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飘香(59)

当然,在之前文翰他们总结出来的“先采访,后定稿,再商量”的做法还是很受企业认可的。特别是在关键时拿出免费宣传的“蛋糕”,有些企业还是最终参与了宣传活动。但平心而论,这次

杭州之行,并没有像他们在滨江市开展得那样顺利,他们在这里吃到的闭门羹和受到的冷接待并不少。特别是有的企业负责人在接待他们时,由于以前参与这种活动之后有了上当受骗的感觉,但又找不到那些编书的人。所以,就把火气撒到了文翰和章一鸣的身上,有时候,让双方感到非常的尴尬。为了破解这种尴尬的局面,文翰也不得不在现场与企业老总展开了有理有据的唇枪舌战,直至他们的态度变得友好起来。即使他们不参与活动,双方也能做到体面地握手希望下次再见。

在杭州站实际采编工作中,这种情况曾多次出现,以至于在文翰身上出现了章一鸣看来绝对是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在文翰和企业领导谈话过程中,如果对方表现出了不友好的态度,文翰就会下意识地把自己坐着的椅子往前挪一挪。坐在文翰后面负责记录的章一鸣马上断定,文翰又要主动出击了。这时,他就用手扯一扯文翰的衣角,示意他要冷静,别冲动,不要把局面闹得不可收拾。其实,往往在这个时候,文翰就已经想好了怎么把局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但章一鸣有时还是不放心,他们俩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互动。

在采访一个规模不算大的企业时,企业老板王总把他们迎进办公室。互赠名片之后,王总很客气,亲自给他们倒茶,然后就坐在了文翰的对面。一般的企业老板都会回坐到自己的老板椅子上接受采访。文翰和章一鸣对王总的“平易近人”当然都感到很亲切。采访进行得很顺利。文翰按照采访提纲把他所有要了解的具体情况都掌握了,然后告诉王总,明天上午就把新闻稿件送来让他审阅定稿。这时,王总突然问了一句:“稿件在什么媒体上刊发?”本来文翰还是像以往一样等待老总定稿之后,再谈版面的事儿,没想到这位老总主动出击了。文翰想了想顺势就把丛书

浙江卷的编撰计划书拿出来,并向他详细地介绍编撰这部丛书的重大现实意义。

令文翰没想到是,他刚说了几句,这位王总突然站了起来非常不耐烦地说道:“又是编书,编书,你们看看,你们给我们企业编了多少本书了!”王总从老板台后面的角落里拿出了三四本类似于文翰他们以前编辑的大画册之类的书放在了文翰和章一鸣面前。文翰在翻阅这些书籍的时候,这位王总越说越激动:“当初参加这些活动时,那些人说得比唱的都好听。说什么出版后要在我们全省各大书店公开发行。书结果编出来以后,他们给我们送来300本,说是让我们作为资料备案存档。剩下的赠送到相关部门或兄弟企业进行交流。当时,我还挺感动,认为他们替我们想得很周到,赠了这么多书。之后,我派人到各个书店去验证一下,看看到底有没有宣传我们企业的这些书,结果一本都没找到。我们联系当时组稿的人员,不仅电话全都变了,人也找不到了。现在,我才明白你们这些编书的人就是个骗子,打着编书的旗号专门骗我们企业的钱。”

王总义愤填膺地发表了一通“慷慨陈词”之后,就坐在了文翰的对面,很冷淡地看着他们。此时,文翰已经意识到这位老总的确上了一些假编辑部人员的当,花了一些冤枉钱。因为他从老总提供的这些书中发现至少有一本是没有正式书号的。看着王总一脸的不信任以及想让他们做出合理解释的那种咄咄逼人的眼神,文翰下意识地把椅子往前挪了挪。这时,坐在后面的章一鸣用手拽了拽他的衣角,文翰并没有理会章一鸣。他觉得非常必要和这位王总聊一聊,最起码让他知道自己是怎么上的当,我们和那些人有什么不同,企业参与不参与宣传不重要,重要的是决不能让企业把他们划到骗子队伍里。这是文翰的底线。

