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飘香(239)

她的初恋男友文翰消失了二十多年后与她相见一面再度失联至今天,竺茵才获知他的信息。而她的前夫翰正岩自从和她离婚后就像在人间蒸发了一样从此杳无音信。她们共同的儿子翰玉至今都想不起他亲生父亲的模样。这样的情感对竺茵来讲,是喜还是悲,恐怕只有她自己才能感知到。

今天,儿子所说的幸运和她当年心中的那一份期许虽然都涉及到了文翰,但是儿子认为他的幸运是和文翰有关,而竺茵却把当年的幸运像押宝一样押在了翰正岩身上。

事实证明,竺茵显然是押错了对象,她失败了。至于儿子所说的幸运到底能不能给他带来好运,竺茵根本不知道。所以,当儿子问她“我幸不幸运”这个问题时,竺茵的内心就像被针扎了一下。刚才还是很兴奋的情绪不仅一扫而空,一种十分复杂多少带有一些怨怒的神情悄悄爬上了她的面颊。

竺茵坐在沙发上沉默多时才郁闷地叹了口气:“哎,玉儿,你和他的名字有关联不假,但是妈妈无法预测,他到底能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我可以断定的是,和赐给你姓氏的亲生父亲相比,你们的姓名当中都有一个“翰”字,但你的父亲带给我们母子的却是一场灾难。”

竺茵脸上的细微变化被翰玉看得一清二楚。他从母亲的话里并没有发现多少与文翰有关的信息,但是母亲却在他懂事以来第一次提起了他的亲生父亲,而且还是他父亲身上的一些□□。

既然提到了他的父亲,翰玉索性直截了当地向母亲问起了此前他从不敢问,也不愿意面对的一些问题。

“妈,既然您提到了我父亲,那我很想知道您当年和我爸离婚的真正原因。我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我应该知道你们离婚的真相。毕竟是我的亲生父亲,如果将来的某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如何面对他则取决于他当年对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至少我不能听信他的一面之词。您说是吧?妈妈。”

儿子的话不无道理,他们父子或许终究会有见面的那一天。如果不是因为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如果不是因为必须让儿子知道真相;如果不是因为害怕他们父子以后见面时儿子被翰正岩欺瞒上当,竺茵恐怕这辈子都不会将这些早已经烂在五脏六腑之中的沉重往事再次说出口。因为内心再度被曾经的伤痛着实一击,竺茵突然伏在儿子的肩头上痛哭起来。

若不是出自母亲之口,翰玉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他的亲生父亲竟是如此龌龊不堪之人。怪不得自父亲离开他们母子之后,从未在他们面前露面,如此没有担当和责任的负心之人当然是不配出现在他和母亲面前的。翰玉任凭母亲在自己的肩头释放着她内心深处多年的悲苦与不甘。

他知道,以母亲的性格,在他懂事之前母亲绝不会对别人倾诉她内心的凄苦衷肠。她之所以这么做,是不想让他小小的年纪就背负起父亲出轨的沉重包袱。为了他,母亲竟然将这锥刺般的情感伤痛生生在心里煎熬不语几十年。

之前翰玉只是想到母亲单独把他养育成人特别辛苦,而今天他才真正了解到母亲的内心早已被无情的父亲打击得伤痕累累。但母亲并没有倒下,她依然顽强地面对生活,始终让儿子在灿烂的阳光下和温暖的春风里幸福地成长。用伟大和不凡来形容母亲一点都不为过。

翰玉慢慢转过身,十分心疼地用双手擦拭着母亲脸上的泪痕:“妈,您哭吧,您把这些年来压抑在心中的所有伤痛都哭出来吧,哭出来您就舒心了。妈,请原谅我在您和别人的面前仍然叫他父亲,这毕竟是我做人的底线,我不得不这样做。但是您放心,即使以后我们有见面的那一天,我肯定不会叫他一声父亲。因为在我的心里,他已经失去了作为父亲的资格和尊严。

妈,遇上我爸那种人的确是您的不幸,但是,您拥有了我也算是不幸中之万幸。我自认为儿子并没有辜负您这些年来的呕心沥血和辛勤的付出。从这一点来说,您还是幸运的,对不对,妈妈?”

