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19)
十月正式比赛,赛程长达一个半月。奖品丰厚,还请来了许多知名大家和收藏家,所以报名人数奇多,其热度一度盖过了同时间段的老牌比赛“竹工艺”。以至于第二年不得不挪动日程,定成隔年五月举办。
整个乌川干竹刻的工作室有两百多家,国家登记在册的竹刻匠人有三百个。更别提还有嘉定、金陵这两大徽州之外的主要流派。
总之那一年比赛竞争相当之激烈,而梁舒,闷不做声地在青少组里捧回来一个金奖。
全程跟踪报道的电视台不遗余力地夸赞她天赋异禀, 说她“刀落惊风雨,器成动鬼神”。
鲜花掌声在那一年朝梁舒纷至沓来。
也是在那一年,她将所有的器具一股脑儿封存,再也没有碰过。
钟灵秀等人也试探性地问过她为什么,得到的回答是:“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梁舒对竹刻是真的喜欢,不然也不会在那些个日夜里,对着灯火钻研技艺,不眠不休。
此后一直到他们四散分离,梁舒真的没有再拿起过一次刻刀。
魏宇澈其实不止一次望见过她在那些竹刻工艺店的门面前驻足,看过她偷偷打开锁,摩挲着那些刀具。
那时候他就觉得,梁舒总有一天会重新捡起竹刻的。
于是他想,真的到了这一天,自己一定要铆足了劲儿好好嘲笑她不可。
可她一走了之,跟这里几乎断了联系,他也没了见证这一刻的机会。
**
驶入水口之后,梁舒将车子熄了火。
入夜时分,街上的灯火都已昏暗,多数人皆已入睡,她也自然不好再扰人清梦。
这儿距离他们家也不过一里多路,不算远。
机车有些重,魏宇澈一手提着她的领子将她扯远,一手扶住车头,顺便解释:“别误会,我可不想有人中间没了力气,最后车倒了再吵醒一街的叔叔阿姨。”
有人愿意出力,梁舒也没有拒绝的道理,随他去了。
拐进青竹巷的几条路翻新过,只是没装路灯,全靠家家户户门前悬着的灯泡,撑过一截又一截的黑暗。
有的人家不怎么住,灯里进了不少飞虫也来不及清理,依附在玻璃罩上,灯光便愈发暗了。
梁舒手机解了锁,打开手电筒照明。
两人的影子糊成一团,黏在一起不见缝隙。
“喂,梁舒。”魏宇澈扭头看她,“我们家这个活儿做完,你就走吗?”
春夜风凉,梁舒双手抱胸,摸了摸单薄的毛衣,说:“我有病啊。”
都徽州竹刻了,还能有比徽州更合适发展的地方吗?
魏宇澈“哦”了一声,跟她确认:“这么说你以后要在乌川扎根了?”
“不止这样。”梁舒略微挑眉,“往后十年,我怎么也得开个自己的工作室吧。”
“你准备收徒?”就像梁外公一样。
梁舒摇头:“那多没意思啊。”
而且靠着口口相传,一辈子顶多能教出来几个徒弟就不得了了。运气再差一点的,跟她外公一样,这么多年了,连个非遗传承人的名声都没捞着,只称得上句“野路子”。
“那你要想做什么?”
“开学校,录网课。”梁舒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一两个徒弟教到死有什么,桃李满天下才有效率。”
她一直都坚信:要干就干票大的。
徽州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遍地修竹,偏偏竹刻比起砖石木其他三个总要少些关注,未免也太叫人不平了。
她不在乎什么血脉传承,她只是觉得多些人知道竹刻,就会多些人喜欢上它。
这门手艺,从来就不是简单的指尖功夫,而是从人心中来往人世间去的艺术。
魏宇澈看着她,灯火在她脸上投下明暗光影,风卷起鬓边发丝划出弧线。
他说:“你好像跟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梁舒捻住发丝在指尖绕着,挽在耳后,理所当然道:“是吗?以前的我什么样?现在我又怎么了?”
骄傲、蛮横,拒绝聊起以后,更不愿意被窥见喜欢。
而现在,可以从容地讲起这些看似悬在空中的梦。
魏宇澈默了半晌,梁舒也没说话。
空气安静,只剩下风声和车轮压在青石板上咕噜闷哼。
“你是不是也把这些告诉沈念铻了?”
那句憋了好久的疑问就这样脱口而出,让魏宇澈自己都吓了一跳。
梁舒顿住脚,侧头看他,眸中微光明灭不定:“魏宇澈,你不会是在吃醋吧?”
第11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
插科打诨的,轻佻又随意。
魏宇澈嘴角几不可见地抽了下,挪开视线:“你能不能说点现实的。”
“这还不现实啊?”梁舒觉得自己推理挺正确的,“好好的,是你非要提沈念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