,只不过现在是羞的。

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啊!

光幕给人透露的信息,有许多都成了真,又有许多被提前规避了。

诸子相争,这是光幕所透露的,祁元询这位皇太孙乃上皇之所立,转为太子名正而言顺,饶是如此,天子也拖了好几个月。

这样一来,便不能不让人想到天子爱重次子这方面去。

可是,光幕上,祁元诲这位“言动轻佻”、在京中名声甚是不好的皇次子,可是屡屡身先士卒,为靖难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与之相比,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光幕记载中,留守大后方,仅凭万人拒五十万大军的世子,在后方防守与后勤供应等方面,自然管理得井井有条,只是给人的印象,却不出众,以至于让他的兄弟有了与他抗衡的机会。

但那是光幕记载!

若是没有那一场场的大胜,祁元诲拿什么与祁元询比?

比宠爱,对嫡长子的亏欠冲刷了那一丝丝的疏离,再加上皇孙加成,祁元诲是比不过祁元询加祁允昭这两个人的分量的。

比地位,祁元询是嫡长子,先为世子、后为太孙,宣武之时,天子亲命,满朝文武,尽皆拥戴,祁元诲拿什么比?

比能力,祁元诲没有实例证明他到底有没有沙场征战的能力,就算有,朝廷的诸多宗王,哪一个不是在战场上拼杀出的威名,就多他这一个吗?

祁元询虽然没有参预正经的朝廷大事,但是差事也办过几件了,结果可以说是很不错,理政能力有最起码的保障。

比名声,那还是不要寒碜祁元询了,宫中内外都知道原高阳郡王、如今的二皇子是霸王再世,个人武力不错,然而嘛,光是不喜读书这一点,就足以让众多的文臣看不上他了。

种种方面都不能比,祁元询和祁元诲又是同母,天子也不会因为“立爱”这个原因,舍去长子长孙而立三个儿子中排行第二的次子吧?

说实话,当年在王府的时候,远在京师的长子让赵王夫妻二人挂念,幼子得他们的宠爱,次子虽然受到看重,跟在还是藩王的天子身边接受教育,但到底不是名正言顺的世子,某些他不该知道的、不该得的,赵王都是没有给过的。

天子延后封皇太子,不管有什么原因,总之绝对不是心中存在要立次子的想法。

坤宁宫中,二人说开,消息传到兴庆宫,太上皇也很高兴。

储位得定,朝野称意,众皆欢喜——除了二皇子祁元诲。

虽然原本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但等到事情尘埃落定,还是让他大为失落,有些心态失衡。

实在是天上光幕的预言,让他忍不住起了窥伺神器的心思,就算记载里他没能成功,也没能杜绝他的希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