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飘香(56)

有了这次成功的“开门红”,不仅为他们以后陆续开展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还使文翰初次尝到了新闻写作的乐趣。特别接触了大量的企业成功者的创业历程,更加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新闻采访经验逐渐丰富起来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为了真正提高自己新闻作品内容的的深度和力度,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新闻写作的书籍以及著名新闻记采写的名篇和名著,从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随着一篇篇描绘和赞扬企业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天地的新闻稿件不断推出,这也成为别人开展工作时无法具备的优势。

经过近一个月的有效工作,文翰和章一鸣在滨江市超额完成了首次采编任务。

还有半个月就要过春节了。在放年假之前,编辑部在省城松滨市举行了《松江省经济发展风采宣传大画册》采编工作圆满完成的庆祝大会。在会上,文翰小组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和企业良好的口碑反馈受到了编辑部总编邵依晨和分部领导宗华的赞扬和嘉奖。文翰代表新招聘的编采人员做了典型发言。会后,总编邵依晨和分部领导宗华还在高档酒店宴请了包括文翰小组在内的6个工作比较出色的小组成员,文翰小组是在望海市新招聘的采编人员中唯一受表彰的小组。

当时,作为改革开放后招商引资的一部分的一大标志性景观的歌舞厅已经开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流行。一些层次较高的人士在工作之余或者是宴请合作伙伴都把这里当做消遣或者是谈生意比较理想的场所。

今天晚上,宗华特意带着分站所有工作人员来到编辑部附近一家档次比较高大上的大型歌舞厅和大家一起联欢。那时卡拉OK还是新生事物,在歌舞厅刚刚开始流行。拿着麦克唱歌在此之前都是歌唱家的专利。像文翰这样在农村出生长大的人,首次来到省会城市就接触到了这么高科技的玩意,新奇、羡慕和踊跃一试的迫切心情更是无以言表。

大家在轮流激情展示了各自极具“歌唱家”水准的演唱水平后,歌舞厅最隆重、最热烈、最受欢迎的舞会专场开始了。舞厅里有专门的舞伴,就是当时被社会上称为“舞女”的人,来这里消费的客人只要花上50元钱的小费,就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舞伴来跳舞娱乐。那时歌舞厅的舞伴除了陪客人跳跳舞,唱唱歌之外还是比较纯洁的。至于后来发展到“三陪女”,都是先从社会上的一些高档的商务会馆和类似“天山人间”那样超豪华娱乐休闲场所里流出的故事。不过,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像“天山人间”这类专为一些腐败分子提供特殊服务的这种藏污纳垢的娱乐场所就被国家坚决取缔了。

文翰在上高中的时候,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天天播放一首名为“舞女泪”的歌曲。当时文翰听着这首旋律还算优美,但歌词内容倒有些伤感的歌曲,也没有什么太明显的感受。但是今天,他在现场终于看到了这些陪客人跳舞的真正舞女。他们当中有的才初中刚毕业,有的已经人老珠黄。在陪客人跳舞时那种强装欢颜的表情,让文翰又一次感受到人生的不易与艰难。他此时此刻才真正领会了歌词中“为了生活的逼迫,颗颗泪水往肚吞落,难道这是命,注定一生在那风尘过。伴舞摇呀摇搂搂又抱抱,人格早已酒中泡”所折射出来的无奈、痛苦与无助的消极心态,这难道不是另一种人生的悲嚎吗?

宗华和歌舞厅的老板是同学,文翰他们享受到了除了花点酒水钱其他都免费的待遇,当然包括小费。文翰本来不会跳舞,好在他有了在龙胜村小学当过秧歌队教练的基础,他和舞伴跳了几支曲子就顺了下来。章一鸣倒是学得很快,几支舞曲下来就能够跟随舞伴翩翩起舞。跳舞的间隙,文翰和宗华在休息吧台前聊了起来。文翰在这次编采活动中给分站和宗华创造了很大的工作业绩,使宗华对文翰的个人修养和工作能力更加刮目相看。

