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翰感慨地说道:“是啊,我也没想到这部小说会火得‘一塌糊涂’。这一年多来,虽然很忙,但爸爸的确感到很欣慰,毕竟我的心血没有白付出。至于你说的什么众星捧月的感觉,说实话,闺女,一开始爸爸的确感到很惬意和满足。
我知道,爸爸是出了点小名儿,一些志得意满的情绪也开始逐渐显露。以前都是我采访别人,如今倒成为各个新闻媒体争相访谈的公众人物,特别是被粉丝团围着照相和签名,那种感觉的确很爽。
当小说发表之后的各种收入鱼贯而入的时候,爸爸的内心反而不淡定了。比如,我租住的那个小屋,我以前住的时候感觉还可以,但是不知为什么现在却觉得它很寒酸。因为工作需要,我去宾馆住了一段时间,宾馆经理还特意为我办了一张金卡85折。他对我说,您是名人,能够选择我们宾馆真是太给面子了。然后又是照相又签字留念的,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不过,一阵喧嚣过后,爸爸突然醒悟了。我写小说的最终目的可不是为了这些所谓的名望。实际上,名望这个东西是很虚的。当你有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的时候,社会之眼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你的名声有多大,它更多的是审视你在盛名之下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当你的言行与你本身的名望背道而驰的时候,曾经是你仰仗的社会名望马上就会给你来一个下马威,所说的人设崩塌就是如此。有很多前车之鉴啊,爸爸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文静姝的年龄虽然不大,但是她的思想成熟度一直在超越她的年龄。父亲成名之后,她并没有随之沾沾自喜而是时刻关注着父亲的思想变化。特别是父亲在单身这段时间,他做了哪些事?和什么人经常在一起?虽然她不能身前身后地跟着父亲,但是,每天晚上休息前她是几乎一定要和父亲视频聊天的。
至于她为什么这么做,文翰肯定心知肚明。不过女儿的做法倒是消除了他晚上的孤寂之感。有时文静姝因为忙碌加班忘了跟他视频,他还会主动跟女儿联系呢。
其实,文静姝哪里知道,她这么做,作为她父亲,文翰是再愿意不过了,他是求之不得。因为女儿毕竟一个人在外面工作,尽管她已是成年人,但是女孩是弱者似乎永远是父亲的牵挂。
父女俩虽然各揣心腹事,但他们都选择用同一种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对方。通过这种方式,文静姝发现,父亲除了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之外,并没有出现什么让她觉得异常的情况。父亲白天参加活动,晚上通过手机除了和读者粉丝互动,再就是写文章,看戏曲频道,偶尔谈谈电子琴。有时,她早晨起床后,还会以监督父亲吃早餐为由,让父亲通过视频把他的早餐给她看,当然了她是想通过这个办法看一看父亲的卧室里是否还有别人。
父亲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文静姝终于放心了。父亲还是原来的父亲,父亲没有变。这回母亲恐怕要“失算”了。文静姝通过这种方式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文翰却通过视频在女儿那里却发现了新情况。
第149章
小说成功发表,文翰终于完成了给女儿“缔造”一个作家爸爸这个最后的梦想,按理说他真的可以别无所求了。
然而,当文静姝成为大学教授很有可能在北京定居的时候,文翰通过和女儿视频看到女儿租住在一个条件非常简陋的楼房里,一种新的想法立刻在他的脑海里孕育而生。
他觉得,女儿有一个作家老爸也许还不够完美,如果能够给女儿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哪怕是给她出个首付这才对得起他这个作家爸爸的“盛名”。还有,女儿坐公交上下班很不方便,地铁站距离她们单位又比较远,给女儿买辆车作为代步工具,似乎也应该提上日程。当心中的这种想法一旦上升为父亲的一种责任感时,文翰的心态马上回归了本真。
作为父亲来讲,文翰觉得他依然任重而道远。他必须把自己那颗多少有些浮躁的心落下来并对自己今后的作家生涯进行重新规划。
作文辅导班的收入只能算是“糊口”而已。而对于他这个“文坛新秀”而言,网站、出版商以及商品代言等方面给他带来的收入,面对大城市的超高房价还不足以支撑起他刚刚产生的伟大责任。
此时,成名之后所带给他的自豪感以及特别享受被众心捧月时的优越感突然消失了。文翰开始为他之前的那种安逸浮躁,过分追逐名望的浅薄思想而感到深深的不安。如果再任由自己天马行空,毫无节制地靠热度去消费自己刚刚获得的声誉,他最终也难逃“网红红不过三年”的魔咒。
文翰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自己的成名究竟为了什么?
