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飘香(73)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文翰发现汤立伟和赵海这两个人都很正直善良,彼此很合得来。汤立伟家在省会松滨市居住,赵海在望海市所辖的一个县里居住,算起来与文翰和章一鸣还是老乡。几天过后,他们几个也就熟悉起来。再加上老乡的缘故,四个人相处得恰似“花中四君子”。赵海和汤立伟被分派到宁波市开展采编组稿工作。一个月以后,他们回到杭州工作站,在宁波只有4家企业和他们签约,但这些企业认购的版面只相当于一个通版。

周末,他们相约去绍兴游览沈园和鲁迅故居。章一鸣担当了一次导游,文翰作为陪游,四个人非常尽兴地在绍兴玩了一整天。回到杭州已是晚上7点多了。文翰提议在饭店请他们哥几个戳一顿,因为彼此都熟悉了,大家欣然赴约。章一鸣点了六道菜。半个小时后,菜上齐了。章一鸣打开一瓶古越龙山,给哥几个满上。在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杭州能够聚在一起,大家觉得特别开心。所以,这酒喝起来也非常尽兴。

酒兴正酣,文翰让汤立伟提一杯酒助助兴。因为他年龄最大,就从他开始。其实汤立伟的酒量和文翰差不多,这时他已是满脸通红。不过汤立伟仍然举起酒杯激动地说道:“我今天特别高兴,感谢文翰老弟盛情。咱们哥几个虽然我年龄最大,但我的工作业绩却是最差的。说起来惭愧呀!不说了,敬大家一杯。”汤立伟和大家逐一碰杯之后一饮而尽。就在大家一起喝完这杯酒坐下的时候,汤立伟却趴在餐桌上嚎啕起来。大家面面相觑之余,还是文翰首先站起身来走到汤立伟面前关切地问道:“老汤,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么?”

赵海和章一鸣也走了过来。章一鸣说道:“今天咱们玩得特别高兴,没看见他哪里不舒服啊?”“老汤,如果有什么难事或者委屈就说出来,咱们一起想办法,好不好?”文翰越是劝解,汤立伟哭得越厉害。文翰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大男人竟然也会哭得如此稀了哗啦。

赵海把文翰拉到一边小声地说道:“汤立伟跟我说过,他在济南站工作开展得就不好,基本没赚到什么钱。听李站长说杭州的情况比济南好多了,他就带着点路费到这里来了。没想到这里的情况并不是像李站长说的那样,做起来也相当困难。我们在宁波跑了一个多月,走了数十家企业就签了4家。汤立伟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咱们刚发下来的500元生活补贴都给家里汇去了。出来小半年儿了,不但没赚到钱,生活费都没了。这不,这两天都花我的钱呢。”

听完赵海的讲述,文翰在心里骂了一句:“李站长他娘的真不是人,就应该实话实说。这不是忽悠人嘛!”他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些事儿,你怎么不早点和我说,咱们毕竟是老乡,有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嘛。”赵海说道:“我倒是想和你们说,可是他不让。才和你们认识几天就说钱的事儿,老汤觉得很不好意思。他说等两天单位把他们在宁波的业绩提成兑现就好了。结果,昨天李站长告诉我们,说要等到杭州站工作全部结束时才能兑现工资。我估计,他今天这个样子可能就是因为这些事儿心里不痛快吧。”

已经晚上九点多了,看来这酒是不能再喝了,也没法再喝下去。文翰去前台买了单,大家把汤立伟扶上了出租车,一起回到了宿舍。

汤立伟整整睡了一夜和一个上午。文翰他们吃完了早餐就被这李站长叫去开了一上午的会。原来,兰新在昨天不辞而别直接回松滨市了。到了火车站才给小江打电话说她已经上车了。李站长对此非常生气。他说,兰新无组织无纪律,不能吃苦只会享受,个人享乐主义思想极其严重。像这种人就应该早点卷铺盖回家,不要因为她这条臭鱼腥了一锅汤。在他讲完这些话时,大家议论纷纷。小梁更是义愤填膺地说道:“像兰新这种人就不应该让她来杭州。能力不行,毛病却不少。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竟游山望景了,一家企业也没签。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没能耐就在家里当锅台转儿,别出来丢人现眼,太没有组织观念了。”

