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15)
天子还没驾临,对诸皇子皇孙的考校是在早朝之后的,约莫还有半个时辰才会开始。
只不过诸王们都不约而同地早早带上子嗣,度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太殷勤了不行,太不重视也不行。
虽然说是让诸皇子、诸皇孙都参加考校,但是实际上,天子还是比较属意年长的皇子的。
毕竟年少的皇子有些是没成婚的,有些是就藩、成婚后还尚未有子嗣的,这些皇子的排序本就靠后,与年长的兄长们相比,无论是能力还是治国的手腕,都有所不足。
只不过,天子有小心思没错,但是他没明说,既然都说了是考校诸皇子皇孙,那指不定谁的能力特别出众,就雀屏中选了呢?
在一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的天子那里,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高,但是,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作为光幕预言的胜利者一系,赵王和祁元询受到了极大的瞩目。
只不过天子是让皇子皇孙一起参选,有赵王顶着,祁元询受到的来自诸王的压力还不大,只是和同辈人交际的时候更多的在客套罢了。
晋王世子祁元谆和太孙、祁元询年龄相近,是一起长大的,太孙祁元詝被废,此番自然也没出来碍诸王的眼,只不过,懿文太子系还是有皇孙参与。
懿文太子元妃所出的嫡子、天子如今最为正统的嫡孙祁元訢,赫然也在文华殿中。
祁元訢与祁元询同岁,只是比祁元询晚了几个月出生,在皇孙中的排序第五,正好与祁元询这位皇第四孙相邻。
真论起来,他们比天子排序靠后的皇子出生得还要早,在年龄方面还是颇有优势的。
祁元询没去接触祁元訢,也不像他一样孤身一人站着,而是远离了诸位皇伯和父王所在的那块地方,与堂兄晋王世子祁元谆站在一起闲聊。
“二哥、四哥。”有人唤了祁元谆和祁元询一声。
祁元询抬眼看去,原来是秦王世子祁元训带着他的弟弟祁元谏过来了。
一般来说,年长的皇子生下的皇孙排序自然更高,可是也不知是秦王家后宅太乱还是如何,秦王长子的排序都已经是皇第九孙了。
而秦王次子就更不用说,足足在皇孙中排到了第十七。
皇子排序和皇孙排序不高的,在这次的考校中,自然会在某些方面扣分的——除非提出的策论特别好,特别出彩。
大概是因为秦王家后宅实在不靠谱,秦王世子和秦王次子都是很早就被接来京师,在宫中长大成人的。
他们几个本就一起长大,又因为秦王世子年幼,一贯照顾他。
秦王世子祁元训笑眯眯地过来,神情很放松,祁元询一看就知道他没把考校放在心上。
不过看看秦王二伯的状态,祁元询也能理解。
秦王可是被光幕早早预言了死期的藩王,秦王世子继承王位也是有明确记载的。
秦王一系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他们和别人比策论,言辞是否精妙的问题,而是秦王能不能活过宣武二十八年这个坎儿的问题!
若是最后大家的策论都做得差不多,秦王可能会凭借自己如今皇子中最长的优势得到一部分加分。
但是,如果秦王被册立为太子……宣武二十八年之后还要再重做一回立太子还是立太孙的选择题吗?