文翰是宗华力主破格录用的,本来他是不合乎报名条件的。正因为这样,文翰把视宗华为自己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上的领路人和恩师。在闲聊中,宗华向他透露了一点工作上的内幕并让他随时做好承担更多工作的思想准备。至于什么工作,他没有向文翰透露,也不让文翰对别人讲,暂时对外保密。文翰暗地里把宗华透露给他的消息告诉了一鸣,也让他做好思想准备,并嘱咐他做好保密工作。章一鸣激动地看着文瀚,使劲地点了点头。恩师宗华对文翰视如己出般的绝对信赖,让文翰有了恩重如山的感觉,更使他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那就是敢于告别过去,你才会有信心掀开新的一章。当你充满信心的时候,奇迹就会出现。

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和相知,文翰和章一鸣已经成为一生中难得的知己。培根说过,“人没有朋友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其实,如果一个人没有知己,那种孤独和寂寞的空虚之感甚至比没有朋友更甚。人的一生可以拥有千百个朋友,但知己,这一辈子可能一个都没有。知己之所以弥足珍贵,原因就在于他时刻能通晓你的心意,在于他可遇而不可求。

人生不可无知己。知己如茶,淡淡清香,温润于怀,历久弥新。知己,是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是曾经沧海不可多得。文翰和章一鸣这对迟来的知己终于在素昧平生的人生站台上相遇、相识、相知。他们即将在今后30年的相处中,再次上演人世间任何障碍都不能阻隔分开的“桃园情结”。在火车站,他俩挥手告别,相约明年再见。

第46章

文翰终于在离家一个多月之后回来了。他是带着对新工作良好开局的愉悦心情回家的。他用第一个月的满额工资给父母、妻子和女儿买了他们最喜欢的礼物。当文翰以新闻记者的着装重新站在妻子的面前时,木梓时常“惆怅城西别,愁眉两不开”,时常“春灯含思静相伴”,时常“百无聊赖十倚栏”的别样情怀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

文翰不仅完整地归来,当他把买完礼物剩下的1500元工资全部交给木梓的时候,木梓感到了自文翰参加新工作之后从未有过的愉快心情。因为他的丈夫用这个古老而传统的举动向她证实,丈夫对自己的感情依然如初。那甜蜜的微笑,就像一股清泉在木梓的心中流过。重逢后的喜悦仿佛荡漾在春水里,又像放落一副千斤担子般的轻快。

耍正月,闹二月,沥沥拉拉到三月,春节假期很快就过去了。文翰上班前的晚上,木梓和他聊了很长的时间。文翰问起母亲的情况。木梓告诉他,自从他离家之后,母亲和她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可能是家里变化太大了,乡亲们看待文父文母的眼神和以前相比又多了一份尊敬和羡慕。文母的性情也变化不少,说起话来都是满满的自豪和幸福,走起路来也是昂首挺胸,扬眉吐气。这一段时间,文母都是在这种氛围中度过的,心情是超级的好,自然和儿媳妇的关系也是十分的融洽。

文翰对此感到非常欣慰,虽然木梓说的都是母亲的好,但他仍然能够感觉到木梓在这个家中所起到的那种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知道,没有木梓的隐忍和大局意识,这个家不可能这么风平浪静。因为,他太了解母亲的性情,也知道木梓的性格。即使木梓在母亲面前受了委屈,木梓也不会轻易向他诉说。除非文翰知道了去问她,她才会轻描淡写地回应几句。他对木梓说道:“老婆,我知道,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一定很辛苦。不仅要宽容老人,还要照顾女儿,可能有些事比我想象的更要复杂一点。换句话说,你这么做大部分都是为了我,想让我在外面安心地工作。这些在我心里都塞得满满的。”

文翰边说边用手拍着自己的胸口。木梓看着丈夫和以前一样真诚的目光,她的心里就像喝了蜂蜜一样甜美无比。“你能这样看我,我真的感到很欣慰。虽然有些地方我做得也不够好,但我还是尽我最大所能,尽量使他们满意,就像你对待我的父母一样。我并不比别人多么高尚,但毕竟当了十几年的教师,怎么为人师表?我还是能够做得到。”这就是“三观”趋同的最大优势。木梓明白事理,顾全大局,时时刻刻站在自己的身后,甘愿付出。文翰觉得,他娶木梓为妻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