文翰直视着王总的眼神说道:“王总,从您给我提供的这些书籍中我确信,您确实被人骗过。”文翰说完把那本没有正式书号的书拿给他看,并指出了问题所在。王总听文翰这么一说,劲头更足了,他指着文翰递过来的那本书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没说错吧,连你都承认了。”

文翰开始严肃地说道:“王总,我先纠正一下您的措辞,不是我承认了,而是我告诉您怎么上了这些假编辑部的当。还有,以前来你这里编书的这些人员,他们的证件你看过了吗?是介绍信还是采访证或者是记者证?他们有政府有关部门的介绍信或者批文吗?他们正式采访过您吗?”文翰一连串底发问,尤其是他所说的“纠正一下您的措辞”这句话让这位老总的气焰立刻平复下来,眼睛里的才那种咄咄逼人也换成了极力回忆的神态。他想了一会才说道:“他们当中有两个人拿着采访证,一个人只是拿着他自己单位的介绍信,但都没有政府部门有关批文或者介绍信。”文翰接着问道:“他们给您做过专访吗?”王总嗤之以鼻:“哪有什么专访?就是要一些我们企业的基本资料。什么企业简介、产品照片等这些东西。”

文翰不紧不慢地说道:“这就对了,这说明你之前所接待的这些采编人员基本不是正规编辑部的编辑人员。他们都是从社会上临时招聘来的,所以,他们根本不具备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另外,我告诉您,没有正式书号的那个编辑部,我觉得它不是一个正规的编辑部,因为他们没有资格也不敢给编辑人员颁发采访证件。”王总连忙说道:“对,就是那本书的编辑人员只拿着他自己单位的介绍信。”

文翰觉得,此时的局面已经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进行了。他继续说道:“所以说,这些不正规的编辑部门确实给我们企业带来一定损失,同时也给咱们正规编辑部门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说明,所有编辑部门都像他们一样,他们只不过是其中的几只苍蝇而已。今天,我们到你们这里来采访,并不是我们个人的行为,而是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此时,章一鸣非常配合地把有关部门的批文拿给王总看。

文翰接着说道:“另外,我们是正规杂志社的记者,而且有正规的记者证件和新闻采访证件到你这里进行采访活动。我们有正式的采访提纲,刚才您也看到了。我们采访的话题都是围绕企业如何抓住当前机遇快速发展等方面来进行的。我们明天准备把采写的新闻稿带来让您审阅定稿,然后在这部丛书上免费公开发表。还有,我们这部丛书的编撰工作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专门发文给各地相关部门给予配合。同时这部书出版之后将作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巨大成就的书面材料在国家层面的有关活动中来展出。王总,通过我的介绍,您还认为我们是来骗您的吗?您还会把我们和之前的那些编辑人员混为一谈吗?您参与不参与活动,这是您的自由,我们不强求。但应该给予我们最基本的礼仪尊重,我们有这样的要求不过分吧”

章一鸣在文翰和王总唇枪舌战的交锋中,把文翰所说的各种书面证明材料以及他们的记者证件都一一摆放在老总的面前。当文翰说完最后一句话时,这位老总的脸色明显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他连忙站起身来握住文翰的手说道:“真对不起,文记者,我刚才说的话确实有点过,请二位不要介意。有什么事咱们再商量。”目的已经达到,文翰马上对这位王总不卑不亢地说道:“好了,既然您认为我们是正规编辑部门的正规采编人员,那我们就谢谢您了。至于您是否参加这次活动,您自己来定。如果想参与就和我们章记者联系。好,再见。”文翰说完,看了章一鸣一眼,两人非常默契地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办公室。此时,王总站在那里很不自然,是送客还是不送客?总之显得非常尴尬。

走出企业大门,章一鸣如释重负,他对文翰说道:“我真担心,这要是吵起来该怎么收场?”文翰平静说道:“其实,我也讨厌与这种企业打交道。不分青红皂白,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顾及我们的感受。当然了,他们确实上过当。这是事实,也值得我们理解。所以,对待这样的企业,咱们首先要镇静下来,有理有据地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但决不能迁就他们。要让他们相信咱们不是草台班子唱戏的,赢回我们最起码的尊重就可以了。至于他参不参与那就无所谓了,也不只他一家企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