有人说,成名并不一定成才。但是依靠才能而成名者,他们的文才也好,演艺才能也好,怪才也好,这些成名者绝不同于那些“有名无才”的人。他们凭借深厚的才气,贤德的品行与过人的表现,堂堂正正地走上了红地毯,这样的人到任何时候都值得敬佩。
在当今社会中,成名自然离不开对利益的追逐,作为从社会最底层上岸的文翰也不能免俗。特别是女儿参加工作之后,他的确需要一笔很大的“利”。但是如果过分地去“追名逐利”完全忘了本真,出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结局就不足为怪了。
文翰在他成名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突然发现自己在一些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好像距离他的初衷越来越远。这说明他足够清醒,他并没有因为成名而迷失自身的格局。
当文翰意识到在思想上需要纠偏,在行动上重回正轨的时候,他选择了再次重新出发。
首先他从宾馆搬回到了自己以前居住的小楼里,然后下决心把自己从那些无关痛痒的各种商业性的活动中剥离出来,并给自己今后参加的社会活动设定了一个标准和底线:如果是纯粹的社会公益活动,只要受到邀请就尽可能参加;如果是商业活动,只要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影响了自己的声望,不论给多少钱都一律谢绝。自从设定了这条底线,文翰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开始下一部作品的创作。
他始终坚信,只要后续的作品符合社会心理预期,能够激荡起读者充分的阅读兴趣以及他们内心的情感波澜,他才能对得起“当今文坛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作家”这个头衔。有了这个基础,他对女儿的再次承诺就一定能实现。
常言道: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有作为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就在文翰准备潜心创作第二部 作品的时候,一件天大的好事再次降临在他的头上。一家著名的电视剧制作中心与文翰取得了联系,他们非常看好他的小说《新姿态》改编成电视剧所带来的市场效应。
文翰马上应约来北京与他们面谈。经过几轮磋商,这家电视剧制作中心出资买断了这部作品的电视剧改编版权。再加上之前的收入,文翰大致算了一下,给女儿买房子的首付和买车的钱已经绰绰有余。这不,双方合作协议签完后,文翰便打车来到中国师范大学的门口专心等待女儿下班。他准备给女儿一个惊喜。
今天,面对女儿主动问起他成为作家之后的内心感受,文翰以自我剖析似的方式向女儿谈了他这段时间以来的思想变化,既坦诚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又从那侧面回应了女儿想要知道的答案,更是从父亲的角度给女儿上了一堂“如何看待成名”的人生教育课。
父亲能够再次与自己袒露心声,文静姝对自己下一步的安排更加有了底气。然而,她却不得不佩服父亲这种“卓越”的自省品质带给她的心灵震动。这或许就是文翰作为父亲比较成功的地方。
父亲亮出了思想底牌,文静姝不失时机地说道:“爸爸,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您都是我以身作则的标杆。尤其是您刚才说的那番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我甚至都不敢想象,若是我处在您这样的条件下,能不能做到“守身如玉”,真正把握住自己,这还真不好说。不过今天有了老爸的率先垂范,我肯定对自己有绝对有信心。”
面对女儿夸张式的“褒奖”,文翰马上参出了其中的玄机,他夹了一口涮好的羊肉放进嘴里边吃边说道:“闺女,你就别再考验我的智商了,一会儿就把你老爸忽悠到天上去了。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