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飘香(46)

木梓除了在做饭时征求一下文母的意见,基本上和婆婆没什么交流。实际上,不和文母说话并不是木梓的本意。她只是怕自己说的哪句话不知什么时候,会给婆婆造成误解或者引起不必要的猜疑。但和自己的女儿就不一样了。木梓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把女儿从她奶奶的怀里接过来,亲个没完。晚饭后没事的时候,就和女儿说说话。女儿似乎能听懂木梓的话,因为在木梓和她说话的时候,她都会目不转睛的看着母亲,时而微笑,时而发出“嗯嗯”的回应声。这是木梓一天当中心情最愉快的时刻。

文翰非常理解木梓,他认为妻子的做法也不失为与母亲减少摩擦的一种好办法。为了配合妻子的善意行动,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文翰都会去文母的房间和他们聊一会,说一说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物和一些开心的事。文母有了儿子雷打不动的亲情陪伴,至于儿媳妇平时和她说多说少,就不那么在意了。再加上孙女小静姝萌心可爱,文家暂时出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良好局面。这正是文翰求之不得的。

木梓持家有方,不仅粮食年年丰收,副业养殖也赚了不少钱。在外债还的差不多的时候,家里的物质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不仅重新修缮了住房,院子的土围墙变成了砖墙,还盖起了砖猪舍。饮食方面由原来的以粗粮为主变成粗粮和细粮搭配,咸鸭蛋可以随便吃。文翰制定的“五年计划”脱贫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晚上,文翰从父母的房间回来时,女儿已经睡着了。木梓铺好了被褥,她已经洗完了脚,顺便也给文翰准备好了洗脚水。文翰一边洗脚一边说道:“还是老婆大人准备的洗脚水洗得舒服。”

“你的意思是我以后天天都给你准备洗脚水呗。”

“那怎么敢劳驾夫人呢。”

“你每天晚上都去陪静姝的爷爷奶奶聊天,也挺辛苦,给你打点洗脚水也是应该的。”

文翰洗完了脚,直接上了炕,他坐在被子上对木梓说道:“你都知道了。”

木梓抿着嘴露出了洞察一切的神情:“天天晚上去陪父母聊天,这也就你能做到。我就是想做都做不到。不过,我知道你怕咱妈寂寞,但也是为了我。”木梓说完脸上里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神情。

她把枕头递给文翰说道:“你这个当儿子的也挺不容易的。”文翰接过枕头说道:“没办法,谁让我是儿子呢。做儿子的就应该有所担当。”说完他亲了亲正在熟睡的女儿。

看着女儿甜美细嫩的小脸蛋,一捏都能捏出水来。文翰以父亲特有的一种柔情说道:“以后我一定会为我的女儿创造一个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首先不能饿肚子,不仅吃饱还要吃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决不能挨饿。将来还要上大学,读博士,当大学教授。”

木梓看着文翰脸上那种慈爱的神情说道:“看来你上学雪的时候真是饿怕了。照你这种吃法,我闺女将来还不得让你喂成一个咖啡猫。等到她嫁不出去时,你后悔都来不及。”

文翰扭头看着木梓说道:“胖点也比饿肚子强。你不知道我上学时,那挨饿的滋味,就像猫爪子抓心一样难受。尤其是晚自习回到宿舍,看到别的同学可以买个烧饼吃,馋得我直咽口水。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我就喝一杯白开水来充饥。结果晚上比人家多上好几趟厕所。”木梓听了都笑出了眼泪。

文翰一脸得意说道:“你笑什么,这都是我的‘神奇’经历。”木梓笑得更厉害了:“拉倒吧,还神奇经历?我看是往事不堪回首的‘黑暗’吧。”文翰看着女儿继续说道:“一点儿都不懂幽默。你等我女儿博士毕业后,什么‘高富帅’呀,那都得排着队等着咱们筛选。到时候我必须把关,决不能让闺女受一点委屈。”

