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风吹来的夏天(50)
文昊曾有个鼓làng屿的同事对他说,人只有受伤了才会来这里。她就是来沉思疗伤的。白天工作养活自己,清早看日出,夜晚听月落,但千万别喝酒,一喝酒你心里的秘密就全吐出来了。
文昊也常常想,或许他也是来沉思疗伤的吧,一次在鼓làng屿,一次在何厝。
2017年1月29日。
今天大年初二,文昊买好了明天去厦门的火车票。快列空调,晚上21:41出发,预计大后天的早上6:33到厦门。
这里是西安雁塔区沙井村的城中村,11年的时候文昊曾在这待过一年半,这次也快一年半了。
15年的九月份,在家里疗完伤后,他直奔这里,并在附近小区的一家小超市做理货员,今天是最后一天。
超市的老板姓马,看着比文昊大,实际还小他两岁,正宗的90后。
理货很简单,几乎没有技术含量。货架上什么东西快卖完了,到小库房把东西找出来补满。小库房差不多也没了,稍微统计一下,上报小马。等小马老板把货要来,先尽量的往货架上补,放不下再存回小库房。周而复始,一个循环。
此外文昊还得送货,十元起送,服务整个小区。
送货比理货有意思多了,遇见的趣事奇葩事,也比在酒店当客房服务员多。
比如6号楼里就住着两位奇葩。一位住101,一位住203,且两个都是男的。
101这位大约五十,人缘似乎特别好,家里经常聚会。一聚会就得喝啤酒,但他从来不一箱一箱的买,每次只四瓶四瓶的让文昊送。每瓶两块五,四瓶刚好十块。
假如他每次聚会只喝四瓶也就算了,关键是每次少说也得十几瓶,得分别让文昊送上三四趟,甚至五六趟。6号楼离超市又远,来回五六百米。通常是文昊刚把酒送到他手里,刚走回超市,他的电话又来了,说再送四瓶,弄得文昊特别没脾气。
他也曾过问那人为什么不一箱一箱的买,一箱也就十二瓶,比散买还稍微便宜一块钱。
你猜那人怎么说?
他说嫌麻烦。
文昊当时差点晕倒,怎么也想不通“嫌麻烦”这三字他到底是怎么总结出来的。
第039章大学生
从金钱的角度。整箱12瓶比散买12瓶便宜一块钱。
从时间的角度。文昊送一箱只làng费他一次时间,四瓶四瓶送三次,得麻烦他三次。
从麻烦的角度。三次比一比麻烦?
就折腾吧,反正文昊是彻底服了。或许是什么时候得罪了他也未可知,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最多只是每次去给他送酒时,他要四瓶,文昊便先抱一箱过去。先给他四瓶,然后再在外面等着,三四分钟后超市来电通知,文昊再等个一两分钟,然后再按响他家的门铃,再递四瓶酒进去。
也只能做到这样了。居然还屡试不慡。
哭笑不得的是,那人每次都问文昊怎么来的这么快?文昊真想告诉他,自己前一趟来了压根就没走。
但不能这么说,毕竟他是上帝,而文昊只是一个伺候上帝的人。
后来苦中作乐,文昊便每次跟收银员两人猜他今天到底得往那人家里送几趟。五趟还是六趟,乃至八九十来趟?无关输赢。
203那位跟文昊一般大,应该是新搬来的,比文昊早来两个月的收银员对他也没一点印象。他的奇葩在于他每次都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
比如买面包。他通常打电话会先问店里都还有哪几种面包,等收银员报完后,他会说每样来一个。
第一次文昊跟收银员高兴坏了,从没遇到过这么豪慡的人,结果呢?结果当文昊把满满一篮子十几种口味的面包提到他跟前,他没有直接付账,而是蹲下来慢慢从中选呀选,最后终于拿定主意选择了一个,其它通通不要,拿回去吧。
按他的意思说,他不是每样买一个,而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吃什么口味,所以叫文昊每样拿一个给他选。现在他选好了,其余的可以提回去了。
文昊当时那个郁闷啊,小区大了果然什么鸟都有。
第二次,文昊bī着他再选一个。因为十元起送。
第三次,他再来电话,便说面包只剩两种口味了,只能二选一。
再后来,他不来电话,自己专门跑过来了。
再再后来,新换了一个收银员,他可能自己一时也忘了,打电话说买雪糕,叫每样拿一根过去。
收银员向文昊报6号楼203时,文昊稍有犹豫,但还是照做了。然后就是那人得全买下这一整篮子三十多种口味的雪糕。
文昊也没办法,雪糕不比面包,雪糕化了,就没法拿回去再卖了。
然后,再再再后来,也就是到今天为止,那人也再没进过这超市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