竺茵抬起头,面对儿子坚定自信的目光,她终于破涕为笑:“玉儿,你说得对,妈妈很幸运。”母子二人又一次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第153章

翰玉本想从母亲那里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来印证他心中那个想法是否存在,但意外的是,他却获知了父母离婚的真相。在他的劝慰下,母亲好不容易平复了悲伤的情绪,所以,他便暂时打消了心中继续探寻那个未知答案的念头。

那么,翰玉到底产生了什么奇怪的想法?他究竟要认证什么?

其实,翰玉心里产生这个想法的起因与他发现母亲年轻时的容貌与文静姝长的非常相像这件事儿有直接关系。当时他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那是一种巧合。但是今天晚上,翰玉竟然发现母亲不仅与这部小说的作者有关系,而且自己、文静姝还有父亲都和这个文翰有关系。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重视了。

根据母亲的描述,翰玉基本确认自己应该是母亲和父亲的亲儿子。但是,他通过这部小说观察到,母亲对待文翰和生父翰正岩的态度相比,翰玉明显地感到那个作家文翰在母亲心中的位置,是他的父亲无法比拟的。

特别是当他知道母亲和文翰还是同班同学这种说近不近,说远又不远的特殊关系时,虽然他不能认定文静姝就是文翰的女儿,但是,文静姝与母亲长得十分相像却是不争的事实。

假设她们在年轻的时候,母亲与这个作家的关系从一般的同学上升至恋人,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走到一起。假如文翰与文静姝是父女关系一旦成立的话,那么,他与文静姝之间存在某种血缘关系也不是没有可能。

从母亲刚才对他所说的“你们的姓名当中都有一个“翰”字,但你的父亲带给我们的却是一场灾难”这句话里,翰玉认为“文翰是母亲的初恋情人”这个假设很可能就是既定的事实。

母亲能够和父亲最终结缘,除了当年父亲的追爱举动的确打动了母亲,但是并不排除母亲因为父亲的姓氏里也有一个“翰”字是她最终嫁给父亲的一个关键因素。当然这个“翰”字所代表的人一定是文翰。

在母亲的心中,父亲翰正岩虽然不是文翰的备胎,但因为他姓翰,所以,母亲希望翰正岩也能像她的初恋情人一样给她带来一段幸福美满的姻缘也符合母亲当年同父亲结婚时的心里期待。

当眼前这些能够看得见的事实与翰玉心中那些假想的事实充分地咬合在一起的时候,已经是成年人的翰玉产生这些看似奇怪但又很合乎常理的想法就在所难免了。

母亲能把她和父亲翰正岩离婚的过程统统告诉了他,对于母亲来说已经很难得了。更何况作为儿子,翰玉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没有资格再去探寻母亲心中并不想说的情感隐私。

竺茵因为刚才的痛苦回忆显得很疲惫,翰玉站起身来把母亲扶进卧室。至于心中那个未能解开的谜团,他只能等待以后寻找时机破解了。不过自从产生了那个奇怪的想法之后,翰玉觉得文静姝与他的关系似乎更加非同寻常了。

竺茵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把文翰的这部处女作看完了。尽管没有再耽搁给儿子做饭,但是读完这部小说之后,竺茵的内心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风平浪静了。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部小说发表,竺茵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去全面了解文翰的内心世界。

在她之前的记忆里,青春年少的文翰自信阳光,略显忧郁的眼神中总让她感到有一种责任的存在;二十年后再次见面的文翰成熟潇洒,更透漏出一份儒雅的冷静与沉着。而今天,除了这两段标志性的记忆,文翰的三观标准以及他对事业、爱情和家庭等方面的深度思考通通在这部小说中有所体现。一个真实、全面、透视的文翰终于在她的面前一览无余。

竺茵之所以这么快就阅读完文翰的首部作品,除了好奇心,她还怀有一种很强烈的目的性在里面。

通过这部作品,文翰秉承传统三观的正能量形象再一次得到了验证,虽说是竺茵在意料之中,但她还是感到很欣慰。另外,小说中对于男主角和他妻子之间那种忠贞不渝,不离不弃的爱情和婚姻生活的精彩描绘,竺茵完全能想象得到文翰现实生活中的妻子肯定也是一个为了爱情,为了家庭甘愿忍辱负重的贤淑女性。虽然她跟随文翰经历了异常艰难的人生苦旅,但是相比于自己的感情生活,她依然是最后的赢家。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