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向右扭头看了一下,那根本就不是个鞋店,只能说是个鞋摊,用木架搭起来的临时鞋摊。
“这些鞋子不适合你。”
这种路边的鞋摊,鞋子售价一般在百元以下,无品牌无包装。想想雅克入手的那些户外装备,估计他身上的衣服鞋子也便宜不到哪里去,这种路边摊怕是入不了他的法眼。
“没看过你怎么知道不合适?停车看看吧!”
林溪只好在路边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将车停好。
雅克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光脚丫,实在不合适光着脚丫下车。于是伸手从后排座捞来还未干透的靴子,皱着眉头勉强穿上。
他俩走到鞋摊前,林溪眼睛扫了一下那些鞋,眉头都快拧到一块了。
这大多是农村老头老太太穿的布鞋,白色胶底,黑色布料鞋面。还有一些粗制滥造的运动鞋,胶都沾到鞋面上了,做工粗糙,估计就是穿几次就脱胶的那种。
雅克拿起一双白胶底黑布料的“老头鞋”,居然放到脚上试穿。
林溪赶紧将头扭到一边,不忍直视。
“林溪,这双鞋穿起来好舒服,好看吗?”
“咳……这是我爷爷那个年纪穿的鞋。”
至于好看不好看,林溪也不想评论了。
“哦,那你爷爷很时尚!”
啊?
林溪对于西方和东方的审美差距有了新的认识,难怪西方大品牌总喜欢仿造中国的胶鞋、尼龙袋、草帽。
“或许你可以看看那边的运动鞋。”林溪建议。
雅克摇了摇头。
“运动鞋我有很多。但是你看这双……很多中国功夫片上那些打功夫的人,不都是穿这种鞋子吗?我觉得很酷!”
林溪无言以对,只能说:“你喜欢就好。”
雅克挑了一双合适的尺码,马上就将黑布鞋穿在了脚上。
买完鞋子后他们继续上路,开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林溪说:“前面就是黄河大桥,过了黄河就进入陕西了。”
“西安就是在陕西吧?”
“你还想着去西安?去见丁柔?”
“不,按照你说的,我们先去H县。”雅克停顿了一会儿,又说:“你还是误会我跟丁柔有关系?”
“怎么会?即使你们有关系也是你的自由,关我什么事?”
经过黄河大桥时,林溪特意放慢了车速,雅克一直向窗外眺望。他们所经过的这个河段河水并不急,但河面很宽。桥上不能停车,只能看向远处的河面。
“黄河之所以叫黄河,原来它的水真的是黄色的。”雅克自言自语地说。
他们在陕西某县城住了一晚,第二天下午到达西宁。
这是林溪第二次来西宁,第一次是四年前,她陪韩睿到青海来扶贫医疗调研。
当时韩睿还是武汉某医学院的研究生,学校在暑假期间有个关于扶贫地区医疗条件的调研,韩睿被分配到青海。林溪跟着到了青海,在不影响调研进度的前提下,他们顺便游玩了一翻。
林溪在商业中心附近找了个连锁酒店,办好入住放好行李,她带着雅克去了一个步行街。
西宁相对于内地许多城市来说还是别具特色的。
这里是多民族聚集的城市,大街上时不时看到头戴白毡帽和戴着头巾的少数民族同胞。清真餐厅林立,刻着少数民族文字的店招牌也很常见。
在步行街的入口,林溪买了两碗青海老酸奶。
居民自制的老酸奶,用洁白纯朴的碗装着,没有任何的商品标签。那老酸奶凝固成果冻状,上面漂着一层黄澄澄的油。她在老酸奶上撒了一层白砂糖。
“要糖吗?”她问雅克。
雅克摇了摇头,接过没加糖的酸奶。
林溪舀了一勺混合着白砂糖的老酸奶,放进嘴里,陶醉的闭上了眼睛。
久违的味道……
北京的超市里也有盒装的老酸奶,但不是太稀,就是加了糖和香精,不像青海的老酸奶这么纯正香醇。当初来青海她为老酸奶深深的着迷,每天都要吃上两碗。
雅克舀了一勺放进嘴里,下一秒就皱起了眉头。
“酸!”
“加点糖。”林溪舀了一勺白沙糖洒在雅克的那碗酸奶上。
“你再试试。”
雅克像林溪那样将白糖跟酸奶混在一起再吃,发现酸味被中和了许多,剩下的是纯正的奶香,口感浓稠。
“好吃!”雅克说。
每人吃了两碗,他们才满足地往前。
这边还跟四年前一样,熙来人往。夜市街两边摆着不少回族、藏族、蒙古族的服饰和手工艺品。其中一个小摊上摆放的动物骨骼饰品吸引了林溪的注意。
“姑娘,看一下手串,耗牛骨做的,能辟邪。”
林溪看了一眼那手串,没有兴趣。那摊主就把手串套到了她身后的雅克手腕上。