木梓坐了下来,轻叹了一口气说道:“读博士好啊,但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才行。”文翰看着木梓略带忧郁的表情说道:“这你不用担心,虽然现在有很多人做生意发了家,但咱们也不会太差。现在国家一再提高教师待遇。连国家领导人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这就是信号。我想关于民办教师的身份问题,国家一定会有说法的,时间不会太长。如果咱俩都能够正式进入国家教师编制,那就再好不过了。假如这个问题真的无限期搁浅,我就不当这个民办老师,赚得太少了。就凭民办老师这点工资,别说闺女考大学,我看连吃饭都得成问题。出去做生意不是我的强项,但是我觉的,做豆腐养猪倒是一个不错的致富选择。以前我爸做过豆腐,具体流程我都会。我有个发现,自从你到咱家来,咱家的槽头特别兴旺。人们都说,媳妇有福富全家,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看到文翰美滋滋的样子,木梓忍不住大笑起来:“就凭你,还要去养猪?有点意思。那猪要是看见你戴的眼镜去喂它们。猪就得想,这是哪路神仙下凡?怎么长了四只眼啊?”文翰也笑了。“这哪是猪想出来的,这分明是你想出来的。”木梓一听自己又被文翰绕进去了。她拿起枕头就往文翰身上砸,边砸边说道:“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再取笑我。”文翰用两只手夹着枕头求饶:“不敢了。不敢了。”

又开学了。文翰上课去了。办公室里,老师们有的在备课,有的在批改学生作业。在休息的片刻间,一位叫张希的男老师,有点水平,比较爱学习,对国家有关政策及一些新生事物都了解一些。这时,他站起身来伸了伸懒腰说道:“你们说,现在干点啥不比咱们当民办老师挣得多?我有个表弟,在城里专门卖花椒大料,一天赚一百多块。再看看咱们,一天累得满脸淌驴汗,十块钱都挣不到。这民办老师当不当的真没啥意思。”对面的吴老师看了他一眼说道:“羡慕人家没用,别看咱们挣得少。我们这个职业虽然好人不稀罕干,但是没点能力的人还干不了呢!”大家对吴老师的观点频频点头。

老校长从抽屉里拿出来一份报纸,对张希说道:“这是今天的望海日报,有一条招聘启事,你看看,你要是嫌当老师挣得少,你就去干干这个。月工资超过一千,比我还多一倍。”张希接过报纸一看,在报纸的头版下方刊登一条套红的招聘启事。具体内容是:松江省社会科技著作编辑部为了拓展工作需要,拟在望海市招聘15名编辑、记者,报名条件及有关待遇如下:一、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男女不限,年龄在21——30岁。二、热爱新闻写作,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三,经考试择优录取,培训结束后,立即颁发新闻采访证,持证上岗。四、工资待遇,月工资500元加效益工资。

张希看完之后把报纸放在桌子上,两手一摊说道:“这谁能干啊。我没有这本事,干不了。新闻记者,那叫“无冕之王”。现在社会上,特别是当官的,对新闻记者既羡慕又害怕。你要是有好事,经记者一宣传就出名了。如果干了贪赃玩法的事,被记者爆了光,不仅下台还得坐牢呢。没有点真才实学就想当记者,歇菜吧。”老校长头都没抬地说道:“既然这样,就老老实实地当好民办老师。”张希一听马上知道校长的意思了。他一吐舌头,心想:“这老头儿在这等着我呢。”

大家都拿起这份报纸相互传阅起来。看完之后都很感慨地说道:看来,在当今社会,只要有能力有文化的人就有用武之地。咱们这代人是赶不上了,只能当一个民办老师了。张希又拿起了报纸,看着那条招聘启事大约有十多分钟的时间。对面的吴老师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他问道:“你刚才不是说你干不了吗?怎么,你想去试一试?”张希翘起了二郎腿说道:“我没有那能力,但不代表别人没有能力。我认为有一个人完全能胜任这个记者工作。”

经他这么一提,大家都抬起头互相看着,然后就议论起来了。

老吴问道:“你说的是谁呀?我怎么没发现呢?”

张希双手抱着肩膀说道:“肯定有,就看他有没有这个魄力了。”

“这人到底是谁啊,你快说,别卖关子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