看着小梁一脸的奴才相,文翰表面没说什么,但他在心里倒是很佩服兰新有观点,不从众和敢作敢为的性格。李站长非常满意小梁的发言,他当场表扬了小梁。然后,他又宣布了一件事儿,总编邵依晨已经同意,杭州站所有工作人员的提成工资将在中秋节前后全部兑现给大家。这倒是个好消息,文翰和章一鸣第一次带头鼓起掌来。最后,李站长希望大家继续坚守阵地,积极努力,再加把劲,争取在中秋节前后完成全部采编组稿工作。

周末,李站长、小江还有小梁、刘莉等人都出去游玩了。文翰、章一鸣和赵海则回到了宿舍。汤立伟已经醒了。他看见大家进来连忙从床上做起来。文翰打趣地说道:“怎么样,老汤?好些了吗?你的酒量怎么还不如我呀?看来咱俩真成了难兄难弟了,哈哈。”汤立伟有点难为情地说道:“不好意思,昨天晚上让你们见笑了,也搅了大家的兴。”文翰做到汤立伟身边说道:“情况我都知道了,有困难就说出来嘛!大家一起想办法,何必一个人扛着?我和一鸣虽然赚得不多,但生活费还是足够用的,你放心,有我们在就有阵地在,是不是一鸣?文翰看着章一鸣故意高声说道。

章一鸣马上明白了文翰的意图也大声说道:“文哥说得对,有我们在阵地就在。老汤,有什么事情就和我们说,别不好意思。”文翰示意一鸣拿出500元钱递给汤立伟。“老汤,这钱您先拿着,不够的话,等中秋节前后开工资的时候我们再给你拿。”汤立伟的眼睛再次湿润了,他接过章一鸣手里的钱有些哽咽地说道:“给哥几个添麻烦了。”赵海告诉汤立伟:“对了,刚才李站长在会上说,咱们的提成在中秋节前后就能兑现。”汤立伟点点头说道:“刚才文翰已经说了,就我那点提成也是远水不解近渴呀。”文翰说道:“别着急,老汤,我觉得你还是很有办法的。还有三周的时间才到中秋节,咱们一起努力再签几家企业。”汤立伟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没说什么。

第56章

有了文翰和章一鸣的赞助,再加上提成兑现也有了盼头,汤立伟终于从悲伤消极的情绪中恢复了过来。四个人又开始有说有笑起来。文翰本性善良,见不得别人受苦受难。自从知道汤立伟和赵海的实际情况后,在他和章一鸣出去吃饭的时候,时不时地就把汤立伟他俩也请出来。

说来也怪,自从有了文翰和章一鸣的赞助,汤立伟和赵海的工作更是出奇地顺利。不到两周的时间他们就签了三家企业,汤立伟来杭州站之后第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文翰和章一鸣也向他们表达了祝贺。因为文翰有言在先,只要完成了预期目标,他们就不再走所谓的“捷径”了,因为那条“路”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这也正体现出了文翰做事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稳健风格。他们还是像以前那样凭自己的努力,不管企业能否也就顺其自然了。

终于完成了创收目标,文翰和章一鸣又创辉煌。然而,文翰不仅没有任何轻松的感觉,相反他觉得心里的压力更重了。汤立伟酒后痛哭让他觉得先前只是在心里若隐若现的担心立即变成眼前必须重视和考虑的问题了。松江省是这样,济南也是这样,杭州更是这样,这一切都似乎在印证一个即将出现的局面。那就是他们马上将面临人生发展之路的再次选择。

在文翰的心目中,他并不认可目前这种以新闻记者的名义通过编书搞创收的工作模式。当然了,这种方式在当时来讲也确实为宣传企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只不过后来成为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快速敛财的工具。当文翰加入其中的时候,这种编书的方式对企业来讲已经成为过气儿的宣传形式了。

而这种宣传方式最疯狂的时候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个时候,人们自我包装和自我宣传的意识已经觉醒,特别是一些企业的老总想出名要成名的心态更加迫切。此时电视媒体还不发达也没有普及。上报纸宣传自己更是想都别想。当有一天,某个编辑部的采编人员突然来到你的面前要采访你,为你树碑立传,那种受宠若惊的无上荣光对于那些急需想要成名的人自然是乐此不彼。正是企业的这种心态无形中为编书这种宣传方式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可以说,编书搞创收也算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当时,每个省一年内会突然冒出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个编辑部。不讳然,这其中绝大多数的编辑部都是打着编书的旗号来搞创收敛财的。由于大量编辑部出现,采编人员根本不够用。为了搞创收,有的编辑部就把社会上的一些无业人员临时招上来,培训几天之后就上岗。因为有高额提成的吸引,不论你是否具备编辑人员的素质,只要你能拉来企业参与,你就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编辑人员。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