所以秦王系在这方面选择放弃,也就可以理解了。
晋王世子同样是自幼被宣武帝养在宫中,他们这一批世子统一受到的教育偏向于为贤王,所以晋王世子同样佛系。
相比之下,同样被预言了死期的晋王,就很有上进心,颇有种向天再借五百年的雄心壮志。
祁元询看得出来,二堂哥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但是没有关系,不管他们怎么纠结,最后胜利者一定会是他。
不仅是因为有光幕加分,还因为,他已经参考前世经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前世的人们习以为常的许多东西,放在古代,获取难度可能会很高。
能够参考的古代资料,在这个皇朝初立的时期,也并不充足。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和祁元询记忆中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赵宋之后,其发展却有了改变。
赵宋亡于金,只不过,康王赵构没能南渡建立南宋,以至于许多汉土为金人所据。
但也正是因为没有赵构屈膝求和,金人很难完成实际上对广大汉土的稳固统治,以至于天下再度出现了诸侯林立的状况,即便是金人在北地占有一定优势,也没能完全统治中原大地。
赵宋之后,再一次大一统的王朝其名为夏。
大夏创立之初,如本朝一般,驱除金人北去草原,光复河山。
只是金人亦有雄主,仍不忘中原大好河山,常有扣边之举。
夏朝末年,朝纲败坏,而金人之北,却也兴起另一股势力。
那新兴的胡人势力,最终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了金人,也攻破了夏朝防线,入主中原。
这势力便是被大周驱离的前朝,其在中原之时的国号为“原”,盖“追溯”祖先,为东胡分支,又可远溯匈奴。
匈奴,据载,为夏末暴君桀之子携夏桀妻妾远逃北蛮荒漠之地,繁衍而成。
太史公有言: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前朝号“原”,盖有自诩本为一家、拉拢中原子民之意。
然而原朝毕竟是骤兴的草原势力,掠夺方为其本性,对中原正统文化,也多加禁止。
为了防止金人灭宋后,中原有志之士光复山河之壮举的重演,他们在各方面对华夏子民进行限制。
禁绝武器、十户人共享一把菜刀等制度,皆是原朝的既定政策,甚至是不允许更改的国策。
中原历代的诸多典籍,也在这个时期受到了损毁。
原朝享国未满百年,中原却已遍地腥膻,当今天子与当时中原的一干豪杰,终于揭竿而起。
群雄逐鹿后,宣武帝终于定鼎,立国号为周,可是许多典籍已经在前朝的时候付之一炬,即使本朝大量收纳,在这个国朝初立的时期,也没有多少的东西。
祁元询忆起的前世,流通的知识或许出现的时间并不比现在早,但是完整程度,是比这个百废待兴的时代要高的。
再加上前世的时代各种信息是经过筛选、总结的,在搜索特定知识的时候,要方便不少。
祁元询相信,即使大家都有一部分的参考资料,他那结合了数个朝代宗室政策的策论,一定会是策论里头最出彩的!
半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
天子驾临文华殿,诸皇子皇孙按序进程策论,并等待天子问询。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想直接写各朝宗室政策的,然鹅……资料没查完,下半部分没到主角,就干脆分章了Orz
第13章 策议(下)
诸皇子皇孙上交了策论后,天子先将它们都过了一遍眼,选出了几份比较出彩的。
至于为什么说天子选出的这几份是出彩的,而不是被淘汰的,那是因为,天子连点了几个人的名字,让他们仔细说说自己的想法。
祁元询赫然在列。
他可不觉得自己会在第一轮就被淘汰——那样也太丢穿越者的脸了,也对不起光幕为他营造的声势、替他开的挂——更何况,如何他们的想法在第一轮就被天子淘汰,又何必说出来呢?
至于被点名的人里居然没有他爹赵王,祁元询只能表示,爹,上次的命题作业没在做完后交给你看不是我的错,没能照抄我的作业,也不是你的错。
老爹放心,还有我为你争光呢!
被天子点名的人,按顺序排起来,分别是三位藩王与两位皇孙。
按长幼排序,发言次序被定为皇次子秦王、皇三子晋王、皇十七子宁王、皇第四孙元询、皇第五孙元訢。
虽然秦王和秦王世子对储位的心思已经淡了许多,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上交的策论也是敷衍了事的。
再怎么说,他们也是藩王,若是能登大宝也就罢了,目前看来,秦王系能夺得皇位的可能性不大,既然如此,还不如在宗藩之策上多下点功夫,至不济,也能说服天子施行一部分。
而且,祁元询觉得,秦王系的发言位置,肯定会有一个的。
秦王毕竟是天子现存的年纪最长的儿子,在大部分人的治藩之策都不大可能特别有新意的情况下,秦王是一定能有一个发言机会的,这是他的地位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